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

橫越太平洋,在兩個島國間尋找自我認同
  細膩觀察.溫柔書寫,從歷史、食物到時事
  一青妙記錄了這一刻:她眼中的台灣與日本

是日本人,也是台灣人的一青妙╱顏妙,台灣人或許比較認識她的妹妹 —— 歌手「一青窈」,但事實上同時兼具作家、牙醫、女演員身份的一青妙與台灣的羈絆卻又更深。在《妙台灣》這本以短篇散文匯集而成的書中,流露出她對逝去家人與家族間的豐沛情感。而穿梭台日時空的妙式書寫手法,更是本書的特點,有著牙醫的敏銳觀察和作家的細膩思路,娓娓道出一個又一個深藏記憶。

有別於過去的著作,一青妙在《妙台灣》一書中探尋著台灣基隆顏家的家族歷史,不避諱的寫出祖父受到牽連的二二八事件、關於國民黨威權時期歷史、關於自己在國小時期嚴厲又高壓的填鴨式教育,更重要的,是寫出以受難者家屬身份參加由蔡英文總統親自主持的「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儀式」的深刻感想。儘管受到台灣這邊家族親友的反對,仍堅持追查關於顏家與二二八事件的關聯,讓祖父輩與父輩的歷史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一青妙書寫著往昔的台灣回憶,也累積著新的台灣記憶。

以下文章摘自一青妙著作《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2019 年 11 月初版,前衛出版社發行。

對日本人而言,何謂「台灣的魅力」?

我手上拿著二〇一七年七月中旬上市的日本雜誌《BRUTUS》(Magazine House),這一期以台灣觀光為主題。

封面標題印著「101 THINGS TO DO IN 台灣」,底下映照著台南市「國華街」的街景。

筆直的雙向單線道兩旁,小吃店櫛比鱗次,上方的牛肉湯或燒肉飯等的招牌密集豎立,穿著拖鞋和短褲的行人與機車交錯的日常景色,全展現在這張照片。

光看封面就讓我的心情愉快。身兼台南市親善大使的我,好幾次漫步在這條國華街。想起自己在這裡寫書採訪的回憶,街道的氛圍讓人不由得感動,是我心目中覺得「這就是台灣,這就是台南」。

第一次走在國華街,手一伸出去彷彿立即會碰觸到路過的汽機車,走得戰戰兢兢;看到小吃店前大排長龍,自己也好奇去湊個熱鬧,沒想到快輪到時,東西卻賣完了。

看到台灣人的生活型態和蓬勃活力,人群雜沓,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感受到人與人的距離如此接近,「啊∼沒錯,這就是台灣!」由衷地佩服起來,也喚起我童年時期在台灣度過的回憶。

之後,就無可救藥愛上台南,頻繁地前往。當然幾乎是每一趟都要來朝聖國華街的美食,才覺得不虛此行。因此,雜誌用這個街景當封面時,絲毫不感突兀,反而想要來個掌聲鼓勵,「BRUTUS,good job!」

然而,看到雜誌封面的台灣人,卻在臉書發文:「如此醜陋自私的台灣街景,作為日本雜誌的封面,覺得很丟臉」,引發了廣大網友熱議。媒體也陸續做了以下的報導:

「台灣街景登日雜封面很丟臉?日本銷量會說話」《自由時報》

「一張臺南老街照片 讓你看到什麼樣的自己」《上報》

「臺南街景當封面介紹台灣 日雜誌登上熱銷排行榜」《NOWnews 今日新聞》

有網友認為台灣應該是進步的現代化社會。可是像國華街這樣雜亂不堪的街景卻被列為代表台灣的風景,令人十分遺憾。

我想這項爭論的背後,蘊含著如何理解「日本人所期待的台灣魅力」這個本質問題。對《BRUTUS》封面不贊同的人,就某種角度來分析,可能來自不太理解日本人的心情導致。

在車輛來去及人群喧囂裡,濕熱的空氣包圍著身體。這時品嘗台灣小吃,可謂國華街的魅力。其實,這張封面也恰恰反映了在日本興起的「台灣觀光熱潮」中日本人的興趣所在。換言之,「日本人所期待的台灣魅力」全濃縮在這一張毫不矯飾的日常街景。

