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徹!陳菊:訂定「白色恐怖記憶日」是政治受難者最卑微請求

陳菊表示,今天發起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是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最微小的請求 (圖/報呱記者陳柏諺攝 2024 年 3 月 11 日)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政治受難者團體聯合工作小組,以及多位政治受難者、受難者家屬、不同學術單位與社團組織的專家學者們,超過 520 多位發起人一起倡議發起「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並將在今(11)日下午於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大會」,期許「白色恐怖記憶日」的設置,能深化歷史意識,讓世世代代認識白色恐怖的錯誤與不正義,讓悲劇不再重演。

政治受難者暨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台灣社會對於過去的歷史,新的世代不知道的很多,分不清楚 228 事件和白色恐怖,而美麗島事件竟然好像外星人的故事。今天發起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是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最微小的請求,國家人權委員會也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思索「共同的未來」,讓每年的 5 月 19 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

政治受難者暨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今天發起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是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最微小的請求,國家人權委員會也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思索「共同的未來」,讓每年的 5 月 19 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圖:報呱記者陳柏諺攝 2024 年 3 月 11 日。

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徹

政治受難者暨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致詞時表示,今天來到軍法處看守所,不管回來幾遍內心都很複雜、五味雜陳,她代表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前來參與 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大會。

陳菊回憶,1979 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她一開始就被抓到看守所這個地方,接下來才被送到安坑調查處。陳菊一直以為當時被審訊的地方是地下室,直到 40 年後重返安坑調查處,才對地形有所有瞭解。

陳菊表示,後來又從安坑調查處回到軍法處看守所後,才開始進行美麗島大審。1980 年 2 月 27 日,所有美麗島受難人家屬才能開始接見,陳菊在接見室看到林義雄的母親,聽到她離開時的淒厲哭聲,結果隔天就發生林家滅門血案。

陳菊表示,今天回到軍法處看守所,當年她的押房就在隔壁,每次來到這裡心情都很複雜。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說過:「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徹。」 因此如何讓白色恐怖斲傷人權的歷史成為社會的集體記憶,讓過去所發生的「永遠不再」發生,我們除了體認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對人性尊嚴的侵害,同情受難者的遭遇之外,更需反省國家系統性暴力的本質,時時提醒著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台灣社會對於過去的歷史,新的世代不知道的很多,分不清楚 228 事件和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好像外星人的故事」,陳菊表示,今天在座很多前輩都是歷史見證者,活著見證台灣每個階段的改變,她作為政治受難者能感同身受,對於白色恐怖記憶日的倡議非常支持,希望執政者明白這是嚴肅議題、台灣社會可以重視。

1980 年 2 月 27 日,所有美麗島受難人家屬才能開始接見,陳菊在接見室看到林義雄的母親,聽到她離開時的淒厲哭聲,結果隔天就發生林家滅門血案。圖為美麗島大審/圖:中央社。

從加拿大經驗看台灣

國家人權委員會在去年 10 月前往加拿大國家真相和解中心參訪,他們在 2021 年訂立 9 月 30 日是「真相和解日」,也是「橘色衣服日」,這是紀念加拿大聯邦政府在 19、20 世紀強迫 15 萬原住民小孩去念寄宿學校,採行同化政策所帶來的傷害,並同時悼念 6,000 名喪生或失蹤者。

陳菊指出,加拿大認為公開紀念是追求和解的重要過程。當時他們走在加拿大校園,看到旗桿或建築上都有橘色的標誌,搭乘加拿大航空班機,空服員也帶著橘色標誌,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紀念日。

陳菊感嘆,在台灣,我們經歷全世界最長時間的戒嚴,從 1949 到 1987 年,總共 38 年,有 22,028 人接受政治審判,1,048 人被判死刑,台灣卻沒有一個紀念日?

陳菊指出,他們付出他們的青春歲月、摯親家人,在威權統治之下,堅持著信仰,在每個位置以不同的形式與獨裁者對抗。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必須讓後代的人理解在「每一個社會的每一個艱難時代中,也都存在著這樣的少數人,他們不屈不撓,即使沒有立即改變他們的社會,但也一棒接著一棒,前仆後繼的啟發了後代,最終帶來民主的果實」

陳菊回憶,胡子丹前輩曾經說:「現在比白色恐怖更恐怖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過去的事情,還以為是假的!」

國家人權委員會在去年 10 月前往加拿大國家真相和解中心參訪/圖: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提供。

面向過去、思考未來

陳菊強調,今天的「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不是要去記憶仇恨及痛苦,而是要去「記憶」與「理解」這塊島嶼上的另一群人的生命故事。只有記憶過去、理解他人,才能讓台灣人民在相互尊重、包容的基礎上,共同前進、深化民主。

陳菊指出,近年來聯合國更進一步強調集體記憶保存的重要性。聯合國「促進真相、正義及賠償」特別報告員薩爾維奧利(Salvioli)即強調,集體記憶的保存,是轉型正義的第五根支柱,更是使社會擺脫仇恨和衝突,並邁向和平文化進程的重要工具。

陳菊說,今天這個發起活動,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這是這群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最微小的請求。國家人權委員會也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思索「共同的未來」,讓每年的 5 月 19 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

519 白恐記憶日 Logo/圖: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提供。

連署連結請點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PCWSwW9bHZRVGBStZDLJ1X4fyLMMcr3idVaFxMpoyqRASGw/viewform

參考資料:
2024/03/06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暨連署啟動大會
2024/03/06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社會連署

新聞回顧:
2024/03/11 報呱 陳列撰寫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言全文
2024/03/11 報呱 推動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王美琇:民族沒有歷史記憶如何定義自己?
2024/03/11 報呱 台灣四十多年白色恐怖時期 受難者籲建立記憶日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
臺北人,現為東吳人權所碩士生
願做獨立的人,做自由的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