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研發中段防禦飛彈 成功攔截洲際彈道飛彈

日本防衛飛彈計畫(圖/日本防衛白皮書 2018)

美國飛彈防禦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 MDA)當地時間 11 月 17 日宣布,成功從神盾系統飛彈驅逐艦上以美日共同研發的標準三型飛彈(SM-3 Block IIA)擊落洲際飛彈靶彈,成功驗證美軍的反飛彈防禦能力,能夠有效抵禦朝鮮等潛在洲際彈道飛彈威脅國家。美日在反飛彈防禦的合作,除幫助日本發展有效的反彈道飛彈自衛能力,也象徵美國對於盟邦國家的有力支持,同時也可充作美國飛彈防禦體系的前哨站,為美國爭取更多反制時間。日本官方預定於 2021 年將標準三型飛彈(SM-3 Block IIA)佈署在海上自衛隊神盾系統艦上,擔負日本彈道飛彈防禦體系的第一道防線。

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後的三個飛行階段分別是,助推爬升階段(擺脫地心引力)、中段巡航階段(沿著大氣層外飛行)、終端自導階段(重返大氣層,運用地心引力加速)。理論上,最佳反飛彈防禦是對於初發射在助推爬升段的飛彈予以摧毀,但這意味著防禦系統與攔截飛彈幾乎要沿著敵方前線佈署,特別是對於出沒不定的潛水艇潛射彈道飛彈而言,這就顯得有點不切實際。至於終端攔截,係屬最下策。洲際彈道飛彈彈頭重返大氣層後,飛行速度最高可達高超音速,瞬間飛行距離幾千公尺,若未能攔截住便要受其爆炸威力或核子生化威脅。

日本防衛飛彈計畫(圖/日本防衛白皮書 2018)
日本防衛飛彈計畫(圖/日本防衛白皮書 2018)

薩德系統(THAAD)、愛國者飛彈(PAC-3),台灣天弓三型防空飛彈即屬終端攔截系統。因此,在飛彈尚在大氣外層的巡航中段攔截,不僅相對容易且遠在太空,對於地面所形成的威脅與影響就顯得輕了許多。美國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便是依靠陸基長程雷達,並搭配海上神盾系統發射的艦載反彈道飛彈(SM-3IA、IB)來實行。目前除美國海軍外,日本海上自衛隊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相關國家也都有使用。

標準三型飛彈(SM-3 Block IIA)由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與日本三菱重工(みつびしじゅうこうぎょう)共同合作研發。日本原先規劃在南(山口縣)、北(秋田縣)兩端佈署陸基神盾系統,搭配日美共同研發的標準三型飛彈,如此防禦範圍即可涵蓋日本全境。最後由於選定佈署地的當地反彈聲浪,導致改以海上自衛隊神盾艦系統應對。

此次測試,成功攔截模擬目標洲際彈道飛彈,除證明未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神盾系統艦配備新升級後的標準三型飛彈(SM-3 Block IIA),可以為日本防禦與日俱增的朝鮮彈道飛彈威脅,增強防衛能力。同時,無論最終美國總統由誰出線,都可以在美朝非核化談判上,爭取更多談判籌碼。更重要的是,同樣可以有效應對印度太平洋戰略核心目標國家的洲際彈道飛彈威脅。

參考新聞:
2020/11/18 共同 日米、初のICBM迎撃実験成功 共同開発、イージス艦から実証
2020/11/18 日経 初のICBM迎撃成功 日米共同開発ミサイル、精度向上
2020/11/18 産経 米、イージス艦発射ミサイルによるICBM迎撃実験に成功 日米共同開発
2020/11/18 読売 日米共同開発の新型ミサイル、ICBMの迎撃実験に成功
2020/11/18 NHK 日米共同開発の新型ミサイル 迎撃実験に成功と発表 米国防総省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