國華街位於台南市中西區,路旁有傳統菜市場的「水仙宮市場(包括附近的永樂市場)」。作為當地居民的廚房,市場從一大早就非常熱鬧。在國華街上短短一百公尺的街區,聚集相當多的小吃店,讓到市場買菜的顧客既可以內用或休息,也可以外帶。這些都是台南著名的道地小吃。尤其是許多美食老店,經常大排長龍。若是衝著這些排隊美食而來,就要早起一點,因為不少店家在中午前就銷售一空,關門休息。

國華街的存在不僅對於台南人,相信對許多來訪的台灣人而言,也是家喻戶曉的台灣小吃美食街代表之一。雖然稱不上時尚獨特或呈現設計感,可是漫步在街上可以感受到溫溫的人情味,自在地與街景融為一體。不僅可以接觸在地居民的生活,也能和親切敦厚的攤販攀談幾句。

我在日本推出的《我的台南》(新潮社,中譯本由聯經出版)一書,稱得上是第一本完整介紹台南的深度旅遊書。聽說之後到台南旅遊的日本人變多,而且手上拿著我的書穿梭大街小巷,我也因而受到賴清德市長之邀,出任台南市親善大使。

那本書的內容網羅了台南的美食小吃,以及在台南遇見的許多人,其中也介紹了我和台南檳榔店老闆馬路楊桑的交流過程。

書一出版,這間檳榔店成了日本觀光客必訪之地,馬路楊桑瞬間大受歡迎,至今每天仍有日本人到店裡光顧,和不懂日文的馬路楊桑利用紙筆交談,請他導覽台南街道等等,來訪人潮絡繹不絕。

一旦認識檳榔店的馬路楊桑,幾乎所有日本人都對他的親切讚不絕口。而且口耳相傳,再介紹給朋友。書在二〇一四年出版後,才短短三年光景,聽說已有接近三千(!)位日本人到訪過這間不到一坪大的路邊小小檳榔店。

也許台灣人聽到日本人來台灣竟然是到檳榔店,心裡可能很不是滋味。但是,試著理解希望能和台灣當地居民交流的觀光客心態,或思考喜歡台灣的外國人究竟在追求什麼?對於這樣的現象也就能慢慢理解吧。

比起台北或高雄這樣的大都市,台南的工商業現代化開發較晚起步。也因為如此,日治時代的建築物或車子無法通過的羊腸小徑,以及許多民俗信仰中心的廟宇也得以保存,讓我們感受到台灣古早時代的懷舊氣氛。這一兩年,對日本人而言,台南是相當熱門的旅遊景點,並受到青睞。當然,即使在台灣人之間,台南觀光也蔚為風潮。

街道的規模恰到好處,可以步行或騎腳踏車好好欣賞在地的人文風情,放慢步調細細品味居民的日常生活。

或許部分台灣民眾對於國華街登上日本雜誌封面忿忿不平,但是換個立場想,許多台灣人到日本各地旅遊,也是四處走訪許多日本人想像不到的地方,發掘出連日本人都沒有注意到的魅力,樂在其中。

海外觀光客對當地的期待,往往與本國人有所出入。即使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現在,歐美的雜誌仍用「藝伎」、「忍者」作為封面來表現日本意象。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日本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往往也只能尷尬苦笑,安慰自己:即使如此,若能讓更多外國人對日本產生興趣,也算是件好事。

《BRUTUS》是以男性讀者為主的時尚雜誌。到目前為止,有許多日本女性雜誌製作過許多台灣旅遊專題。但是《BRUTUS》這次的觀光專題選在台灣,並且以國華街作為封面,我認為意義非常重大。我想台灣人不用擔心日本人為此而厭惡台灣。在日本,台灣依然是熱門的旅遊景點,喜歡台灣的日本人也不斷增加。我想台灣人應對這件事看開一點,並對自己有自信一些。

台南的街景,是現在日本人所追求台灣印象的縮影。國華街不過是認識台灣的入口=封面罷了。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