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延遲一年的第 26 屆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6)即將於 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這次會議合併《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第 26 次締約國會議、《京都議定書》第 16 次締約國會議(CMP16),以及《巴黎協定》第三次締約國會議(CMA3),被各界認為是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會議。
各國在會議正式展開之前已經積極接觸。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和英國 COP26 主席岑浩文(Alok Sharma)都於上週造訪中國天津,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會談。凱瑞的三日行程在上週五(9 月 10 日)結束,岑浩文則更早抵達天津,且週五才結束行程的。岑浩文結束訪問之後,英中雙方都表示會談「誠實而具有建設性」。
美英兩國積極在氣候議題上拉攏中國,原因正如岑浩文所言,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四分之一,中國的作為與不作為攸關全球。
同一時間,歐盟與中國之間卻沒有類似的會前會。根據歐盟所提供的資料,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氣候特使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在今年 6 月之後就沒有和解振華通過話,相比之下,媒體報導凱瑞和解振華不僅今年 4 月見過面,在那之後還曾經通話過 18 次。
不過一名歐盟官員表示,凱瑞在華府別無公務,堤孟思在布魯塞爾卻得主持歐盟成員國關於氣候立法的協商事宜,兩人的工作量不可同日而語,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按照歐陸的習慣,8 月是假期,作為歐盟首都的布魯塞爾也沒在運作。
歐盟一如往常的悠哉,也讓一些觀察家感到不安。智庫 E3G 的中國問題專家曾楚希(Byford Tsang),他深切希望歐盟能和中國展開氣候外交,就氣候議題作出實質貢獻,但「這情況就沒有發生」,而曾楚希認為,歐中雙邊關係冷淡也是一大原因。
歐盟和中國至今因為維吾爾人權問題相互制裁,外交上無所進展,歐洲議會也沒有批准雙邊貿易協定,今年 4 月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和習近平曾經有過三方通話,但並未改變整體情況,也沒有稱得上後續的進展可言。
延伸閱讀:拜登政府外交再挫敗 氣候特使抵天津僅被安排視訊會議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9/09 Reuters(路透社) China says climate talks with Britain’s Sharma were ‘candid, constructive’
2021/09/05 Politico EU(政治網歐盟版) EU sits on sidelines as US and UK court China on climate
2021/09/08 Reuters(路透社) UK climate summit chief says had constructive discussions with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