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前中國駐泰大使呂健 2019 年 12 月離開泰國後,中國駐泰大使就一直懸缺,直到 2021 年 8 月 11 日新任大使韓志強上任。《外交家》(The Diplomat)分析認為,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條無害的新聞,但卻需要密切關注此事態的發展,因為新大使的任命正值美國加大力度遏制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之際。

前中國駐泰大使呂健於 2019 年 12 月離開泰國,他當時是因健康因素突然離開該職務。此後,由臨時代辦楊欣出任代理中國大使。憑藉對泰國的深刻理解和流利的泰語溝通能力,楊欣一直保持著很高的知名度。他曾出現在多個媒體頻道中,曝光度很高,包括受歡迎的泰國公視(Thai PBS)辯論節目和泰國民族多媒體集團(The National Multimedia Group)總編輯庸蘇隄差(Suthichai Yoon)的 Podcast。

儘管如此,中國大使的缺席引發人們質疑自 2014 年泰國政變以來蓬勃發展的中泰友誼是否已破裂。有一個常見的猜測是,推遲中國大使的任命是因為中國對泰國讓美國在清邁設立新的領事館感到憤怒。美國在清邁的領事館預計將於 2023 年完工,耗資約 2.84 億美元。泰國反對派林明達(Sondhi Limthongkul)和賈圖朋(Jatuporn Prompan)均指出美國在清邁的領事館投資規模大到令人起疑,因為現在正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不斷升級的戰略競爭中,美國似乎利用清邁作為監視中國南方省份的基地。

親中或親美?中國影響力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外交家》文中指出,跟一般認為親中的泰國政府軍事領袖不同,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董恩(Don Pramudwinai)被認為是公開親美的。董恩親美看法的廣傳正好是在美國 2020 年以無人機擊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部隊(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前一天,董恩曾指出美國警告泰國的親中傾向。其後泰國在美中對抗的光譜上就往美方移了一點,這一改變促使泰國外交部在 2021 年 6 月發表聲明,堅稱泰國的外交政策方針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保持平衡。

泰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兩個月後,中國駐泰大使韓志強抵達曼谷,他強調中國和泰國是一家親,並承諾向泰國提供無條件的支持以對抗疫情。此外,韓志強的到職緩解了有關中泰關係冰冷的傳言。但另一方面,韓志強抵達的時機和他多年駐日以及外交部辦公廳的背景正好強化了泰國正在擺脫中國控制並需要重新回到原本位置的看法。

韓志強在日本有多年的經驗,日本是中國的外交高度優先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當日中在釣魚台問題上發生衝突的風險急劇上升時,韓志強正好擔任代理大使。日中關係通常被稱為「經濟熱、政治冷」,無疑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之一。韓志強被分配到如此重要的職務表明,他是一位手腕高明的外交官,尤其是在衝突管理方面。

而中國的影響力也具體表現在疫苗外交上,就在本月 5 日,董恩針對反對黨質疑中國科興疫苗的說法予以反駁,並捍衛道:「針對科興疫苗的批評不僅是扭曲事實,同時亦損害泰國與中國的關係。」「希望反對黨不要為了政治利益而影響泰中關係。」泰國國會從 8 月 31 日到 9 月 3 日針對內閣不信任案進行辯論,辯論期間中國科興疫苗的效力成為在野黨議員挑戰內閣的攻防議題之一。

泰國外交部長董恩(Don Pramudwinai)儘管立場略為親美,但仍未泰中關係努力替中國科興疫苗辯解。
圖/The Nation Thailand

親中或親美?英美影響力持續增長

儘管如此,西方列強在泰國的影響力持續在增加,其存在可能對中國的利益構成威脅。美國正在加大疫苗外交力度。目前態勢對美國有利,因為多數泰國人將美國生產的 mRNA 疫苗(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視為最理想的疫苗。此外,令中國惱火的是,美國開始使用「自由開放的湄公河」一詞來替代東南亞大陸(中南半島),並鼓勵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協國家在解決跟中國上游大壩相關問題上要取得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脫歐後的英國正把自己的重心轉向亞洲。7 月 24 日泰國跟英國進行了自 2014 年泰國政變以來的首次海軍演習。儘管泰國堅稱這是一次沒有軍事意圖的演習,但中國有理由持懷疑態度,因為參與演習的里契蒙號(HMS Richmond)是英國航艦打擊群的一部分,似乎在執行對抗中國的力量投射任務。此外,此次聯合演習發生在泰國再次推遲要跟中國購買潛艇之後的不久。

考慮到這些資訊和泰國日益加劇的國內挑戰,泰國未來試圖在中國和西方之間保持平衡,也將面臨更艱鉅的任務。

延伸閱讀:社會厲聲要求下台 泰國總理帕拉育卻輕鬆挺過不信任案

參考來源:
2021/09/02 The Diplomat The Curious Case of the New Chinese Ambassador to Thailand
2021/09/05 The Nation Thailand Criticism of Chinas vaccine for political gains could hurt bilateral ties: Don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

社會厲聲要求下台 泰國總理帕拉育卻輕鬆挺過不信任案

過去數週由於疫情需要持社交距離的關係,泰國街頭出現汽車抗議呼籲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辭職下台。然而,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和 5 位內閣部長 2021 年 9 月 4 日的國會不信任案中輕鬆過關。在得知帕拉育內閣挺過投票之後,抗議人士在曼谷的滂沱大雨中持續遊行發洩憤怒。

蔡侯塞‧ September 7, 2021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