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創新條例惹議 大學自治即將出現法外地帶

經濟民主連合與臺灣學生聯合會於今(20)天召開記者會並發起連署,對《產學創新條例》草案提出多項質疑。 圖/經民連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在近期初審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下稱《產學創新條例》),鼓勵國立大學與企業合作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下稱「研究學院」)。

經濟民主連合與臺灣學生聯合會於今(20)天召開記者會並發起連署,多名代表對草案提出多項質疑,包括「侵害大學自治」「違反校園民主決策機制」「企業力量介入高教」「增加大學財務風險」等疑慮,並呼籲立法院盡速舉辦「學生、教師、產業界三方聽證」,在達成共識前應立即停止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的招生與運行,以免徒增後患。

研究學院如同校中校 侵害校園民主

台灣公民陣線社群部主任盧嘉安表示,對國際處境艱難之台灣,經濟永續成長具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我們應支持產學之間的適當銜接,但「產學創新條例」不只排除現有法規,更破壞大學的民主參與模式,形成「校外有校」、「校上有校」的現象,侵害校園民主與高教治理結構。

學生參與不足 難以表達學生立場

臺學聯高教委員會主委黃彥誠指出,現行草案中,唯一一名學生代表竟是校長從該學院中提名的「研究生代表」;而在實務上,這種小型會議師生之間關係緊密,學生的研究資源、成績又都掌握在老師手裡,權力關係相當不對等,可以想見即便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該名「研究生代表」學生也難以表達反對意見。並且,在通過草案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徵詢教師或學生的意見,立法院應儘速舉行聽證,在宣稱要培育國家人才之前,必須先消除學生對現行草案的疑慮。

大學自治的法外之地 企業力量插手高教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思想文化組召集人、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黃厚銘表示, 「產學創新條例」企圖以排除適用《大學法》、《教師法》、《學位授與法》、《政府採購法》,甚至是各校學則來創造彈性,在大學裡設立「校中校」,以便迅速培養出重點產業所需的勞力。他認為,這些措施侵犯了大學自治,更讓商業考量與經濟利益左右了大學教育的方針。

黃厚銘說明,研究學院迴避了校園民主中的校務會議、校教評會等機制,等同於破壞大學自治,讓產業與政府的力量介入大學。且原先解/聘任教師的「三級三審」也只剩下「一級一審」,不僅對師資品質的管控欠缺,對該學院師生的權益也保障不足。更指出,未來也可能面臨許多問題,包括:該如何管制「國立大學」與「私人企業」之間在專利、智財權等層面上的利益輸送?研究學院會不會重蹈產學合作的典型困境,讓學生變成廉價勞工?

對於教育部官員與行政院院會決議將此看作「沙盒實驗」,宣稱讓產業界有效、有序參與國立大學產學治理,黃厚銘也質疑,條例規定,未來一旦終止研究學院計畫,該大學還得概括承受該學院的師資。因此,他認為「產學創新條例」缺乏「沙盒實驗」應有的封閉性,其風險並非教育部聲稱的「可管可控」。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思想文化組召集人、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黃厚銘表示, 「產學創新條例」企圖以排除適用《大學法》、《教師法》、《學位授與法》、《政府採購法》,甚至是各校學則來創造彈性,這些措施侵犯了大學自治。 圖/經民連

教育百年大計 應有三方聽證

黃厚銘最後呼籲,行政院應更加審慎推動該政策,立法院亦應針對此條例召開聽證會,邀集大學教師、學生與產業等三方代表廣納意見,應待各方形成共識,再行通過立法。在此之前,國立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亦應令其暫停招生與運行,以免徒增後患。

盧嘉安指出,連署將於今日開始,未來經濟民主連合預計邀請更多教師團體、學生團體、學者與個別學生加入連署,也歡迎社會各界一同響應,關注台灣產學創新的發展。盧嘉安表示,截至記者會當下,本連署已有國立政治大學教師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國立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學生會陽明分會等12個團體加入連署,並有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徐偉群、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涂世雄、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邱文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盈達、資策會工程師、台達電子工程師等25位學者、學生與產業界人士率先響應。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