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水戰略」:內部的水資源匱乏.外部的水力掠奪

華能瀾滄江公司的糯扎渡水電站,為中國瀾滄江上最大型的水力發電廠,位於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境內。  圖/International Rivers (CC BY-NC 2.0)

中國正面臨人口數下降、令人窒息的政治氣候、經濟改革停滯,甚至是倒退,而且日益減少的自然資源也使得各層面處於窘迫的狀態。其中中國的水資源已然處於極度匱乏的狀態,甚至比中東地區還缺乏可用的水資源。而除了國內的水資源問題外,中國也正透過湄公河掠奪東南亞與南亞國家的水資源。

自然資源推動著歷史巨輪

自然資源和地緣政治會以令人厭惡的方式交互作用著。英國歷史學家帕克(Geoffrey Parker,著有《劍橋插圖戰爭史》)認為,在 17 世紀的長期全球危機中,不斷變化的氣候引發戰爭、革命和動盪。近年因為氣候變遷,北極地區不僅開闢了新的貿易路線,資源競爭也悄悄上演中。而現在,經常表現出想重整國際體系的中國正在以可能引發國內外衝突的方式耗盡水資源。

自然資源一直對全球經濟和政治關係有著關鍵的影響力。在 19 世紀,原本是一個小國的英國因為其豐富的煤炭儲量使其能夠推動工業革命。英國最終被美國超越,美國有著大片耕地、大量石油儲備和其他資源。中國的崛起​​也是如此,從 1970 年代末到 2000 年代初,中國經濟體系的改革、加入全球貿易體系、人口紅利等政治經濟因素推動中國的高經濟成長率,此外,中國當時在土地、水和許多原材料方面也幾乎自給自足,乃至於廉價的勞動力也讓中國可以積極開發這些資源,進而成為世界工廠。

Water pollution foam
中國的水質嚴重遭到科技工業、化工廠等污染,甚至已達難以淨化飲用的地步。
圖/alessandrozocc

中國美好的年代已悄然成為歷史

然而,中國的自然資源紅利已成為過去。正如美國學者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和外交與國防專家布蘭茲(Hal Brands)在即將出版的《危險地帶》(The Danger Zone)中分析認為,中國已經耗盡了許多自身的資源。由於過度使用導致地力嚴重退化,中國的耕地一直在減少,使得中國在十年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中國四分之三的石油都來自國外,而相較之下,美國則是能源淨出口國。

比乾燥的中東地區還缺水

中國的水資源形勢尤為嚴峻。中國擁有世界 20% 的人口,但僅擁有 7% 的淡水。中國內部整個地區,尤其是北部,缺水的情況比乾旱的中東地區還要嚴重。數以千計的河流消失了,而工業化導致的污染已破壞大部分剩餘的水資源。據估計,中國 80% 至 90% 的地下水和一半的河水都因太髒而無法飲用,有一半以上的地下水和四分之一的河水甚至不能用於工業或農業。

Plastic Garbage Floating on Water Surface Show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in the Sea
中國的水質嚴重遭到科技工業、化工廠等污染,甚至已達難以淨化飲用的地步。
圖/twenty20photos

水資源匱乏是一個成本相當高昂的議題。中國被迫從相對濕潤的地區引水到乾旱的北方。專家估計,由於缺水,中國每年損失超過 1,000 億美元。水的短缺和非永續的農業模式正在使大片土地沙漠化。跟水有關的能源短缺已是全國性問題。即便中國政府推動配給和提高用水效率,但仍沒有足夠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 12 月宣布,水資源相對豐富的珠江三角洲的兩個主要城市廣州和深圳將在 2022 年面臨嚴重乾旱。

透過施壓外部紓解內部水資源匱乏

2005 年時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曾表示,水資源短缺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當時的水利部長宣布,中國必須為每一滴水而戰。資源稀缺和政治不穩定往往是伴隨而至的。如果中國共產黨在國內感到不安時,它可能會抨擊國際競爭對手以紓解國內壓力。而水資源問題則會引發地緣政治衝突。中國的大部分淡水集中來自於西藏自治區等地區,共產黨政府在 1949 年上台後以武力奪取了這些地區。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透過強迫鄰國和使其貧困化來解決外部的資源挑戰。

中國在湄公河的上游瀾滄江建造一系列大型水壩,導致依賴這條水道的泰國和寮國等東南亞國家反覆發生乾旱和毀滅性的洪災。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河流改道計畫也對下游的中亞國家產生毀滅性的影響。此外,中國也計畫在喜馬拉雅山築水壩,此舉也會惡化下游南亞國家印度和孟加拉的水資源。印度地緣政治專家齊蘭尼(Brahma Chellaney)說:「中國在南中國海和喜馬拉雅山脈的領土擴張……還伴隨著在跨國流域中偷偷摸摸的挪用水資源。」

根據 NGO「International Rivers」調查,事實上中國政府前後在瀾滄江(湄公河上游)計畫興建 22 座水壩。這些水壩攔截走瀾滄江豐沛的水源,已成為湄公河下游屢屢發生乾旱的主因。
藍色:已完成;紅色:興建中;粉紅色:整地中;綠色:計畫興建;黃色:計畫取消。
圖/International Rivers/Google Map(可點圖放大

