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隊開始越境進入烏克蘭後,中國的網路審查機構下令新聞媒體和社群媒體避免發表任何批評俄羅斯或有利於北約的內容。但是,12 所中國名校 132 名校友聯名發文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呼籲中國共產黨遵守 1994 年跟基輔簽署的共同安全條約。
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蚌埠坦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汕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不同系的校友聯合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堅決支持烏克蘭人民抵抗外侵,保衛自己的國家。聲明中引用了中國和烏克蘭簽署的聯合安全協議,承諾如果烏克蘭遭外國侵略,北京將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畢業於人民大學新聞系的連署人魯難說,這封信是由北大校友發起的。
魯難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反對戰爭,維護和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對人類良知的根本挑戰。烏克蘭沒有入侵俄羅斯。它是一個主權國家,它的人民熱愛和平,我們對大量小粉紅們在網上評論中支持俄羅斯使用暴力感到非常憤怒,這不再僅僅關乎政治;它關乎人性和良知。」浙江大學馬姓校友表示,這在當今中國很少見,因為公開言論是受到中共審查嚴格監管的,他說:「很少有校友會發表這樣的聲明;這種現象可能會蔓延,其他團體……可能會有相同的觀點。」
中國事先知道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援引拜登政府官員和歐洲官員手邊的情報指出,中國高級官員在 2 月初告訴俄羅斯不要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前入侵烏克蘭。中俄官員交流的情報屬於機密,目前尚不清楚此次交流是在 2 月初習近平跟蒲亭的面對面談話中提到的,還是通過其他管道進行的。目前不同的情報部門有不同的解釋,目前也不清楚情報共享的範圍有多廣。不過,《紐約時報》認為在莫斯科發動入侵之前,中國高級官員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計劃或意圖是有所了解的。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似乎讓中國外交官措手不及。《南華早報》援引另一位消息人士的話指稱,北京方面顯然沒有警告滯留在烏克蘭的 6,000 名公民。
中國則強烈否認有要求莫斯科將入侵烏克蘭的日子推遲到北京冬奧之後,也將《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為假新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這種言論是轉移注意力、推卸責任,是極其卑鄙的。」北京冬奧於 2 月 20 日閉幕,21 日蒲亭承認烏東的獨立國家,24 日揮軍入侵烏克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是把戰爭歸因於北約東擴和美國政府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態度。他說:「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只有那些製造問題的人才能結束它。」
俄烏危機下的歐中關係
《外交家》(The Diplomat)的 Xue Qing 分析認為,中國也不想看到戰爭。這不僅是因為北京剛剛舉辦了冬季奧運,即將舉辦冬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Winter Paralympic Games, 簡稱「冬季帕奧」),還因為中國擔心一帶一路倡議、海上絲路倡議可能會受到干擾。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之前,中方一直在敦促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北京也一直試圖跟危機保持「適當距離」,亦即中國沒有加劇緊張局勢,也沒有阻礙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在俄烏危機之前,歐中關係已經是緊張的。2021 年的歐中關係剛剛度過了可能是 1989 年以來最艱難的一年。雙邊由於相互制裁、立陶宛退出 17+1 機制以及設立台灣代表處等因素,歐中關係跌至新低。對中國來說,立陶宛越過了紅線。不過在更早之前,中國閃避 WHO 調查武漢肺炎源頭的行徑已將歐洲民眾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推到歷史新高。現在,中國在俄烏戰爭問題上的表態只會進一步損害形象,並在整個歐洲激起原本就不佳的負面輿論。
而中國一直都知道,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邊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中東歐這些曾經被俄羅斯壓迫的國家裡所累積的負面觀感。面對烏克蘭的入侵,即使是中東歐最親俄的政治人物也已轉向譴責蒲亭政權。中國冷淡表態和旁觀的角色顯然不能讓中東歐國家政府和人民認同。如果今年有更多國家宣布退出中國的中東歐合作平台 17+1 機制,並轉向台灣尋求更緊密的聯繫,中國應該不用太驚訝。
歐中關係正面臨俄烏戰爭的嚴峻考驗。對中國而言,如果它在結束戰爭和恢復歐洲和平方面有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可能可以在外交上從這場危機中受益。但是,如果中國繼續模棱兩可,袖手旁觀,中國在獲得俄羅斯情誼的同時也會遭到歐洲更多懷疑和敵視的目光。
參考來源:
2022/03/01 Radio Free Asia Anti-Russian, anti-war voices grow louder in China in backlash against party line
2022/03/03 The Guardian China denies it asked Russia not to invade Ukraine during Winter Olympics
2022/03/02 The Diplomat The Russia-Ukraine War Will Further Fray China-Europe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