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前輩鄭南榕於 1989 年 4 月 7 為言論自由殉道而亡,2016 年行政院正式核定 4 月 7 日為言論自由日,每年均在今日會有紀念活動,追思鄭南榕的精神以及捍衛得之不易的言論自由。藉著言論自由日,或許能順帶注意到,台灣人李明哲在中國因發表言論而遭受酷刑,應於今(2022)年 4 月下旬釋放回台,但如今毫無聲息,值得台灣人持續關心。
自由民主得之不易 稍不注意就化為烏有
民主前輩鄭南榕於戒嚴時期創辦《自由時代周刊》,嚴詞批評時政,因而遭到中國國民黨政府盯上,1989 年鄭南榕遭指控涉犯叛亂罪遭法院傳喚,他拒絕受捕,並認為主張台灣獨立,也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並表示國民黨抓不到他的人,只能抓到他的屍體,隨後在 4 月 7 日清晨自焚而亡。
為了紀念鄭南榕捍衛言論自由的精神,2016 年 12 月行政院正式核定 4 月 7 日為言論自由日,藉此紀念鄭南榕的精神,以及言論自由的價值。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許景河說,今天在此追思 Nylon(鄭南榕),不是為了哀悼與歌頌,而是因為 Nylon 的這把火,點燃了台灣對於自由民主的決心,起身對抗獨裁政治,終於讓台灣走向民主化。台灣幸好有民主,人民有「知」的權利與「言論自由」,才能針砭時事、力求真相、改革制度與要求苛責。
許景河表示,中國武漢肺炎爆發後,世界上許多人都因為疫情無法自由生活;昔日東方之珠的香港,因港府聽命中共政權而戕害了民主和自由;如今的烏克蘭也正在奮力抵抗來自俄羅斯的侵略。許景河認為,正因如此我們體悟到,對現代人如陽光空氣水一般的民主和自由,並非永恆穩固,相反的,可能會退化,甚至在一夕間化為烏有。
中共藉言論自由侵害台灣主權 認知作戰不該被容許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沈伯洋教授指出,在言論自由日,我們會討論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台灣的主權有沒有辦法被確立?如果中共要藉由言論自由來侵害台灣主權,這樣的言論並不是我們想要保障的。沈伯洋說,要跟大家強調的是,我們需要有防止滲透與認知作戰的法律制度,這不是箝制言論自由,因為認知作戰的言論,根本不應該被言論自由所保障。
沈伯洋說,所謂言論自由是希望藉此追求真實,但中共透由大量金錢造成的言論市場的傾斜,已經沒有辦法達到「追求真實」的這個目的,如果有一個好的法律制度,去揭露哪些人收了共產黨的錢辦事,這反而是一種保護言論自由的方式,否則作為一個閱聽人,我們無法判斷到底我們的言論自由的市場,或者言論目前的長相是從何而生?從何而來?
李明哲因言論自由遭受中國酷刑 4月可否安全返台仍未知
在言論自由日的今天,卻有台灣人仍然因行使其言論自由,而遭到中國施加的酷刑。台灣人李明哲於 2017 年 3 月 19 日遭中國強迫失蹤,於同年 9 月在湖南省中級人民法院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 5 年,關押期間吃不飽、穿不暖,而且禁止親人探視、通電話,家屬撰寫的信件也不知道是否送達。根據推算,李明哲刑期應於今年 4 月下旬期滿,但如今卻仍無確切釋放日期。
立法院人權委員會王定宇立委表示,李明哲不是罪犯,他的主張在自由世界沒有犯任何罪,一個崛起大國沒有制度的恣意羈押,引起世人唾棄,呼籲中國政府儘速讓李明哲能平安回家。
立法委員范雲也說,非常感佩李明哲妻子李凈瑜女士堅守救援行動,並感謝國際特赦組織、台權會、華人民主書院協會、人約盟等公民團體持續聲援李明哲。范雲指出,台灣政府應該對於台灣人在中國「被消失」的案件有更積極的作為,她也會去督促陸委會等相關單位,協助確認李明哲的施放日期。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邱伊翎秘書長表示,國際特赦組織在這五年間不斷呼籲釋放李明哲,但中共政府仍舊堅持這種侵害言論自由的判決,在關押於中國的期間,李明哲吃餿食、沒有保暖衣物、不得通電話、禁止探視,國際特赦組織呼籲,中國政府立即說明釋放日期,並且絕對不得以任何理由,持續恣意監禁李明哲。
【4/7言論自由日,全台響應!】
◈ 台北 / 左轉有書 TouatBooks【當詩面向社運&那些言及鄭南榕的詩──#言論自由日紀念講座】
主講|鴻鴻報名|https://forms.gle/FaLirxQkfAce724a8
*同場加映:「#言論自由日X鄭南榕紀念詩展」
◈ 台北 / 二二八紀念館【專題講座:自由的見證/言論自由日系列活動】
主講|薛化元、陳翠蓮、陳俊宏
活動|https://fb.me/e/1CHrxDaIo
◈ 台北 / 中正紀念堂【自由靈魂VS. 獨裁者】展覽
4/7起開展搶先看
活動|https://www.cksmh.gov.tw/content_549.html
◈ 新竹 / 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公共議題讀書會——鄭南榕紀念影展】
活動|https://fb.me/e/4Hupr6qmO
◈ 台中 / 好民文化行動 / LOÖF HAIRSTYLING 祿福【潛伏的意志:黨外雜誌內的湧動真相】展覽|
4/7起開展活動|https://www.ccat.tw/news/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