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3 日,韓國外交部長朴振在美國華府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談。兩位外長強調若北韓決心進行核試爆,韓美要迅速堅定的應對,並警告韓美已準備好長、短期的軍事態勢來應對北韓的挑釁。

韓國外交部長朴振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13 日在華府的外長會議結束後,特別強調了和北韓對話的外交意識。這是為了阻止即將進行核試爆的北韓所做的努力,而如果北韓決心挑釁,這同時也會是為了轉換成最大施壓模式所創造的正當理由。

相關報導:朝鮮半島危機》北韓傳將核子試爆 美韓舉行聯合軍演

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兩位外長提到 11 次和北韓之間的「對話」、12 次「外交」,合計 23 次的「對話、外交」當中有 17 次出自布林肯口中。

每當布林肯強調不可避免對北韓施壓,就會再次強調一直以來「未設先決條件對話」的立場。布林肯表示「隨時為北韓的挑釁做好防衛準備很重要,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也不是我們的目標或目的。」並強調「反而與此相反,我們希望透過外交和對話和平解決所有關於朝鮮半島去核化的意見。」

韓國外交部長朴振(左)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推特@FMParkJin)

朴振也表示「北韓已為核試爆做好了準備,只剩下政治決定。北韓正站在一個交岔路口,是要在核試爆中孤立自己,還是要以正確的判斷重返對話和外交。」這意味著,如果北韓現在改變主意,隨時可以扭轉局勢。 對這些發言的分析是這是最近韓國和美國做出戰略判斷的結果,意即開放外交空間,以便北韓可以隨時改變主意並尋求下一個最佳解決方案,同時也為核挑釁做好充分準備

同時這也是為韓美不得不轉換成強硬的施壓模式時所創造的正當理由。也可以說不僅是向北韓傳遞「能做的都做了」的訊息,也是在向在安理會反對制裁的中國、俄羅斯發送的訊息

尤其是尹錫悅政府成立時就有會不會對北韓採強硬手段的擔憂,而拜登政府被指出將仿效歐巴馬政府的「戰略耐心」。但是在韓美兩位外長公開向北韓喊話「只要願意來對話不管什麼議題都可以討論」,就可以看作是把球傳到了平壤手中。

當被問到北韓最近新任命崔善姬擔任外務相,布林肯回應表示「我們對北韓的接觸不會被特定官員影響,會聚焦在對方國家的整體政策。」在對話留下空間,並不是韓美在模糊立場觀望這位新部長的態度,而是要北韓對官方對話的提議作出回應。

北韓2022年6月上任的外長崔善姬。是北韓首位女性外長,也是少見的女性政府高層。
(圖/U.S. Department of State)

如果北韓仍執意進行第 7 次核試爆,可以預見韓美將會以制裁和擴大威懾力來對應。當天,布林肯證實「會在往後幾週內重啟韓美擴大遏制戰略協議體(EDSCG)」。同時也再次警告「我們已做好應對北韓挑釁的長、短期軍事態勢」。

對於重啟 EDSCG 朴振也提到「這是因為它涉及朝鮮半島的安全、和平與穩定,以及在必要時適當部署(美國的)戰略資產(武器)。重啟韓美聯合軍演也會為朝鮮半島帶來更安全的環境。」

兩位外長也再次確認「北韓作出挑釁時,將推動聯合國安理會的追加制裁決議」。布林肯表示「協助北韓核武飛彈開發的俄羅斯和中國的個別人士及機構也將會持續進行制裁。」朴振也提到「我們還討論了現有制裁在執行上的弱點的具體彌補方法以及加強制裁制度的方案。」韓國政府為此也考慮單獨採取和美國步調一致的制裁。

相關報導:譴責北韓潛射飛彈實驗?中俄出手、安理會終未達共識

延伸閱讀:
2021/06/18 北韓全力投入糧食生產 對美關係「做好對話和對決的準備」

參考新聞連結:
2022/06/15 中央日報 韓米外交トップ、会談で北朝鮮に対して「対話・外交」23回言及
2022/06/15 朝鮮日報 朴振・ブリンケン、初の韓米外相会談…「平壌が軌道を修正するまで圧力」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

北韓全力投入糧食生產 對美關係「做好對話和對決的準備」

朝鮮勞動黨在 15 日召開今年第 3 次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上總書記金正恩坦言「人民的糧食問題相當緊迫」,指示黨與國家全體上下傾全力解決農糧問題。韓媒指出這是對美國及國際社會釋放出訊息,暗示對話的「必要條件」。而在第 3 天 17 日的會議上,金正恩表示詳細分析美國對北韓的政策動向「必須做好對話和對決的準備」。

林貝利‧ June 18, 2021


譴責北韓潛射飛彈實驗?中俄出手、安理會終未達共識

北韓在 19 日進行潛射飛彈試射實驗。愛爾蘭、法國、愛沙尼亞首先發出聯合聲明要求北韓採取「完全、可檢驗且不可逆的方法」放棄彈道飛彈和核武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英、法提出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歐美國家譴責北韓違反安理會決議,但會議中和呼籲鬆綁制裁的中國、俄羅斯形成對立,最後未達成共識而沒有發布聯合聲明。

林貝利‧ October 22, 2021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