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方政府「人大、政協會議」近期陸續召開,多個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等壓力,顯見多數地方已無心提振經濟,紛紛下修今年成長目標,暴露中國經濟前景難測,連帶使地方成長預估更趨保守。
截至 25 日止,包括河北、北京、上海、重慶、四川、廣東等多個地方政府都已公布其「政府工作報告」。多地去年經濟表現差強人意,包括廣東、江蘇、湖北等省份,預計全年地區生產毛額突破人民幣 5 兆元(約新台幣 21.5 億元)。但對 2022 年經濟展望,多地報告也坦承,地方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將「著力擴大有效投資」、「釋放消費需求」。
在 2022 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中,吉林、浙江目標約 6%;黑龍江、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約 5.5%;北京則為 5%以上。相較 2021 年,多數地方 2022 年都下修經濟成長目標,已公布的全都是個位數,且表明「在實際工作中,儘可能爭取更好結果」。
分析顯示,由於 2021 年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多處省市封城、供應鏈中斷等災情,都斲傷中國經濟發展。不過,中共向來害怕經濟數據造假被揭穿,暴露經濟不景氣,因政治、經濟向來是相互影響。因此,2021 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刻意強調 2022 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上過去幾年,中共都說要過苦日子,要準備好,看來是真要開始了。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