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受中國資訊戰影響最深的是「自認中立」的人

沈伯洋:受中國資訊戰影響最深的是「自認中立」的人(圖/中央社記者賴言曦)

台灣民主實驗室 10 月 24 日下午舉辦年度報告發表會,報告題為《震耳欲聾的低語:2020 大選中國在臺資訊操作》。理事長、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在報告中指出,台灣是中國資訊戰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即便看似對 2020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沒造成影響,但中國在期間的操作以及在台灣代理人、協力者的推波助瀾,已經對台灣造成很深的跨世代與政治立場分裂。而受中國資訊戰影響最深的則是自認「立場中立」的人。

在 2020 選舉期間,中國與台灣在地協力者(例如村里長、網紅直播主等)散佈的假消息出於政治與經濟動機,有「去中心化」的操作模式,再加上中國有眾多資訊作戰單位再行層層分包給私人企業執行,因此造成中國資訊戰分工不甚明確,也不連貫。而這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資訊手法最大的差異。而民主實驗室根據研究將中國的攻擊分為四種模式:外宣模式、粉紅模式、內容農場以及協力模式,其中後兩者的傷害最大。

在研究案例中,中國在台灣大選與之後的武漢肺炎疫情期間,試圖以散佈「民主是失敗的」的相關敘事,來鋪陳中國制度是有效率、強而有力的,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模式比西方民主更好。而諸如陰謀論等意識形態的操作已對台灣造成嚴重的社會撕裂。然而,中國資訊戰的強度也取決於中國政治局勢,以及在台代理人的積極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沈伯洋提到,在各種人格分析角度中,最容易受到中國資訊戰影響的是自認「立場中立」的人。此外,比起大量的洗版式攻擊,「量少質精」的攻擊反而棘手,因為這種攻擊的對象通常是封閉小群體,這也是最令人憂心之處。

針對如何因應中國資訊戰,台灣民主實驗室提出幾種可能的措施,包括增加代理人透明制度、切斷代理人與在地協力者的合作環境,針對社交媒體提出合理的建議。然而,可惜的是台灣未能在 2020 總統大選前通過代理人透明相關法案。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