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當法軍現身在沙赫爾(Sahel,撒哈拉沙漠以南至非洲赤道雨林之間狹長的草原地帶)協助對抗伊斯蘭好戰份子時,當地包括馬利、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尼日、查德等西非五國的人民視之為王者之師熱情相迎。數年後,以聯合國所發佈的統計數據來看,暴力攻擊的罹難者卻不減反增, 從 2016 年的 770 人,暴增至 2019 年的超過 4000 人。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勾起部分國家人民對法國這個前殖民主國的質疑。而更難堪的是,這五個國家的領袖於 1 月 13 日在南法的波城(Pau)發表聯合聲明,認同法軍是當地維持安定不可或缺的力量,希望法國政府能繼續提供軍事協助,不啻是告訴自家人民,在獨立建國數十年之後,終究還是要依靠前殖民主國的幫忙,才能維持國家的運作。
對法國而言,派軍海外協助維持和平的決定,必須經得起以下幾個考驗:是否有足夠的軍力和資源去應付衝突區域的局勢?維持駐軍的結果是否反而無助於達成和平的目標?海外駐軍的決定會不會對國內政情造成衝擊?更重要的是,值得讓自己的子弟兵因為海外維和任務而犧牲生命嗎?這些問題不單適用於沙赫爾一帶的五個國家,也同樣適用於阿富汗、伊朗和敘利亞等需要國際支援的區域。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為了避免恐怖主義的擴張失控,並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維持駐軍、增派軍力的決定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卻也有學者指出,恐怖主義只是表象,真正的癥結點在於這些國家的施政不彰,不但經濟表現欲振乏力,政府侵害人權的狀況也時有所聞,貪污腐敗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如果駐軍的結果反而不利於當地政府勵新圖治,又如何能有效化解當地的反政府勢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