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應歐盟自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之後又再度以迫害維吾爾人為由對中國官員制裁,中國 3 月 22 日報復性制裁了 10 名歐洲政治人物和 4 家機構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包括德籍綠黨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而歐盟議會旋即於 23 日宣布取消審議歐中投資協定作為回擊。

前情提要:歐洲議會議員:不准去中港澳,還可以去台灣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為了因應國際姿態愈趨強硬的中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週三(3 月 24 日)在布魯塞爾和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會面,重啟美歐之間的中國對話,其重點在於人權和安全。這對話本是川普政府在 2020 年 11 月建立,不過當時並未受到注意。現在拜登政府重啟計畫,被認為意味著華府與北京關係的重要時刻。

荷蘭智庫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歐亞資深研究員海曼斯(Maaike Okano-Heijmans)表示,拜登上任以來展現的是傾向多邊主義的國際政策,這在歐盟看來相當正面積極,然而美中兩國外交高層上週在阿拉斯加的火爆言詞衝突,顯示美國的強硬態度超乎外界一般預期,卻可能讓歐洲人感到憂慮。但一名資深美國官員強調,布林肯在安哥拉治會議開幕時與楊潔箎的唇槍舌劍,不代表華府拒絕和北京合作,也不表示其他國家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

延伸閱讀:
美中外交高層會談唇槍舌劍 華府假強硬真軟弱?
歐盟期望以「象徵性的強硬」立足於強國之

2020 年 12 月歐盟與中國領袖口頭承諾加速全面投資協議談判(圖/Ursula von der Leyen推特)

歐盟面對美國和中國的態度始終矛盾。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歐盟敦促美國與盟友合作以因應中國崛起,卻又不願意被外界認為屬於一個全球性的抗中聯盟。歐盟始終維持著 2019 年所提出的對中政策,既視中國為夥伴、經濟上的競爭者,也是「系統性的對手」,這一切都使得歐盟難以在 27 個成員國間打造出具有共識的中國政策。例如貿易就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一大分歧所在。匈牙利積極耕耘和北京的關係,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則憂慮對中關係緊張會傷及德國汽車業出口中國的市場。

紐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歐洲與中國關係專家巴爾金(Noah Barkin)認為,拜登政府會試圖迫使歐盟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這會讓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感到非常為難。過去數週以來的局勢變化已經顯示,在華府和北京之間走鋼索是愈來愈困難了。

2020 年 12 月歐盟與中國領袖口頭承諾加速全面投資協議談判,顯示雙方關係依舊能夠具有建設性。然而近來歐盟對維吾爾人權問題宣佈制裁中國官員,中國方面也迅速對歐洲議會議員採取報復措施。對此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朗吉(Bernd Lange)表示,中國試圖以高壓手段嚇阻歐洲議會,但「叫這個機構閉嘴只會適得其反」。而歐洲議會決定暫停審查歐中投資協定,眼前的局勢發展甚至有可能導致議會直接不批准協定。布魯塞爾智庫俄歐亞研究中心(CREAS)主任兼中國問題專家方嫻雅(Theresa Fallon)表示,當前局勢令人感覺彷彿「布魯塞爾⋯⋯潰壩了」,她認為中國正在驅使歐盟投向美國的懷抱。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3/24    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    Sanctions row threatens EU-China investment deal
2021/03/23    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    US and EU to revive joint effort to handle more assertive China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

歐盟期望以「象徵性的強硬」立足於強國之間

3月18日美中兩國在安哥拉治展開外交高層會談,這也是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兩國首次有高層面晤,不料開幕式雙方竟出現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的緊張情況,歐洲媒體認為這次的正面碰撞暗示著美中關係不會比前總統川普任內好到哪裡去。但對於歐盟的對外政策,《歐盟觀察家》的一篇報導所指出,歐盟試圖在大國之間走出自己的路,但往往不能如願。

王雪俐‧ March 22, 2021


美中外交高層會談唇槍舌劍 華府假強硬真軟弱?

美中兩國高層於週四(3 月 18 日)在阿拉斯加州(Alaska)南部的安克拉治(Anchorage)舉行會晤,這是拜登政府上台後兩國高層首次面對面的晤談,但會談之前美國媒體已經高調報導這是一場無意義的會議,聲稱中國官員前往阿拉斯加州安哥拉治不是會了商談事務,而是來教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

王雪俐‧ March 20, 2021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