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板橋幼兒園傳出餵食兒童管制藥物巴比妥(Barbiturates),造成受害者出現躁動不安等戒斷症狀,當家長追究何以未經同意就讓幼童服用管制類安眠鎮定藥劑,院方一開始卻辯稱為「水質問題」。有家長指出,2023 年四月就曾透過 1999 專線向新北市府通報卻未獲回應,而新北市教育局則堅稱五月中旬才接獲通知,究竟中間一個月新北市府內部發生了什麼事,目前無人知曉,也引發新北市政府吃案疑慮。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 10 日上午表示尊重檢方調查,但指出某些支氣管藥物、腸胃藥會有微量苯巴比妥,言下之意認定此事不見得是人為刻意餵藥。然而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王明媛則表示,苯巴比妥跟巴比妥同屬巴比妥鹽類,藥理作用十分近似,目前腸胃藥跟感冒藥中含有巴比妥成分者「非常罕見、幾乎沒有」。
11 日,新北市政府公布八名受檢兒童血液皆驗出巴比妥反應,但堅稱只是微量。與此同時,新北市長侯友宜並未出席記者會,而是在雲林跑行程,他表示「檢方應說清楚藥物到底是從『學校還是家長來』」,此話不啻再度甩鍋給受害兒童的家長,認為是他們自己不約而同地給孩子服用了管制安眠藥。
搜不到的「巴比妥」貼文
就在新北市頻頻甩鍋之時,網友發現臉書(Meta)如果語系設定在繁體中文台灣的話,搜尋「巴比妥」無法搜尋到貼文。這引發網路上非常大的反彈,因為這麼嚴重的兒童傷害新聞關鍵字被禁止搜尋,很難不讓人覺得我們的網路環境正在受到看不見的黑手進行政治控制。
尤其是,2018 年開始,台灣人已經警覺到中國政府會透過本地公關公司、網路行銷公司來影響台灣選舉。眼看又即將迎來下一次總統選舉,「為何臉書搜不到巴比妥貼文」馬上成了大家想知道的疑問。
臉書官方迄今仍未正面回覆,但有些周邊人士則出面以二手資訊的方式澄清,說臉書本來就會阻擋管制藥品關鍵字,這是為了避免民眾濫用藥物,而非意圖管制言論。這些說法聽起來有幾分可信,因為在臉書用巴比妥當關鍵字仍可以搜出影片,只是無法搜尋貼文,如果不打出完整的巴比妥三個字,而打「巴比」、或者「比妥」,又可以看到全部貼文。如果臉書真的是近期才受到特定政府指示操縱台灣輿論,那麼不太可能做得如此草率。從關鍵字屏蔽的方式,顯示臉書的敏感內容監控人員只是(不知道在哪個時間點開始)輸入了一串禁止搜尋的詞彙列表,剛好內容包括巴比妥這種藥物。
但是,這反而揭示了臉書近來管制政策危險的一面。
無人制衡的跨國企業左右台灣人看到的資訊
近幾年由於假新聞與資訊戰的網路平台責任問題浮上檯面,臉書受到來自美國國會非常大的壓力,同時它也在世界各地因為「縱容有害言論橫行」而被起訴。任何一個實際操作臉書粉絲專頁的行銷人員都能告訴你,現在臉書的基本政策就是「盡量不讓你看到任何重大政治與社會議題以免你起心動念想告它」。無論你的立場是自由還是保守,是正確還是錯誤,只要貼文涉及政治與社會議題的關鍵字,就被懲罰性調降流量。
很多人發現,台灣版臉書審查的關鍵字至少有一大部分是從英文爭議資料庫直接機器翻譯過來,像是種族相關議題,這根本不是台灣人每天會遇到的政治爭議,卻是台灣臉書的降低流量關鍵字。有些則更糟,連翻譯都沒翻譯,直接禁止特定英文詞彙出現,舉例來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的英文全名是懲罰降低流量的關鍵字,但中文翻譯卻不是 —— 而且我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曼德拉會是需要限制觸及的關鍵字?
