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美俄峰會前夕 北約將網路攻擊納入集體防禦​範圍

趕在美俄峰會前夕,北約將網路攻擊納入集體防禦​範圍(圖/Andrey Soyustov)

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這是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關於集體防禦的規定,數十年來這是北約組織作為軍事同盟的核心,每年北約成員國元首峰會上,總要重申這見集體防禦的保證,今年也不例外。本週一(6 月 14 日)北約組織共 30 個成員國在總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會後發表 79 點內容詳盡的公報,其中第 32 點特別針對來自網路的威脅,並指出對北約成員國發動網路攻擊,未來將可能觸動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的集體防禦機制

公報重申今年 4 月所確立的北約全面網路防禦政策(Comprehensive Cyber Defence Policy)並且指出,所謂的網路攻擊也包括混合性戰爭中的網路攻擊手段,而在符合國際法規範的原則下,網路攻擊是否觸動公約第 5 條,將由北大西洋議會逐案審定。

網路攻擊可能被北約組織認定為武裝攻擊,並觸發北約的集體防禦攻擊機制,這對北約的敵對勢力而言自然是一大威脅。北約峰會做出這樣的宣稱,偏偏就在週三(16 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會晤前夕,宣示意味極為濃厚。

趕在美俄峰會前,北約宣布網路攻擊可能被北約組織認定為武裝攻擊,並觸發北約的集體防禦攻擊機制 
圖/The 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CC BY 4.0)/Gage Skidmore from Peoria, AZ,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C BY-SA 2.0)/報呱製圖

2015 年冬天,烏克蘭電力網遭到網路攻擊,供電中斷影響到 20 萬人。此外,美國政府、德國國會和法國選舉都曾受到相當的網路攻擊,但這還只是較為外界所知悉的案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核子政策資深研究員艾克頓(James Acton)表示,網路戰爭也可能危及「世上最敏感的設施」,那就是核子武器的控制系統。艾克頓指出,現在的核武系統都仰賴有 IP 位址的操作系統並接受數位訊號,因此極易受到數位攻擊。過去類比式的舊系統則沒有這種問題。

艾克頓也指明可能從事此等危險攻擊的國家:北韓、中國、俄羅斯

現任職於智庫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的前 CIA 探員拉塞爾(Martijn Rasser )表示,當前這個局勢和 1940-50 年代的核武競賽差相彷彿,只是複雜程度比當時又高得太多了。

此外還有一個麻煩因素在於美國的特殊地位。艾克頓指出,美國不僅是核武大國,擁有可能被敵對國家攻擊的核武控制系統,其系統也從事非核武的一般性工作。換言之,也可能有國家醉翁之意不在酒,攻擊美國的系統不以影響對方核武為目的,而在於竊取情報或癱瘓例行功能等。

冷戰時期​的美國總統雷根面對蘇聯,曾有「信任,但要查證」(Trust but verify)的名言,當時所謂的查證大體上就是回頭數算確認核武彈頭,然而在數位時代的今天,根本沒有查證的可能,也沒什麼東西可數。數位時代的網路戰爭之危險正在於此——除去查證的可能之後,信任就更不可能了。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紀錄片《現代戰爭的未來》
(The future of modern warfare: How technology is transforming conflict | DW Analysis)

延伸閱讀:北約公報指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 將加強與亞太夥伴合作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6/15    Deutsche Welle(德國之聲)   Biden-Putin summit: Experts warn of cyber nuclear nightmare
2021/06/14    BBC(​英國廣播公司​)   What Putin really wants from Biden
2021/06/14    NATO(北約組織)   Brussels Summit Communiqué​

2021/04/12    NATO(北約組織)  Cyber defence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