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65) { ["tag"]=> string(27) "%e4%ba%8c%e4%ba%8c%e5%85%ab" ["error"]=> string(0) "" ["m"]=> string(0) "" ["p"]=> int(0) ["post_parent"]=> string(0) "" ["subpost"]=> string(0) "" ["subpost_id"]=> string(0) "" ["attachment"]=> string(0) "" ["attachment_id"]=> int(0) ["name"]=> string(0) "" ["pagename"]=> string(0) "" ["page_id"]=> int(0) ["second"]=> string(0) "" ["minute"]=> string(0) "" ["hour"]=> string(0) "" ["day"]=> int(0) ["monthnum"]=> int(0) ["year"]=> int(0) ["w"]=> int(0) ["category_name"]=> string(0) "" ["cat"]=> string(0) "" ["tag_id"]=> int(772) ["author"]=> string(0) "" ["author_name"]=> string(0) "" ["feed"]=> string(0) "" ["tb"]=> string(0) "" ["paged"]=> int(0) ["meta_key"]=> string(0) "" ["meta_value"]=> string(0) "" ["preview"]=> string(0) "" ["s"]=> string(0) "" ["sentence"]=> string(0) "" ["title"]=> string(0) "" ["fields"]=> string(0) "" ["menu_order"]=> string(0) "" ["embed"]=> string(0) "" ["category__in"]=> array(0) { } ["category__not_in"]=> array(0) { } ["category__and"]=> array(0) { } ["post__in"]=> array(0) { } ["post__not_in"]=> array(0) { } ["post_name__in"]=> array(0) { } ["tag__in"]=> array(0) { } ["tag__not_in"]=> array(0) { } ["tag__and"]=> array(0) { } ["tag_slug__in"]=> array(1) { [0]=> string(27) "%e4%ba%8c%e4%ba%8c%e5%85%ab" } ["tag_slug__and"]=> array(0) { } ["post_parent__in"]=> array(0) { } ["post_parent__not_in"]=> array(0) { } ["author__in"]=> array(0) { } ["author__not_in"]=> array(0) { } ["search_columns"]=> array(0) { } ["ignore_sticky_posts"]=> bool(false) ["suppress_filters"]=> bool(false) ["cache_results"]=> bool(true) ["update_post_term_cache"]=> bool(true) ["update_menu_item_cache"]=> bool(false) ["lazy_load_term_meta"]=> bool(true) ["update_post_meta_cache"]=> bool(true) ["post_type"]=> string(0) "" ["posts_per_page"]=> int(10) ["nopaging"]=> bool(false) ["comments_per_page"]=> string(2) "50" ["no_found_rows"]=> bool(false) ["order"]=> string(4) "DESC" } ???INDEX

被奪走的台灣美術課 —— 簡評《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

蔡潔妮博士的新書《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正是我們返校認識台灣美術的最佳讀物、也是召喚自由靈魂與創造能量的強大法器。

October 29, 2024


王育德回家 睽違75年 骨灰從日本移置台南法華寺

王育德(1924-1985) 25 歲就離開台灣、流亡日本,時隔 75 年後,作為台灣獨立運動啟蒙者的王育德、夫人王雪梅、女兒王曙薫三人的骨灰,於 2024 年回到了台灣。

September 9, 2024


掩蓋在雲海裡面的塘湖古道。/圖:陳竹奇攝

塘湖古道

塘湖古道,一條從松腳阿拔泉通往塘湖的山間小徑,全由石階所構成。 由於山勢陡峭、地形險峻,加上早年石階鋪設過程粗糙,都是隨便撿拾路邊不規則形狀的石頭鋪設而成,極容易打滑,曾有行人不慎失足,墜落山谷,屍骨無存。 因此當地流傳一句諺語:「爬到塘湖嶺,袜記厝內的某子」。

June 4, 2024


朝小野大非怠惰藉口,賴清德政府上任後轉型正義應「大步向前」

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是時間,許多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都已經年老。我認為,無論如何都應該進行加害人的追究,至少要最大程度地開放政治檔案,因為一旦公開、加害人必然浮現,台灣社會自然就要對威權時期的加害者體制做出回應。如今,賴清德執政團隊即將上任,朝小野大不應該成為怠惰的藉口,更應該透過轉型正義塑造台灣價值。期許新政權可以讓轉型正義「大步向前」。

May 16, 2024


白色恐怖的黑暗餘光—談旭陵精神

1980 年,我考上嘉義高中,並且開始每週從竹崎通車到嘉義的日子。高一下,加入校刊社,也就是嘉中青年社。我們嘗試去了解校史,偶然獲知嘉中舊有的校名叫做「旭陵中學」,因此希望製作專題去追溯校史,但被負責「輔導」校刊的訓育組長臭罵了一頓,叫我們不要「惹事生非」。然後,要求我們不准再去研究校史,並且沒有給予任何理由。

April 15, 2024

竹崎公園盛開的黃花風鈴木。/圖:陳竹奇提供

作為弱者的詹益樺與作為強者的詹益樺

林茂生、林連宗、林宅血案游阿妹、林亮均、林亭均及陳文成,所有受害者均是國家暴力的犧牲品,他們無力抵抗,在國家暴力的面前,他們是弱者。 詹益樺面對國家的暴力,他試圖超越了所有犧牲者,他不再甘於當一個國家暴力的犧牲者。他要奪回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向不公不義的政權宣告,用行動捍衛自己的尊嚴。

March 18, 2024


建構台灣本土社會研究的彗星──《不待黃昏的貓頭鷹: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台灣研究》讀後感

筆者剛剛閱讀完政大社會研究所鄭力軒教授,在去年底出版的新書《不待黃昏的貓頭鷹: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台灣研究》之後,解開我心中很多疑惑,讓我對於社會學,甚至人類學、民俗學在台灣的發展脈絡有了更清晰的圖像。筆者認為這本書其實作者藉由陳紹馨這位橫跨日本、國府接收、美援這三個時期的社會學家的學術發展脈絡,進行了台灣社會學的社會學分析,他坎坷的學術生命,也正反映了台灣社會學發展的崎嶇與斷裂。

March 14, 2024


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徹!陳菊:訂定「白色恐怖記憶日」是政治受難者最卑微請求

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台灣社會對於過去的歷史,新的世代不知道的很多,分不清楚 228 事件和白色恐怖,而美麗島事件則像外星人的故事。今天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是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的請求,人權會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讓每年的 5 月 19 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

March 11, 2024


轉型正義的史詩借鏡 ──《沙丘:第二部》

在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要處理的這部小說《沙丘》裡,卻是涉及星球與星球間的距離。這部由法蘭克赫柏特(Frank Herbert)上世紀六〇年代構思的作品,到了今日在第三次轉換成大銀幕後,給觀眾的是無以倫比的震撼。這不是星際大戰,因為星戰講求的是星際遊俠的精神、是在講對抗極權的反抗軍男男女女,還有那神祕莫測的原力平衡,而《沙丘》講述的故事卻是關於一個少年英雄如何在對抗黑暗中走入黑暗。

March 11, 2024


歷史亡魂怕的不是被遺忘,而是我們將變成他們:《尋找湯德章》

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 77 年,對於這個悲傷的節日,不少台灣人們已經從憤怒、淡忘,乃至於變得反感,中老年族群裡部分無可救藥的人不需要特別說,他們有的本來就不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而有的因為自身工作必須紅杏出牆,不只需要私通中國,還必須取悅他們。

February 28, 2024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