2022 年 7 月,美國《大西洋》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名為〈再也看不到新聞的臉書真的好恐怖〉(The Horrors of No-News Facebook),內容指出,由於臉書演算法過濾了幾乎絕大多數有意義的政治與社會議題,包括人權、環保、國防、外交、甚至二戰歷史等等,最終的結果是整個臉書上面最後只剩下「聖經金句跟泰迪熊」。如果你仔細回想 2022 年中旬以後你曾反覆看見的熱門貼文是哪些,可以發現越是不會影響到世界的不痛不癢貼文似乎越容易散播。
臉書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企業,它有效地受到美國國會管制。而管制的結果就是臉書漸漸走向一個充滿「聖經金句跟泰迪熊」的無害平台,雖然乍看無害,但也完全無益。而且,當人們日常依賴的社群媒體不再提供具有意義且具有思辨跟討論價值的消息,那麼其實這樣的改變就是有害的,它剝奪了人們學習跟向善的機會。
說個笑話:新加坡辦公室審查台灣網路言論
而比這更糟的是,台灣版臉書在編制上隸屬於「臉書亞太地區」底下的「臉書大中華地區」,又再被分到「臉書香港台灣部門」,這層層隸屬的關係,顯示台灣雖然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臉書使用率,卻沒有一個相對獨立運作的部門可以向台灣政府負責。
更有甚者,儘管臉書對於內部運作狀況諱莫如深,但各種跡象都顯示,中文地區言論審查的控管人員非常可能主要位於新加坡。而新加坡這個國家的網路言論自由程度在整個亞洲民主國家行列中敬陪末座,則是斑斑可考。此外,雖然臉書表面上「沒有」中國市場,但語系中卻有「簡體中文/中國」這個選項可以切換。
以上這些事實都點出了台灣使用者使用臉書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與風險,審查不當言論的人在境外,而且很可能不覺得台灣是個國家,所以不會把你被(理論上不存在但事實上存在的)中國使用者騷擾的留言標示成「國籍歧視」。
我們經常看到網友爭論台灣臉書為何不能公平處理爭議,到底受到誰控制。事實其實並不複雜 —— 他們沒有故意搞你,但也沒有把你當一回事。至於審查言論的人是誰,其實都不重要,反正就是看得懂中文的非台灣人在審查就是了。如果你對「看得懂中文的非台灣人」有點戒心,你是對的,當我們隸屬於臉書大中華地區的那刻起,就註定了這些糟透了的使用者體驗。
食藥署官員日前針對新北市幼兒園餵毒案澄清說,台灣臉書並不是受到食藥署的指示才禁止大家搜尋「巴比妥」,而是臉書公司自己的政策使然。這揭示了一個讓人感到不悅而且不安的事實 —— 台灣政府事實上無法管轄台灣臉書怎麼限制使用者的權利。我國確實對於食品藥物等衛生法規有詳盡明文規定,但臉書卻儼然自己擁有一套治權,他們自己決定要幫台灣政府禁止哪些字眼,不會跟你解釋為什麼,而且也從沒報備過。
巴比妥藥物在台灣並非常見的濫用物質,事實上因為它們太過老舊跟罕見,所以根本長期以來沒人在關注。但倒是有個國家有非常嚴重的違法販售巴比妥類藥物的記錄 —— 中國。
中國長期違法輸出奪命禁藥
早在 2013 年,澳洲 ABC News 就曾報導中國製造的戊巴比妥(Nembutal)非法湧進澳洲奪去性命的新聞。有些受到心理問題所苦的澳洲民眾,被慫恿在網路上購買戊巴比妥來了結生命。這些藥物以簡陋的塑膠袋包裝,輕易的被運送到澳洲。報導提到,過去這些禁藥的來源是墨西哥,但如今主要來自中國。中國成了奪命毒品輸出國,而且影響了其他國家。不難想像,巴比妥可能確實在「中文世界的某些國家」是需要被禁止搜尋的詞彙,但這些國家絕不包括台灣。
為何台灣會套用不適合自己的別國禁制關鍵字,讓人不解。而更加讓人疑惑的是,切換到英語/美國之後,發現巴比妥類藥物的英文並不是禁制關鍵字,再切回台灣繁體中文也是如此,因此我們顯然不能用「英文禁制詞彙翻譯混入資料庫」來解釋這個狀況,這是特地為中文使用者設定的禁制詞,但是「為誰」?「何時開始的」?「誰要求的」?
我們已經知道,管制這個藥物關鍵字跟台灣政府的衛生主管機關沒有關係,也跟美國總部沒有關連,那麼顯然是其他講中文國家的政府影響了這個決策。我們十分好奇的是,這個有辦法影響臉書全部中文語系國家的政府,到底還能怎樣左右跟玩弄台灣於手掌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