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經濟脅迫的台灣韌性 2 》陳鴻達:防金融武器化,預警、演練與緊急應變措施

為面對中國以經濟脅迫方式打壓台灣民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2023 年 12 月 10 日共同召開座談會分析中國對台灣以及各民主國家層出不窮的經濟脅迫手段及其因應之道(圖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在明年一月登場,為面對中國以經濟脅迫方式打壓台灣民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於 2023 年 12 月 10 日共同召開座談會,第二場次由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陳鴻達主講,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與談。

陳鴻達從全球地緣政治轉向,特別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金融戰已成為傳統武力的前哨戰,解析中國對台灣與各民主國家層出不窮的經濟脅迫手段及其因應之道。

為面對中國以經濟脅迫方式打壓台灣民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2023 年 12 月 10 日共同召開座談會分析中國對台灣以及各民主國家層出不窮的經濟脅迫手段及其因應之道/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全球地緣政治的轉向

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陳鴻達開場即闡明,地緣政治自古有之,並非現代產物。冷戰隨著柏林圍牆倒塌後結束,地緣政治也進入休眠期,近年才又逐漸活絡。

陳鴻達舉例,政治經濟學家法蘭西斯福山在《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中提出,冷戰結束後,紛爭與衝突將逐漸消停,目前看似不然,但在 90 年代的思潮影響下,加諸中國改革開放的因素,對中採行圍堵或交往,莫衷一是。然而,西方日後仍舊讓中國加入 WTO,顯示出交往的選擇佔上風。大啖 WTO 的盛宴後,中國更有底氣向歐美叫板,隱憂也隨著時間浮現。

根據 BBC 報導,自從加入 WTO,中國 GDP 快速攀升/圖:陳鴻達提供。

根據歐洲智庫 GIS Reports 研究對於全球化的重探,陳鴻達指出,舊的成長典範已經消逝,中國的經濟成長強化其霸權心態,民主陣營必須重新集結。陳鴻達認為,面對中國,供應鏈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也正是因為全世界近 30 年來依賴中國過深,導致短時間難以斷開威脅。困境之下,友岸外包的概念起興,日常用品無妨,但重要關鍵產品的供應鏈,至少要能在志同道合的友邦手上,包括「印太經濟繁榮架構」(IPEF)「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皆為此而生。

陳鴻達回顧道,法蘭西斯福山對於地緣政治的觀點並不孤單,《世界是平的》作者 Thomas Friedman 曾在其紐約時報專欄上提到「兩個有麥當勞的國家不會相互戰爭」,意即在全球化後,生產貿易體系高度整合之下,戰爭成本過於高昂,缺乏誘因。這句話對了 30 年,陳鴻達說,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麥當勞出售俄羅斯境內所有據點,並表示永久退出俄羅斯市場。此舉也宣告了地緣政治的復甦。

美國聯準會地緣政治風險指數/圖:陳鴻達提供。
貝萊德智庫的地緣政治風險儀表板/圖:陳鴻達提供。

▌金融戰 傳統武力的前哨戰 

陳鴻達說明,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賽維茲對戰爭的定義如下,「戰爭是以力量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志」」、「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以其他手段」、「戰爭是用以達成政治目標的工具」。有哪些力量或手段可以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志?陳鴻達解釋,根據美國戰爭學院的報告,這些力量或手段可以是軍事、情報、外交、經濟與金融。尤其是經濟與金融,武器化的效果影響十分顯著。

美國戰爭學院關於經濟金融武器化的報告/圖:陳鴻達提供。

陳鴻達補充,英國國防部也曾對此發表金融威脅與經濟槓桿報告,希望透過研究結合金融威脅與經濟槓桿(TFEL)以提升防禦或攻擊能力,並試圖找出英國在金融威脅與經濟槓桿下的脆弱點。

關心財經的人應該對「黑天鵝」時有所聞,意指機率小、難預測、危害大的事件,陳鴻達進一步說明,金融戰就是人造黑天鵝,人的介入,致使機率產生改變,能夠施展的戰場包括:情報、網路、經濟、金融;手段則有:「破壞資本形成管道」、「破壞資本交易流動性」、「破壞對方風險管理」、「善用己方風險管理」、「宏觀與微觀操作」。

陳鴻達指出,金融戰如今已是傳統武力的前哨戰,先攻擊銀行資訊系統,進而造成股匯市動盪,緊接著資金外流、銀行擠兌,最後社會不安,信任度與凝聚力下降,全都是為了後續武力攻擊鋪路。

陳鴻達解釋,金融戰的三種模式如何搭配使用並進一步產生破壞力/圖:陳鴻達提供。

陳鴻達認為,金融戰將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的重心。經濟金融的高度發展,在數位化時代與個人利益緊密結合,毫無疑問,低成本高效益、打擊範圍無遠弗屆還能規避戰爭責任的金融戰將會是最佳的選擇。

陳鴻達解釋,政治性網路攻擊將會造成的影響/圖:陳鴻達提供。
卡內基和平基金會針對造假媒體金融攻擊的樣態列舉/圖:陳鴻達提供。

▌烏克蘭抵抗經驗──反脆弱

在烏克蘭戰爭中,陳鴻達觀察到,在發動戰爭的前一周,俄羅斯已經著手實施網路攻擊,銀行與國防部都是重點目標,其餘規模不一的攻擊例如:向民眾散播神秘簡訊說 ATM 領不到錢而在進攻前一小時,俄羅斯甚至對整個歐洲網路全面攻擊,一切都是為了製造社會動盪混亂,在軍隊調集的同時,網路攻擊早已開始發酵。

陳鴻達指出,珍珠港事變這樣的偷襲作戰,未來將可能以數位方式再現,對於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將是至關重要的議題。

陳鴻達提到,2023 年,英國中央銀行業出版社所頒發的「中央銀行業獎」,其中的最佳央行獎,頒發給烏克蘭央行,其面對俄羅斯進攻前所作的準備、維持韌性的調整,對於維繫烏克蘭民心士氣貢獻非凡。

烏克蘭央行在受獎感言提到,若不能預料未來的黑天鵝長得什麼樣子,那我們就必須變得更「反脆弱(antifragile)」,並且成為我們的 DNA。未來的金融體系將成為主戰場,要儘量避免其受到創傷。金融體系瓦解的後果,將如同人類血液循環遭到破壞一般。

陳鴻達引述烏克蘭央行在受獎感言來強調金融系統的重要性/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建立金融韌性──預警系統、應變措施演練與法規完善化

陳鴻達回顧,2014 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烏克蘭就開始有系統地研議如何提高金融韌性,相關措施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已經草擬完畢,並在俄羅斯入侵當天上午十點生效,其中維持銀行系統運作與外匯管制都相當重要。

陳鴻達認為,台灣的金融韌性建立有賴於以下幾點:

  • 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合作
  • 依據可能攻擊的模式與策略,找出台灣弱點
  • 設想各種可能攻擊情境,持續進行演練與改善蒐集相關情報
  • 建立早期預警系統
  • 預期各種可能攻擊的時間序列
  • 儘早規劃各種攻擊的緊急應變措施與法規

最後,還是不能忘記,務必吸取烏克蘭戰爭的教訓,所有準備不會停下,演練、評估、改善、再演練。沒有一勞永逸,只有不斷改善。

陳鴻達表示,面對風險,沒有一勞永逸,只有不斷改善/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相關報導:
2023/12/10 報呱 對抗中國經濟脅迫的台灣韌性 1 》高仁山:以商逼政是中國常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