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普遍對遙遠的印太事務反應遲弱,不過當前極度緊張的台海局勢也開始吸引歐洲的注意。上週五(11 月 12 日)荷蘭《忠貞報》刊載一篇文章,由該報 2014 年起派駐中國的記者藍美洛(Eva Rammeloo)執筆,以〈中國即將兼併台灣,但我們有差嗎?〉為題,以極長的篇幅交代兩岸歷史及當前國際局勢,並反問荷蘭讀者,如果中國對台動武,美國卻不介入,荷蘭該怎麼辦?

藍美洛認為中國對台動武幾乎已是不可避免,但美國的態度不盡然如現在眾人所以為的那般明確。她以二戰爆發前夕的歐洲比擬當前國際局勢:英法兩國不計一切代價想要確保和平。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和希特勒商議蘇台德地區的未來,以手中的一紙保證勸服英國人「已經保住了和平」,但事實證明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實為二十世紀政治史上最大的誤判。不久後希特勒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又併吞了波蘭,迫使英法對德宣戰。

藍美洛認為香港好比已經淪陷的蘇台德區,台灣就好比當時的波蘭。她強調中國不是當年的納粹,隨意攀比二戰歷史也不妥當,但那當中至少有一個重大軍事教訓應該記取:不要以為吠叫的狗不會咬人

許多人以為,台海爆發戰爭,美國必然介入,藍美洛卻認為美國徒託空言,並無實際作為,而且這是美國一項以來的作風。近的例子如阿塞德(Bashar al-Assad)在敘利亞戰爭使用化學武器,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並未干預;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西方世界大為震怒,但於事無補。遠一點的例子如二次世紀大戰,美國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起而應戰。換言之,美國只有自身受到攻擊才會動手。

二戰期間德國、捷克之間的蘇台德區(圖/CC BY-SA 3.0)

藍美洛認為,美國基於幾個原因,還是有可能出手干預台海戰爭。首要原因在於台灣產製高階半導體晶片的能力。其次台灣海峽是日韓船隻航經的重要路線,不能淪為中國內國水域。其三,台灣採行民主政體,台灣人能聽說讀寫中文,對中國有獨到的理解;藍美洛以台灣應對武漢肺炎的成功來說明這一點,並暗示台灣不是 WHO 成員是全世界的損失。

一但台海發生戰爭,不論美國是否介入,也不論美國參與的北約軍事同盟和美國的盟友日本是否介入,藍美洛認為荷蘭必須支持台灣,理由非常簡單:一旦作為「民主盟友」的台灣淪陷了,中國就可以為所欲為,將會比現在更佳霸道,這也呼應著藍美洛文章稍早提到,台灣島上「幾乎沒有人想要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點。

藍美洛指出,「歷史不會自我重複,但我們聽得見歷史的回聲」。1938 年,英法決定採取綏靖態度,「世界在斯洛伐克失去了平衡,而如今,台灣搖搖欲墜」。既然「拜登的民主聯盟是嚇不了北京的紙老虎」,那麼屬於民主陣營的國家就應該思考自問,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來維護價值和戰略利益?

報呱小教室

荷蘭《忠貞報》(Trouw)
《忠貞報》是荷蘭發行量第六大的日報,創刊於 1943 年 2 月,是戰爭時期基督新教的地下報紙,因此對納粹擴張和二戰歷史特別敏感。自 1960 年代起,《忠貞報》調整路線,不再只是基督新教的報紙,基督徒在其讀者占比逐年下降,從 1965 年的 69% 下降到 1999 年的 28%,屬於一般性的報紙。

延伸閱讀:
歐盟智庫倡對中綏靖 歐洲議員突破盲點:刻意忽略中國恫嚇手段
台歐關係演變框架已成型 美智庫:​歐洲議會對台關係決議是關鍵

參考新聞來源:
2021/11/12​    ​Trouw(荷蘭忠貞報)​    ​China staat op het punt Taiwan in te lijven, maar wat kan ons het schelen?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

台歐關係演變框架已成型 美智庫:​歐洲議會對台關係決議是關鍵

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計劃副主任善學發表一篇名為〈台灣對歐洲價值的考驗〉,探討台歐交往的當下與未來,並聚焦探討10月21日歐洲議會通過的一項不具拘束力的決議。善學指出,雙邊關係明顯較過去任何時候更加熱絡,這也表示有必要「在歐洲的脈絡下」檢視歐洲議會做成的決議,因為台歐的雙邊未來將在這決議的框架內演變。

王雪俐‧ November 8, 2021


​歐盟智庫倡對中綏靖 歐洲議員突破盲點:刻意忽略中國恫嚇手段

歐洲議會議員、官員及政策顧問等的官方代表團台灣廣受國際媒體關注,泰半抱持正面態度。不過《歐盟觀察家》刊出一篇智庫歐亞中心資深研究員布朗克(Jan Willem Blankert)的文章,認為國際外交是消弭既存緊張的藝術,「歐洲議會議員應該聚焦於化解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緊張」,而不是「在印太地區不負責任的大張旗鼓」。

王雪俐‧ November 11, 2021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