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籲檢討立委席次 讓民意反映國會組成

台灣基進召開公聽會,呼籲檢討不分區立委席次,讓小黨進入國會代表多元意見。 (圖/台灣基進提供)

台灣基進昨(16)日於立法院舉辦「修憲檢討不分區立委席次」座談會,由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主持,邀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與相關部會發言,會中對不分區立委席次的現狀提出檢討,並討論相關可能的改革方案。

台灣基進表示,過去的選制改革,都是帶來政治文化的改變與本土化,現行區域立委與議員的工作高度重疊,希望透過討論讓彼此的業務範疇得到重新界定,讓個人服務往政策競爭調整。若修憲的選制改革難度過高,可先由技術性的修改選罷法開始。當然提升既有 113 席立委中 34 席不分區立委比例,可以增加大小黨競爭激烈度,凸顯政黨價值,讓選民重視政策重要性,提升台灣整體政治素養。

現行選制既不民主也不多元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吳瑛珠說明,我們並非如同德國一樣是內閣制國家,沒有組成聯合政府的需求,而且即使小黨林立也不必然造成「議事效率低落」,也就是說,5 %的立委席次門檻如果是為了避免小黨眾多,但小黨眾多並不必然降低議事效率,以及致使政府難以運作。但是,5 %的立委席次門檻卻扼殺小黨進入國會,使得國會組成並無法代表多元意見。

吳瑛珠也提到,政黨的支持度應該盡可能反映國會的席次多寡,但目前選制之下政黨支持度與國會席次分配有不小落差;另外,現行選制之下,不分區立委所需取得的票數大約四十萬,個別區域立委所需取得的票數落在八萬左右,也就是說,現行選制之下「票票並不等值」,民意難以反映國會組成。

小黨才能解決大黨破壞民主的現狀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彭睿仁說明,得票率超過 3 %有政黨補助款,超過 5 %才能分配席次的規定缺乏法理、歷史背景依據,應降低門檻,改為聯立制讓小黨進入國會。

他還說到,不可能只透過大黨安排的多元名單來表達多元價值,因為即使是個別立委要主張特定議題,在特定議題上仍會受制於黨內高層的意志。利用國會的多小黨結盟,才能解決大黨為主的國會現狀對民主的破壞。

所有的選舉制度都不是價值中立的

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員蘇彥圖先是說到,選舉制度如果造成不同黨派組成政治聯盟過於困難,就會造成「交易的政治」。他也提醒到,選舉制度的設計中,哪些規範要放在憲法層次,哪些規範要放在法律層次,也是我們現在要仔細考慮的,因為修憲一定比修改法律困難許多,哪些制度設計不能隨意更動、哪些可以因時制宜,宜詳加考慮。

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員,蘇彥圖。 (圖/取自:https://www.iias.sinica.edu.tw/member_post/14?class=12)
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員,蘇彥圖。
(圖/取自:https://www.iias.sinica.edu.tw/member_post/14?class=12)

蘇彥圖也說,所有的選舉制度都不是價值中立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哪一個選舉制度,要不偏袒大黨、要不有利小黨,所以從司法院釋字第 721 號來看,大法官無法從規範面(normative)推論出,哪套選舉制度是一定要採行的。也就是說,不是因為某個選舉制度對小黨比較好、或是對大黨比較好,所以我們要去主張這個選舉制度,而是因為這個選舉制度對於「台灣民主」比較好,所以我們要去主張採取這個選舉制度;接著,我們要再去論證,為什麼偏袒小黨的選舉制度,對於台灣民主比較好?這樣的論述,會比較容易說服大黨一起來推動選制改革。

增加立委人數以提升立法品質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則從立法品質談起。他說立法委員人數太少,造成立法品質堪慮,就算是資深委員,也無法理解個別委員會的所有議題。台灣為單一國會非上下院,權力高度集中於國會中 113 席上,區域立委必須選區立院兩頭跑,難以兼顧;增加不分區立委,就能夠提升委員的專業化。

他也提到,如果從修改憲法無法根本解決所有困境的話,他提議將制憲作為議題納入討論,並考慮從宏觀的角度來解決這些問題。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起草人、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
(圖/報呱資料照)

增加立委席次弱化民粹政治的不良影響

台灣制憲基金會宋承恩副執行長先是說到,透過增加國會席次可以弱化民粹政治帶來的不良影響。他也說到,目前的選舉制度無法妥善反映民意,致使人民覺得自己的心聲與政府的作為有落差,進而對現行的政府治理與政治制度喪失信心。透過這次重新檢討選舉制度,可以讓台灣人民對於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治理更有信心,藉此抵抗來自中國的大外宣,以及向國際友人展現台灣人捍衛與支持民主的決心。

宋承恩說明,前總統馬英九主張與中國簽立服貿協定,當時的國會又「三十秒不經審查通過」,在野的民進黨卻無力阻擋,所以才有「太陽花學運」,由人民花費大量成本來解決這個民主困境,但是最終民進黨卻可以收割人民對中國國民黨以及中共政權的疑慮與不滿,讓民進黨從中獲得政治上的利益,這就是台灣民主無法反映民意的適例。

台灣制憲基金會宋承恩副執行長。
(圖/林藤攝影)

宋承恩也說,讓小黨取得席次更容易,就能讓小黨取得主張特定議題的空間,否則特定議題就只能回歸到大黨的內部去處理,但在大黨的內部中,就會受到政黨大老的影響,邊陲或少數意見難以成為大型政黨的政策。

現正討論的「修憲」議題就是一個困境。修憲議題被大黨把持,執政黨卻只敢做安全議題,也就是「18 歲公民權與投票權」,其他議題例如:國家正常化、修憲門檻下降等,全部都被犧牲掉,這有反映民意嗎?這是施加過多限制,致使民意無法真正被展現出來。

最後,宋承恩也說到,鼓勵小黨林立也要避免紅色勢力入侵,必須搭配台灣基進一直主張的「代理人法案」,揭露紅色政黨,避免紅色政黨藉著台灣的民主制度來破壞台灣的民主。

總統蔡英文10日出席NOWnews修憲論壇開幕式,她致詞時說,朝野合作、世代合作是憲改成功的必要條件,需要各政黨和公民社會共同努力,「沒有人應該要置身事外」;她說,現在是國家社會總動員時刻,只有大家都動員起來,才能面對修憲高門檻,達到修憲目標。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09年12月10日
總統蔡英文日前出席 NOWnews 修憲論壇開幕式,她致詞時說,朝野合作、世代合作是憲改成功的必要條件,需要各政黨和公民社會共同努力,「沒有人應該要置身事外」。
(圖/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綜合上開各方學者的意見,筆者認為「人民透過選票直接反映政府組成與施政」或可謂檢討選舉制度之關鍵,否則政府的施政永遠與人民的期望有巨大落差,再配合低門檻即可通過的議題公投,容易讓政治人物卸除政治責任,將重大議題丟回給人民決定,甚至必須迫使人民走上街頭以社會運動扭轉困境。總之,台灣近年來的對立衝突或許皆與不恰當的選舉制度有關,選制實有重新檢討之必要。

參考資料:
台灣基進
座談會直播錄影檔案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