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祖到波羅的海:中共的灰色作戰 摧毀海底電纜
近年來,中國跟俄羅斯的協同作戰在越來越多不同的領域展開,除了在熱戰的軍備支援還有經濟上的協助,在灰色地帶的作戰也開始出現。
December 20, 2024
沒收罷免及其反思:為何台灣人會選出藍白?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除了「選舉」之外,其他三種政治權利並非其他民主國家皆必然配備。創制與複決其實在《公投法》修正前,幾乎沒有實際使用過。罷免則更是某程度上而言已經遭到武器化,變成不同陣營之間彼此保證毀滅的致命攻擊手法,更有甚者,小自里長大至直轄市長,不同層級的罷免都曾發生,但很難說每一次罷免都真的顯現了公民的意志,規模越是小的行政區劃,越難說在其上推動的罷免全都具有正當性。
December 18, 2024
「走揣,咱的所在」 以藝術與自然力解讀台灣身世 —— 陳澄波百三特展
為紀念陳澄波先生 130 歲冥誕,國立台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即日起至 2025 年 5 月 11 日止,在台博館鐵道園區舉辦「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八件陳澄波原畫,而為了讓觀展者可以隨著畫作的足跡與博物學的觀察剖析,窺探大自然對台灣島嶼的影響力及多樣性發展,策展單位更專程前往日本山口縣立美術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借來了《東台灣臨海道路》與《山居》這兩件陳澄波重要的畫作。
December 10, 2024
美國圍堵下的法外之地,L.U.C的37屆東京影展觀察
當自由秩序守護者美國越來越重視台灣半導體,並嚴密圍堵中國從台灣取得先進半導體,並以此壓制中國的發展與區域擴張野心時,經過超過三十年的養分積累,中國早已孕育出具有強烈文化影響力的世代,他們上至影視,下至抖音,在地理上東至亞太,西至非洲,早已跨越國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December 5, 2024
憤怒到極致時突然笑了,我突然懂了鍾孟宏的安排:《餘燼》
導演鍾孟宏近日發佈了一部斥資破億的磅礡巨片《餘燼》,在宣傳前期幾乎保密到家,沒人能從預告看出這是關於什麼的電影。然而這部片從試映期間就評價兩極。有的觀眾進場看了之後說「這片有夠綠」,也有影評看完後被追問感想只能不知所云,說「有人願意挑戰白色恐怖題材是好事」而有的影評則直接表達對其不滿。《餘燼》題材是白色恐怖,這就是不滿的來源嗎?
November 27, 2024
勞動部職權騷擾案的弔詭:高級公務員自定遊戲規則,劣幣難淘汰
有句中國俗諺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這個比喻用在中華民國高層公務員體系似乎再貼切不過。勞動部長頭銜聽起來氣派,但說穿了也不過是政權輪替就要換人的政務官,比起萬年不動難以開除的公務員,充其量只是過眼即逝的存在,近日請辭的勞動部長何佩珊就是「流水」,而涉嫌職場霸凌卻態度強硬的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長謝宜容則是「鐵打衙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November 21, 2024
從賀錦麗敗局看賴清德政府性別政策的潛在危機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陣營候選人賀錦麗主打生殖自主與女性賦權,意圖召喚對於 2022 年美國大法官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感到不安或憤怒的進步陣營女性出來投票,並且繼希拉蕊.柯林頓之後再度販售「女性也能當總統」的美夢。
November 20, 2024
2024台美建交民調》川普二度上任 台灣民眾高度支持台美建交
台獨聯盟連續 5 年發表「台美建交民調」,內容囊括外交、國防、內政及執政等面向,今(2024)年度的調查更是選在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進行。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於與美國建立外交與國防合作關係、增加抵抗意志方面的贊成度皆有增加,但在身份認同、經濟安全、國會爭議及執政表現等面向上,卻存在不同的解讀。 針對 2024 台美建交民調的結果,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今(15)日邀集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陳冠憲、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林春妙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
November 15, 2024
愈在地愈國際! 《臺灣漫遊錄》角逐美國國家圖書獎
昨(13)日,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於左轉有書舉行作家楊双子壯行記者會與《臺灣漫遊錄》座談。曾在「2022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入圍決選的《臺灣漫遊錄》,近日分別於 9 月及 10 月時,闖入「美國國家圖書獎」的長名單(入圍)和短名單(決選),締造台灣文學空前佳績。
November 14, 2024
繼抖音之後另一威脅:Temu帶來的多重危機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 10 月 24 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當中指出由中國企業所擁有和營運的應用程式(APP),像是抖音(TikTok),不僅已快速擴散更對美國的監管、資安和法律架構帶來新的風險,也暴露出現有的漏洞。儘管社交媒體 TikTok 受到了大部分關注,但它只是冰山一角,聯邦政府需要更廣泛的關注和行動。
November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