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將於五月底任期屆滿,各項任務將移交各常設部會接續推動落實。今(30)日舉辦「真相.傷痕.記憶—促轉會任務成果發表會」,總結促轉會階段性成果。行政院也表示,五月底之前會成立「人權與轉型正義處」,接手轉型正義任務。
促轉會的結束並不是轉型正義的結束
促轉會今日舉辦成果發表,總結轉型正義的階段性成果。今天的系列活動由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致詞開始。政治案件當事人呂昱表示,「抗爭」存在台灣人民的基因中,不會因政黨輪替而改變。即使促轉會任務解散,但今天絕對不是畢業典禮,「燈可以熄,但光不可滅」,期許現場一同「繼續戴著鋼盔往前衝」。
政治受難者杜孝生之子杜銘哲回顧,杜案發生後,家族被迫在阿里山隱身消失。近 70 年後,終換得父親所受不法判決的撤銷決定書,讓「杜孝生這個名字重新回到鄒族,不至於永遠被消失。」杜銘哲勉勵,促轉會要結束了,但是每一腳步都算數,絕對不會白費。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提醒,記憶會遺忘,但我們也有能力再度把它記起,讓無形的民主、自由、人權等精神留下。她期許,未來轉型正義的推動更需要現場的年輕世代加入;因為今天只是逗點,未來還有更漫長的路。
真促會:轉型正義的核心在於帶領社會對話、提出公共論述
促轉會即將屆滿卸任,並打算將轉型正義任務移交到行政院各部會執行,民間團體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真促會)也在 3 月 15 日時對台灣轉型正義工程的下個階段,表達了他們的基本看法。
真促會表示,台灣轉型正義工作有一個總體目標。它是形塑台灣的民主文化,促進不同群體的相互理解,共同營造共生的民主社會。所以,「帶領社會對話、提出公共論述」是轉型正義的首要核心任務。
然而,真促會指出,促轉會撰寫的總結報告層次(Final Report) 的真相,沒有經過反方質疑的社會對話以及公共論述過程,恐怕無法促進不同族群的理解,無助於營造民主社會。另外,中正紀念堂的處理、移除威權象徵、究責加害者,沒有經過社會對話以及提出公共論述的過程,恐怕只會加劇社會的誤解和對立,無助於建立民主文化。
也就是說,真促會認為,台灣轉型正義進程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促轉會沒有進行最重要的「帶領社會對話、提出公共論述」的任務,它就直接去做「具體執行」的工作。
雖然,真促會主張「比較少爭議性的轉型正義工作」可以散入行政院各部會執行,但真促會也認為,關於識別與加害者究責、移除威權象徵遇到的威權政治領袖的評價等,這些涉及高度倫理與政治爭議的議題,如果缺乏轉型正義機構「帶領公眾討論」,各部會恐怕都需要考慮,對民主文化建立、族群相互理解和民主共生,可能造成的傷害。
最後,真促會表示,在政治領導人與促轉會主事者消磨下,2018 年曾經有過的推動轉型正義核心工作的機會已經在流失,轉型正義工作在時機轉移之下,恐怕已遇到階段性阻力,有待日後再造機會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