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間」影展巡迴放映開跑 陳菊:廢除死刑是人權會努力目標

陳菊表示,全球僅有 53 國保留執行死刑,台灣沒理由繼續奪取生命達處罰目的,廢除死刑制度是人權會努力目標 (圖/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

目前聯合國 193 個國家中,已經有 110 個以上的國家完全廢除死刑。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與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昨(21)日起展開 1 個月「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監察院長、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全球僅有 53 國保留執行死刑,台灣沒理由繼續奪取生命達處罰目的,廢除死刑制度是人權會努力目標,並希望透過影片重新思考生命權的意義,讓死刑及廢除死刑的各個面向能充分、理性的討論。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廢死聯盟首次合作推出「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圖: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TAEDP。

陳菊:沒有理由繼續奪取生命來達到懲戒、處罰目的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廢死聯盟首次合作的「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昨(21)日在高雄駁二 in89 電影院舉行巡迴放映開幕式,紀錄片的主題涵括蒙古國廢除死刑經驗、美國冤獄平反組織分享、社會歧視與犯罪之間關聯等。透過放映紀錄片、電影並搭配映後座談方式,與社會大眾一起討論對死刑的想法。

曾經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的陳菊,觀看完「當我們冤在一起」、「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廢死經驗」等 3 部紀錄短片後,感嘆 1987 年原住民湯英伸案的遺憾,同時提及 1989 年為救援死刑犯馬曉濱奔走時,即使是台權會內也有不同意見。當時曾在投書〈請給馬曉濱一條生路〉裡,提到「生命權是與生俱來,沒有人或任何團體能對他人的生命權任意剝奪,縱使以國家名器為之,亦然」。

陳菊指出,死刑是國際人權公約認定為殘忍、不人道懲罰形式,沒有人的生命應該被放棄。廢除台灣死刑制度是國家人權委員會努力目標,亞洲像是蒙古、斐濟、諾魯、哈薩克都已廢除死刑,聯合國 193 個國家中,有 110 個國家完全廢除死刑,台灣沒有理由繼續以奪取生命來達到懲戒、處罰目的。

陳菊說,人權工作常常是寂寞、孤獨的路,但國家人權委員會在與歐盟及歐洲國家進行人權交流時,廢除死刑一直是台灣被關注的議題,所以這是無可迴避,必須堅持下去的工作,因此藉由巡迴影展, 促進社會對話與思考,是很重要的工作,也是很好的開始。 ​

陳菊指出,死刑是國際人權公約認定為殘忍、不人道懲罰形式,沒有人的生命應該被放棄/圖:中央社記者洪學廣攝 2022 年 10 月 21 日。

葉皓勤:廢除死刑是歐盟的重要人權價值

廢死聯盟副執行長及影展策展人吳佳臻致詞表示,這次計畫感謝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合作,巡迴放映的開跑記者會,選在高雄舉辦意義重大,因為高雄過去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城市,如今更是台灣重要的人權指標城市。

吳佳臻強調,廢除死刑不僅是民間對話,從《蒙古國踏查》及《砍掉不重練》兩片中,可以發現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當重要。

國際特赦組織的秘書長邱伊翎表示,在《砍掉不重練》及《當我們冤在一起》都提到了司法制度有時也混雜了社會偏見在內,此外,死刑本身也不見得能真正給被害者家屬一個交代。

​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葉皓勤指出,許多東歐國家跟台灣一樣走過血淚的民主抗爭運動,因此現在也一樣珍惜民主與人權;廢除死刑是歐盟的重要人權價值,並且是能否入盟的重要前提。

葉皓勤指出,廢除死刑是歐盟的重要人權價值,並且是能否入盟的重要前提/圖: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

聯合國 193 國已有 110 國完全廢除死刑

國家人權委員會指出,台灣仍存在有死刑制度,目前共有 38 名定讞的死刑犯。自解嚴以來台灣至少執行了 524 名死刑犯,遭判死刑的人當中,至今已知冤枉遭判死刑的有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徐自強、鄭性澤、謝志宏、江國慶(歿,軍法審判)、盧正(歿)、杜明雄(歿)、杜明郎(歿)、邱和順(救援中)、王信福(救援中) 等人。

國家人權委員會表示,有些人獲得平反、有的人等不到平反即遭槍決、有的人仍待救援,也許有人冤屈尚未被發掘。以剝奪人命作為最終極刑罰的死刑,已經無法被大部分現代化民主國家接受,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2/3 以上的國家廢除死刑或停止執行死刑。

國家人權委員會指出,在台灣,死刑存廢的理性討論非常不容易,大部分人不是避而不談,就是很快陷入情緒性的爭辯。因此,主辦單位期待以影片欣賞的方式,搭配映後座談,讓觀眾能夠以不同的角度及面向思辯相關議題。

根據統計,目前聯合國 193 個國家中,已經有 110 個以上的國家完全廢除死刑,只有 53 個國家,仍然在法律上保留死刑並執行死刑。而在亞洲國家當中,廢除死刑的有蒙古、斐濟,諾魯、哈薩克。目前每年 10 月 10 日已成為世界反死刑日(World Day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

自解嚴以來台灣至少執行了 524 名死刑犯,目前遭判死刑的人當中,正在救援的有邱和順、王信福等人/圖: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TAEDP。

本次巡迴影展放映的影片題材廣泛,主題涵蓋加害者的背景、犯罪成因、輿論與媒體對犯罪事件的反應、司法審判過程、死刑制度與國家權力、獄政、死刑犯處境、死刑冤案當事人、死刑相關人(例如被害人、加害者親友、監所管理人)等,帶領觀眾從不同角度思考死刑制度帶來的影響,以及在這制度之前,「生」與「死」之間的思辨—誰該死?誰又值得存活?死刑解決了什麼問題、又製造了哪些問題?國家刑罰以死刑作為最終極的懲罰是否有其極限?

巡迴影展安排總計 10 部台灣與外國探討死刑的人權影片,除了高雄之外,台中場會在 11 月 12 日於台中日日新影城辦理,最後將於 11 月 30 日「生命城市日(Cities for Life Day)」於國家影視聽中心為這屆影展畫下句點,期間還有各大專院校校園放映場次,共計 15 個場次,有興趣觀眾可查詢合辦單位官網資訊。

本次巡迴影展放映的影片題材廣泛,主題涵蓋加害者的背景、犯罪成因、輿論與媒體對犯罪事件的反應、司法審判過程、死刑制度與國家權力、獄政、死刑犯處境、死刑冤案當事人、死刑相關人/圖: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點圖可放大)

參考資料:
2022/09/27 國家人權委員會 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 Between Life and Death: Human Rights Screening Tour
2022/10/21 國家人權委員會 陳菊盼開啟對話_思考生命權的意義
2022/10/21 殺人影展 「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開幕式

新聞回顧:
2020/01/21 報呱 廢除死刑聯盟籲:民主不能與人權脫鉤
2020/04/02 報呱 人約盟:死刑無法實現正義
2020/04/04 報呱 歐盟:死刑殘忍且不人道 籲台灣逐步廢死
2021/06/26 報呱 【林志鴻】從《禁止酷刑公約》看邱和順案
2021/09/15 報呱 中正紀念堂轉型 文化部長:11月將展示蔣介石親批槍決、死刑公文
2022/01/25 報呱 緬甸民主派議員遭判死刑 印度面臨印緬邊境困境
2022/10/08 報呱 「流麻溝十五號」攝影展開展 蔡焜霖:至今仍難以理解難友面臨死刑前的燦爛笑容

About the Author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
臺北人,畢業於東吳大學人權所
願做獨立的人,做自由的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