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報告建議瑞士檢視中立政策 強化與歐盟北約的軍事合作 by 王雪俐2024-09-012024-09-01 瑞士自 1515 年以來一直保持中立,自從烏克蘭戰爭爆發,國內也開始討論是否應該調整立場。8 月 30 日一群專家向瑞士國防部長阿姆赫德遞交一份報告書指出,「自俄羅斯攻擊烏克蘭以來,(瑞士的)中立性再次成為國內外政治辯論的主題。要求瑞士澄清立場的壓力越來越大」。報告並呼籲瑞士「修改」中立政策。
迫於選舉、反移民壓力 德國聯邦政府三年來首度遣返阿富汗罪犯 by 李熱葵2024-09-012024-09-01 2021 年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政權後,德國基於人道原因停止遣返阿富汗罪犯,如今在卡達居間斡旋之下,德國和阿富汗達成協議,將在德國已被判刑確定的阿富汗罪犯遣返回本國。由於德國即將舉行地方選舉,反移民的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在民調中取得領先,使目前執政的聯合政府修正政策的壓力倍增。
英首相施凱爾首度對話習近平:施盼兩國坦誠面對分歧 習盼英理性看待中國 by 王雪俐2024-08-252024-08-25 8 月 23 日,英國首相施凱爾告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英國和中國需要坦誠面對分歧,經濟上應更加緊密,並在全球問題上合作,習近平則告訴施凱爾,希望英國能「客觀理性看待中國」。首相官邸發言人表示,這次對話是施凱爾主動發起,起因於巴黎奧運期間和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的。
Telegram創辦人落地法國遭捕 最高恐面臨20年牢獄之災 by 文 及均2024-08-252024-08-28 Telegram創辦人度洛夫(Pavel Durov)昨(24)日晚間搭乘私人飛機抵達法國巴黎布傑機場,落地後即遭法國警方逮捕,根據法新社報導,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指出,度洛夫被捕原因與他旗下的Telegram管制不當,被用作洗錢、走私毒品與戀童癖內容等用途,而對其發出了逮捕令,接受審判後,恐將面臨最高20年監禁。
WHO 發布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瑞典出現首例非洲境外 M 痘病例 by 李熱葵2024-08-192024-08-19 危險的 M 痘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及鄰國傳播,尤其影響兒童,今年迄今為止,已造成非洲各地至少 517 人死亡,疑似病例超過 17,000 例,8 月 14 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宣布進入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隔日瑞典也報告發現非洲以外的首起 M 痘病例。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表示,繼瑞典之後,歐洲「極有可能」出現。
烏克蘭持續推進庫斯克 白俄羅斯總統呼籲烏俄和談並指西方破壞和平 by 王雪俐2024-08-182024-08-18 烏克蘭反攻進入俄羅斯庫斯克(Kursk)州已經進入第三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上週呼籲烏俄兩國展開和談。他呼籲「坐在談判桌前結束這場混戰」,並將矛頭指向西方國家。盧卡申科呼籲和平之際,烏克蘭的反攻行動正在持續,目前烏克蘭軍隊控制著庫斯克地區 1000 多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
「加強烏克蘭精神獨立」澤倫斯基暗示將加強取締親俄羅斯東正教的教會 by 王雪俐2024-08-122024-08-12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承諾要「加強烏克蘭的精神獨立」,暗示烏克蘭政府將加強取締境內與俄羅斯有聯絡的東正教會。大多數烏克蘭人是東正教徒,不過烏克蘭東正教會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傳統上親俄羅斯東正教的教會,莫斯科宗主教區烏克蘭東正教(UOC-MP),另一個獲得世界東正教體系認可的獨立教會,烏克蘭東正教(OCU)。
科技巨頭與人工智慧公司合作恐扼殺市場競爭 英國調查Amazon、Anthropic by 李熱葵2024-08-112024-08-11 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表示,已正式對 Amazon 及人工智慧公司 Anthropic 的合作案展開調查。CMA 一直在調查大型科技公司和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的夥伴關係,以了解此類合作是否已經或可能導致相關合併情況的發生,是否因此會扼殺市場競爭。10 月 4 日之前決定是否升級為更深入的「第二階段」調查。
美俄史上最大規模換囚協議遭批評:俄羅斯恐因此囚禁更多無辜者 by 王雪俐2024-08-052024-08-05 美國和俄羅斯達成換囚協議,俄羅斯釋放十數名美國人、德國人及俄羅斯異議份子,換回關押在五個國家總共八名俄羅斯人。這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換囚計畫。一名美國高級官員透露,這決定是在拜登宣布退選之前數日做成。《Politico》的報導指出,換囚協議雖然意義重大,但並不表示美俄關係發生巨大轉變。
施壓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提供氣候資金 歐盟擬於 COP29 氣候大會談判 by 李熱葵2024-08-042024-08-04 《Politico》報導指出,根據他們讀到的一份文件,歐盟計劃在今年 11 月的全球氣候談判上,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施壓,要求其提供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資金。資金問題將是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29 的核心議題。發展中國家表示氣候資金必須大幅增加,他們才足以應對全球暖化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