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智庫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中國政府對國內產業,特別是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等綠色技術領域大舉補貼。據估計,中國補貼的金額已是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的 3 倍至 9 倍。
- 以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為例,該廠商在 2020 年獲政府直接補助的金額為 2.2 億歐元,而在 2022 年卻獲得的補助金額則高達 21 億歐元。該補助金額也確實反映在比亞迪的技術及生產能力,以及在中國境內、國際市場上急增的競爭力。
北京「戰略性補貼」搶攻市場 電動汽車、風電是未來目標
基爾研究所指出,中國的補貼政策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歐洲各國可說是對之「又愛又恨」。一方面,在中國政府的補貼下,歐洲工業在價格上難以與中國公司競爭;然而,若沒有中國的補貼技術,對於歐洲的綠能轉型商品價格、數量也是重大的打擊。
- 在中國,政府補貼企業相當常見,在 2022 年就有逾 99%的上市公司接受政府的補貼。北京也經常用「戰略性補貼」推動關鍵技術搶佔市場。
- 北京使用的支持政策,如對取得關鍵原物料提供優惠、強制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在公共採購及行政程序提供優惠等。這些政策讓中國企業在綠能產業急速擴張,先在中國市場中取得主導地位,再進一步滲透近歐盟市場。
近年,中國已成為全球太陽能光電系統,以及電池生產國。而北京的野心尚未滿足,未來預計將版圖擴張到其他綠能技術,企圖在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等領域也搶佔先機。
- 若比較汽車廠商比亞迪,和外國廠牌如特斯拉、福斯等,比亞迪在中國獲得的電動汽車購買購賣議價高上許多。
低估中國投資規模 德總理訪中籲開啟談判
基爾研究所更表示,目前的數字都明顯低估了中國對綠能產業補貼的實際規模與範圍。以比亞迪為例,該廠商透過降低投入價格,從對電池生產商的補貼、以及對「購買電動汽車電池」的消費者補貼中,雙雙獲利。
- 而在中國風電市場具領導地位的金風科技(Goldwind)、明陽風電(Mingyang),也從北京的補貼中受益頗豐。以明陽為例,2020 年的政府補貼為 2 千萬歐元,而在 2022 年則大增至 5 千 2 百萬歐元。
針對中國綠能大舉進攻歐盟市場,基爾研究所建議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程序,並開啟與北京的談判,藉此說服中國撤銷對歐盟特別有害的補貼。此外,考慮到中國目前國內經濟疲軟,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以及在綠能科技的相對優勢,研究認為歐盟談判成功機率頗高。同時,認為德國總理下週訪中的行程,此類談判適合成為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
參考新聞連結:
2024/04/10 IFW-Kiel China’s Massive Subsidies for Green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