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8)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於臺灣圖書館主講「台灣的地名與台灣殖民統治史」,李筱峰開場提到,汪明輝教授講戰後遭中國國民黨殺害的樂信瓦旦,其名字改變,道盡原住民被殖民統治史。李筱峰感嘆,從人名改變看到台灣地名亦是如此,也是一部殖民統治史。
李筱峰首先表示,地名背後一定有人的活動形成。台灣歷史從南島語族談起,李筱峰提到,其實南島語族佔現今一半台灣的地名,以蘭陽平原而言,現今宜蘭羅東叫「老懂」、羅東和三星的橋叫「歪仔歪橋」,都為噶瑪蘭族的語言,現今北投、士林、 唭哩岸、艋舺、八里等都是平埔語言。
在南島語族的新天地後,李筱峰強調,不論是荷蘭、西班牙、日本的異族,還是血緣接近的鄭氏政權、滿清政權和中國國民黨政權,都是殖民統治。在荷西時期,北部的富貴角、三貂角(西語:聖地牙哥)都是如此,現今的地名包含紅毛港、紅毛田、曾文溪等都為荷蘭有關地名,而三貂角、野柳則是與西班牙有關。「王田」亦為荷蘭統治下留下來的地名。到鄭氏政權統治台灣,將王田改官佃,轉音為「官田」,鄭成功的部隊駐紮各地開墾形成新地名,現今台南、高雄留下來有關「營」、「鎮」、「協」、「昌」等地名。
李筱峰認為, 滿清殖民統治是拓殖型殖民地,在大量的閩粵來台開墾與滿清政府運作下,形成 16 種類型的地名:
- 「原鄉地名重現」,福興、晉江宅、海豐村等都是這種類型。
- 「血緣宗姓村落」,如陳厝、朱厝崙、姓簡仔底等。
- 「墾殖組織與田制產生的地名」,包含股(八股)、份(頭份)、結(五結)、幾張犁(六張犁)。
- 「防禦設施與界牌」,例如:堵、圍、頭城、木柵、石牌。
- 「灌溉設施產生的地名」,例如:埤(後山埤、新埤)、圳(曹公圳)、汴頭、景美。
- 「與農具、倉儲相關的地名」,例如:犁頭厝、土庫、古亭倉、牛稠埔。
- 「產業經營、生產工作產生的地名」,例如:寮、埕、埠。
- 「交通設施產生的地名」,例如:橋仔頭、板橋。
- 「政府要抽稅時設立抽稅的地名,公館即為一例。
- 「宗教廟宇產生的地名」,例如:媽宮、關廟、王宮、水仙宮前。
-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地名」,例如:蘇澳、天送埤、爽文路、明燈路、延平、將軍。
- 「地名反應自然地理情境」,例如:獅球嶺、洲仔尾、鼻頭角。
- 「畜牧、養殖或與動物相關的地名」,例如:龜山島、牛埔、鹿谷、六龜。
- 「因種植或地表植物產生的地名」,例如:竹圍、蘆竹、桃園。
- 「滿清政府的賜名」,例如:嘉義、褒忠。
- 「滿清末期因行政區劃產生的新地名」,台北、台南、台東、新竹則是在滿清台灣建省後的地名。
李筱峰歸納日本殖民統治產生的地名,包含:
- 日式地名,例如:鹿野、上野、瑞穗、富岡。
- 日本國內地名拿來用,例如:松山、岡山、清水、虎尾、美濃。
- 舊稱簡稱,例如:阿罩霧改成霧峰。
- 東部很多日式地名,因東部後來成為日本人移民村。
- 日本人物圍名,如小林村、研海、佐藤山等。
- 用諧音改名,例如:艋舺→萬華、打狗→高雄、打貓→民雄。
到了中國國民黨政權殖民統治,李筱峰則看到中國國民黨所設立的新地名,有 6 項特色:
- 政治條目、政治口號,例如:光復、莊敬、建國、自強、三民、五權。
- 倫理道德,例如:四維、八德、信義、和平、德化。
- 中華民族主義,最多的就是以「中華」為名的道路。
- 政治領袖,中正、中山為最具名的代表。
- 懷念故國街道地名,酒泉、廣州、西寧、撫遠等台北市現今道路名稱。
- 歷史人物,包含:國姓鄉、吳鳳鄉、陽明山等。
在講座最後,李筱峰透過以台北市街看日本到中國國民黨殖民政權的標記,從日本時代「町」改成「中山、中正、仁愛」、明治橋變成中正橋,到了民進黨執政後地名本土化、在地化(吳鳳鄉到阿里山鄉、三民鄉到那瑪夏鄉、介壽路到凱達格蘭大道),其實正是看見歷史的軌跡。
在與民眾討論的環節,有一位民眾提問,現今只針對修改中國國民黨的道路名稱,其他殖民統治者留下來的道路是否也該修改,李筱峰認為,道路的改名是交由當地人決定,並認為讓地名留下來告訴人們殖民統治者所留下來的歷史遺跡,現今必須透過教育告訴更多人殖民統治的歷史。
李筱峰最後表示, 自己在 1985 年受邀到西雅圖大學,遇到一位美國中學生與他聊西雅圖地名的歷史淵源,令李筱峰非常驚訝,那位中學生表示那是小學教育教導的,李筱峰感嘆那時候臺灣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土地淵源,是後來推廣本土教育下現今的臺灣才有一定的成果,最後李筱峰強調,透過認識土地歷史才能認識自己,因為沒有土地的歷史就沒有土地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