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遭選民「不信任投票」 德國聯合政府仍無意提前舉行大選

上週日(6 月 9 日)歐洲議會選舉初步結果出爐,慘敗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當機立斷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大選,以回應極右翼的崛起,同樣面臨挫敗的德國總理蕭茲卻選擇消失,這讓德國持續陷入一種分裂局面。

德國在歐洲議會共有 96 席(總共 720 席),截至周日(16 日)開出的選票顯示,保守陣營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獲得 30% 選票,獲得 29 席次,第二名是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得票 15.9%,獲得 15 席(新增 6 席)。目前由蕭茲所領導的社民黨(SPD)和綠黨及自民黨(FDP)則遭遇慘敗:

  • 社民黨被擠到第三名,得票 13.9%,獲得 14 席(丟失 2 席)
  • 綠黨得票 11.9%,丟失 9 席,僅剩 12 席
  • 自民黨得票僅有 5.2%,可拿到 5 席
克拉領軍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歐洲議會選舉拿下15.9%得票率(圖/ARD @tagesschau)

巴發利亞邦總理索德(Markus Soder)表示,聯合政府已經被這次選舉否決,德國應該像法國一樣提前舉行大選,就連左翼的《時代週報》也呼籲在今年夏天舉行選舉,因為歐洲議會的選舉事實上是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聯合政府並沒有提前大選的打算,但在投票率創下紀錄卻只有 31% 選民支持聯合政府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場慘敗。

蕭茲上任僅兩年半,聯合政府已經到了崩潰邊緣。這個聯合政府內訌不斷(多數批評認為這是蕭茲領導無方所致),是德國現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政府,超過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對這聯盟表示不滿,且有超過 70% 的德國人對蕭茲的表現不滿意,這也創下他個人支持度的新低。

其他國家遇到這樣的情況,通常總理會宣布提前舉行大選,但德國的情況不同。為了避免重蹈威瑪時代納粹崛起的覆轍,德國為提前選舉設定很高的門檻。德國的信任投票有兩種方式:

  1. 議會罷免總理,但必須在 48 小時內選出新總理,但當前聯合政府的問題在於無法就政策達成共識,不在於總理,因此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 總理發起信任投票,這通常是總理的一種戰術,將信任投票與一項重要立法綁在一起,迫使執政聯盟就範。

聯合政府的一大問題,在於左傾的社民黨和綠黨和保守但領導財政的自民黨爭執不斷。社民黨和綠黨希望擴大財政支出,保守的自民黨則希望少花錢。現在聯合政府關於 2025 年的預算進入最後一輪談判,可預見這僵局會在未來數週內達到高潮。大家都希望能在 7 月初達成協議,但各方都在努力挽救自己政治前途的情況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並不大。

德國聯邦議會有些人認為,蕭茲有可能採取第二種方式,將預算案和他的總理前途綁在一起,但這麼做也有風險,若是蕭茲失敗,將由總統來決定是否舉行大選。總統有可能決定不舉行選舉,而由中間偏右的基民盟來組建政府,2021 年基民盟在大選中居於第二。

延伸閱讀:
歐洲議會選舉慘敗的政治豪賭: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月底提前大選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出爐:極右崛起、中間過半、高層四人名單浮現

參考新聞來源:
2024 European election results: Germany(歐洲議會選舉德國部分・6 月 14 日即時開票結果)
2024/06/12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洲版)    Time runs out for Olaf Scholz
2024/06/10    DW(德國之聲)    EU election: Germany rules out snap election after AfD gains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