一帶一路中的水資源戰略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表面上是金援他國基礎建設,但具體而言,一帶一路的實質重心主要是跟中國國內發展有關,中國是利用一帶一路串起社會穩定和安全,特別是中國的內陸邊境地區尤為重要 —— 那裡有大量的跨境少數民族人口,對中國而言,發展這些地區對於融合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例如中國在寮國興建大壩,便可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內部驅動因素,尤其跟中國邊境地區相關。

湄公河(中國上游段稱為瀾滄江)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全長近 5,000 公里。據國際河流非政府組織稱,湄公河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一,也為湄公河下游流域近 6,500 萬人提供生計。此外,湄公河流域也適合開發水力發電,因此從寮國的角度來看,發展水力發電是擴大該地區電力出口成為「東南亞電池」計畫的關鍵。雖然「東南亞電池」這個目標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是有道理的,但從生態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大規模水力發電開發會留下很多問題。

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高級學院榮譽教授藍普頓(David M. Lampton)、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何莉菁(Selina Ho)和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郭清水(Kuik Cheng-Chwee)共同撰寫《鋼鐵河流:高鐵和中國影響力在東南亞》(Rivers of Iron: Railroads and Chinese Power in Southeast Asia)一書,說明中國如何透過高鐵把人力和物資輸往東南亞,讓昆明變成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樞紐。
圖/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而對中國來說,目前要保持內陸地區經濟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而且中國沿海和內陸地區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而湄公河流經中國處於內陸的雲南省,因此開發湄公河成為中國發展內陸經濟的計劃之一。中國政府透過推動雲南與東南亞之間相連的基礎設施和金融系統來改善雲南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這一點也出現在中共的「十二五規劃」中,而雲南昆明就成為中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鋼鐵河流:高鐵和中國影響力在東南亞》(Rivers of Iron: Railroads and Chinese Power in Southeast Asia)一書中就有詳盡的介紹,說明中國如何透過高鐵把人力和物資輸往東南亞,讓昆明變成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樞紐。

報呱小教室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
由中國共產黨所制定,從 2011 年到 2015 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2010 年 10 月,中共全國人大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草案,2011 年 3 月 5 日~14 日,中共召開第 11 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 4 次會議,審查「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年度計劃報告、預算報告。會議通過「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今後五年的年均 GDP 增幅調低至 7%,且已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

2011 年 5 月頒布,「十二五」正式規劃,將反腐敗與深化改革、環保問題等經濟結構初步轉型列為重點目標,並以「擴大內需」及「七大新興產業」做為調整結構主軸。其中「鐵路軌道交通設備」就列在新興產業項目的「高端裝備製造」項目當中。

中國在寮國的水力發電佈局

而除了鐵路之外,2000~2019 年雲南省電力產量和 GDP 均呈上升趨勢。然而,除了中國國內電力產量在增加的同時,進口電力也正逐漸增加。美國能源部在 2013 年表示,中國在寮國的水力發電投資將向中國出口大量電力。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指出寮國計劃建立一個長期的 500 kV 輸電網,將寮國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鄰國連接起來,計劃中的輸電線路將透過雲南省再輸往其他國家。

2020 年 9 月,路透社曾報導中國南方電網公司(CSG)收購寮國國有企業寮國電力公司(EDL)的多數股權,並控制了寮國電網。2021 年 3 月新華社報導稱,寮國電力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宣布簽署特許經營協議,允許中國南方電網在寮國投資、建設和運營 230kV 及以上電網,並佈建寮國跟周邊國家電網的互聯計畫。寮國允許中國國有企業在未來的 25 至 30 年內經營和控制其境內的關鍵基礎設施。但是在未來,由於寮國陳舊的基礎設施加上氣候變遷和生態退化的多重影響可能會使這些大壩運行效率不彰。不過,中國可以享受中短期利益,而寮國則將承受經濟和環境的長期成本。

簡而言之,中國正在利用其在湄公河流域的金融、政治和地理定位,促進湄公河流域下游水力發電的發展,同時藉著協助發展鄰國,進而創造一個有前景的貿易市場。雲南則是作為東南亞進入中國的重點入口,並利用中國在東南亞經營的水力發電將電力輸回中國,為雲南省的發展提供動力。這些水力發電計畫均是一帶一路的一部分。據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稱,寮國大壩的主要功用是在為中寮鐵路和寮國東南亞電池提供動力。

中國在寮國的大型水壩不僅僅是一塊用來發電的水泥板。這些大壩看似地方發展的工具,但事實上是中國透過水資源的掠奪實現區域一體化的工具。中國國有企業對電網和大壩的控制使中國有能力將一定比例的電力輸入中國、幫助中國內陸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穩定和安全。這種對下游國家的控制使中國能夠從這些大壩中受益,同時將負面影響丟在寮國。《外交家》(The Diplomat)分析認為,從本質上來看,中國想要「魚與熊掌兼得」。

中國越是口渴,它的地緣政治手段就越惡劣。

《彭博社》(Bloomberg)

參考來源:
2021/12/30 Bloomberg China Is Running Out of Water and That’s Scary for Asia
2021/12/31 The Diplomat What Chinese Dams in Laos Tell Us Abou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