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中心年度報告:多數民眾認為「他人比較容易受騙」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布年度調查報告,報告結果顯示民眾普遍認為假訊息會影響社會,並期待社群平台與政府能夠更進一步打擊假訊息。(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 18 日發布針對台灣社會的第一份「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調查。該報告結果顯示,9 成民眾認為假訊息危害嚴重,有趣的是,有近 58 %受訪者認為,自己不會受到假訊息影響,同時卻有 94 %受訪者認為,他人容易受假訊息影響。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針對台灣社會的第一份「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調查報告。依據該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台灣社會遭受到嚴重的假訊息影響,生活中充斥假訊息,並認為在打擊假訊息方面,傳播媒體責任重大,也期待社群平台建構自律機制。

2022事實查核中心公布假訊息調查報告,該調查報告透露民眾認知到假訊息的嚴重性。
(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臉書)

多數民眾認為假訊息對社會影響嚴重、他人較容易受騙

該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中收過假訊息的比例高達 74.5 %,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假訊息者達 32.6 %,只有 8 %受訪者表示生活中從未出現假訊息。而且有高達 93 %的受訪者認為假訊息對社會影響「嚴重」以及「非常嚴重」。

而且,調查報告顯示過半以上的民眾認為媒體工作者、政治人物與境外勢力最常製造假訊息,至於假訊息的傳播管道是網路(85%)和手機( 70%),其次為電視、廣播、報紙和雜誌等媒體。但是,社區鄰里等人脈網絡,卻被認為傳遞假訊息的比例較低。

多數受訪者認為,假訊息嚴重影響社會信任,尤其是降低媒體(71 %)與政治人物(69 %)的公信力,其次是降低對政府施政的信任感(58 %),再者是危害到社會人際關係和民主制度(51 %)。很有趣的是,有近 58 %受訪者認為,自己不會受到假訊息影響,同時卻 94 %受訪者認為,他人容易受假訊息影響,此結果印證傳播學的「第三人效應」理論,人們總是覺得別人比較容易被假訊息欺騙。

2022事實查核中心公布假訊息調查報告 ,報告結果顯示民眾期待能更積極打擊假訊息。
(圖/取自胡元輝臉書)

民眾甘冒言論自由受害風險 期盼更積極打擊假訊息

調查中詢問民眾誰有責任打擊假訊息?受訪者認為有責任打擊假訊息的依序是「傳播媒體」、「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台」、「撰寫或發佈者」,一般民眾則比例最低。

另外,針對打擊假訊息與侵害言論自由之間的難題,受訪者普遍認為應該以限制假訊息為優先,近 7 成(69.1%)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在網路流傳,縱使相關作為可能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甚至有 9 成民眾支持政府應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訊息的自律機制。

民進黨舉辦「敢按呢?2020十大錯假訊息」票選活動」,號招網友選出今年度最誇張的假訊息。
民進黨曾於2021年舉辦「敢按呢?2020十大錯假訊息」票選活動」,號招網友選出今年度最誇張的假訊息。藉由這種軟性、不涉及公權力的活動,來幽默反擊假訊息。
(圖/取自民進黨臉書)

調查報告顯示民眾主觀感受 仍留下議題必須進一步釐清

該調查報告乃採取問卷調查此一研究方法,向一般大眾搜集意見,有效反映出台灣民眾期待政府與社群媒體能有更積極的作為打擊假訊息,以及民眾對於為了打擊假訊息而必須限制言論自由有相當之容忍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該調查報告中有關「假訊息的傳播管道」,乃是民眾主觀所認知,事實上社區鄰里是否作為傳遞假訊息之管道,從目前公開的調查報告似無法確定,究竟社區鄰里是否會傳遞假訊息,以及各該管道傳播假訊息之比例為何,尚有待進一步釐清。

同樣的,該調查報告詢問「民眾認為誰有責任打擊假訊息」,或許只能代表多數民眾期待傳播媒體、政府官員與社群平台等必須負起更多打擊假訊息之責任,但似乎無法據此推論,一般閱聽人對於打擊假訊息就無須負責,畢竟具備「媒體識讀素養」的閱聽人,或許是防範假訊息最有效的解方;最後,該調查報告顯示民眾願意冒著言論自由遭侵害的風險,也希望強力打擊假訊息,那麼是否可以據此推論,國家公權力具備正當性,而進一步考慮推行更強力的管制措施,恐怕仍需要多加討論。

相關報導:吹哨人:臉書高層在氣候和武肺議題上誤導投資者

參考資料: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新聞稿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臉書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