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應歐盟自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之後又再度以迫害維吾爾人為由對中國官員制裁,中國 3 月 22 日報復性制裁了 10 名歐洲政治人物和 4 家機構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包括德籍綠黨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而歐盟議會旋即於 23 日宣布取消審議歐中投資協定作為回擊。
前情提要:歐洲議會議員:不准去中港澳,還可以去台灣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為了因應國際姿態愈趨強硬的中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週三(3 月 24 日)在布魯塞爾和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會面,重啟美歐之間的中國對話,其重點在於人權和安全。這對話本是川普政府在 2020 年 11 月建立,不過當時並未受到注意。現在拜登政府重啟計畫,被認為意味著華府與北京關係的重要時刻。
荷蘭智庫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歐亞資深研究員海曼斯(Maaike Okano-Heijmans)表示,拜登上任以來展現的是傾向多邊主義的國際政策,這在歐盟看來相當正面積極,然而美中兩國外交高層上週在阿拉斯加的火爆言詞衝突,顯示美國的強硬態度超乎外界一般預期,卻可能讓歐洲人感到憂慮。但一名資深美國官員強調,布林肯在安哥拉治會議開幕時與楊潔箎的唇槍舌劍,不代表華府拒絕和北京合作,也不表示其他國家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
延伸閱讀:
美中外交高層會談唇槍舌劍 華府假強硬真軟弱?
歐盟期望以「象徵性的強硬」立足於強國之
歐盟面對美國和中國的態度始終矛盾。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歐盟敦促美國與盟友合作以因應中國崛起,卻又不願意被外界認為屬於一個全球性的抗中聯盟。歐盟始終維持著 2019 年所提出的對中政策,既視中國為夥伴、經濟上的競爭者,也是「系統性的對手」,這一切都使得歐盟難以在 27 個成員國間打造出具有共識的中國政策。例如貿易就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一大分歧所在。匈牙利積極耕耘和北京的關係,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則憂慮對中關係緊張會傷及德國汽車業出口中國的市場。
紐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歐洲與中國關係專家巴爾金(Noah Barkin)認為,拜登政府會試圖迫使歐盟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這會讓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感到非常為難。過去數週以來的局勢變化已經顯示,在華府和北京之間走鋼索是愈來愈困難了。
2020 年 12 月歐盟與中國領袖口頭承諾加速全面投資協議談判,顯示雙方關係依舊能夠具有建設性。然而近來歐盟對維吾爾人權問題宣佈制裁中國官員,中國方面也迅速對歐洲議會議員採取報復措施。對此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朗吉(Bernd Lange)表示,中國試圖以高壓手段嚇阻歐洲議會,但「叫這個機構閉嘴只會適得其反」。而歐洲議會決定暫停審查歐中投資協定,眼前的局勢發展甚至有可能導致議會直接不批准協定。布魯塞爾智庫俄歐亞研究中心(CREAS)主任兼中國問題專家方嫻雅(Theresa Fallon)表示,當前局勢令人感覺彷彿「布魯塞爾⋯⋯潰壩了」,她認為中國正在驅使歐盟投向美國的懷抱。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3/24 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 Sanctions row threatens EU-China investment deal
2021/03/23 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 US and EU to revive joint effort to handle more assertiv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