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於南中國海日益強硬的態勢下,越南政府發起了全國性宣傳運動,要求所有媒體都必須要有談論越南海洋戰略專區,所有編輯人員必須具備海洋相關知識。另一方面,總部位於美國德州的 Forum Energy Technologies 公司宣布幫越南海軍進行潛艦救援載具(Submarine Rescue Vehicle, SRV)的海上測試,讓越南現在在亞太地區繼澳洲、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之後,也具備了潛艦救援能力。
(Forum Energy Technologies 為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德州的國際油田產品公司,為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海底工程如鑽井、生產和基礎建設等部門提供服務。)
越南政府下達命令規定,到 2025 年前所有國內媒體都必須要有一個討論越南海洋和海洋戰略的專區,全部編輯人員必須具備必要的國際和國內海洋相關法律知識。與此同時,越南也已禁止在具戰略價值的金蘭灣附近兩個小島上進行旅遊活動,金蘭灣正在積極開發成先進的海軍基地以停放潛艦。
現代海軍基地:金蘭灣
金蘭灣(Cam Ranh Bay)是越南中南部極具戰略重要性的深水港,距胡志明市僅 290 公里。該基地最初是法軍使用,隨後被美國海軍使用到越戰結束。1979 年蘇聯跟越南簽訂了為期 25 年的金蘭灣租約,並斥巨資將其發展為蘇聯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但俄羅斯在 2002 年以租金上漲以及戰略目標改變為由退租該基地。
而其後越南政府也宣布了所謂的「三不」政策,即為不結盟、領土上不建外國基地、不與他國一起對抗第三國,這意味著外國海軍將不得在金蘭灣設立基地。然而,金蘭灣實際上有後勤設施為包括俄羅斯和美國軍艦在內的外國船隻提供維修和保養服務。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軍在金蘭灣仍有一個監聽站,並表示正在考慮捲土重來進駐金蘭灣。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曾於 6 月 25 日至 28 日訪問金蘭灣。
越南擁有東南亞最大的潛艦隊,6 艘俄羅斯基洛級(Kilo-class)潛艦,因其隱身性而有「大洋黑洞」美譽。此外,越南國防工業總局 Z189 造船廠於 2021 年 7 月完成了一艘國產多用途潛艦救援載具,該載具接近具備作戰能力。不過,國防分析師 Gordon Arthur 說:「鑑於越南自 2014 年以來一直有在使用俄羅斯製造的基洛級潛艦,因此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有這樣的救援能力令人驚訝。」
水中的燕尾服:潛艦救援載具
根據美國公司 Forum Energy Technologies 的聲明,已幫越南的潛艦救援載具進行了包括深潛、導航和與目標物結合等嚴苛狀態的操作測試,後續的調整測試還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這些試驗是跟越南海軍和第三方驗證單位勞氏船級社海事(Lloyd’s Register)共同完成的。這艘潛艦救援載具一次最多可以營救 17 人,並且可以在 600 公尺的深度作業。載具也搭配最先進的聲納和感應裝置可以快速定位遇難潛艦。此外,Forum Energy Technologies 還將培訓越南海軍維護、潛水和修復等技能。
這艘多用途載具可在海上進行 30 個晝夜連續作業,能夠抵禦大風大浪。越南國防工業總局於 2018 年年中開始建造這艘救援載具。Gordon Arthur 說:「由於該地區(指南中國海域)的潛艦數量一直在增加,潛艦事件有可能迅速成為災難性的事件,有潛艦的海軍必須擁有自己的救援能力,這樣他們就可以迅速採取行動。潛艦救援能力就像一件燕尾服。它們很貴而且很少使用,但當你確實需要它時,絕對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取代它。」
2021 年 4 月印尼海軍潛艦 KRI Nanggala 在巴厘島海岸沉沒,船上 53 名船員全部遇難。然而,雅加達仍尋求將潛艦艦隊從目前的 4 艘擴大到 2029 年的至少 10 艘。Gordon Arthur 說:「有一些國家認為擁有潛艦會帶來聲望和尊重,但潛艦並不是閃亮的玩具。它們非常昂貴,水下作業本質上是危險的,海軍需要有技能、資金和救援能力來保護它們,以使他們的潛艦保持最佳狀態。」
越南軍方高層表示,越南、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在南中國海存在領土爭端,新的潛艦部隊將使河內能夠捍衛自己利益。但跟鄰國相比,中國擁有近 60 艘潛艦的龐大艦隊,其中三分之一是核子動力潛艦。此外,分析人士也提及越南的新型救援載具是否還可以用於潛艦救援任務之外的偵察目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指出,這種潛水載具會受航程和續航力的限制,他說:「因此它們的防區外偵察能力可能是有限的,但這種經過適當改裝的潛水機具可能可以進行跟海底間諜相關的工作,例如竊聽海底電纜。」
參考來源:
2022/06/28 Radio Free Asia Vietnam orders media to promote its ocean strategy
2022/06/30 Radio Free Asia US firm completes trials of sub rescue vehicle for Vietnam nav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