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良嶼】台派選民該怎麼看川普的「不友台」言論?

台灣選舉,全世界都在看,選民如何做出決定至關重要
圖/民主進步黨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受訪時一改過往態度,表示「台灣拿走了美國的半導體工作」,並提議應該向台灣課稅。這樣的改變貌似有些突然,但絕非毫無脈絡可循。

川普骨子裡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他說出上述言論時,絕對是有想要討好的對象。

前情提要:川普:台灣「奪走我們的生意」!對台立場搖擺?

胡佛研究所的梅鐸傑出政策研究員彼得.羅賓森(左)在節目中專訪知名歷史學家尼爾.佛格森(右),其中有相當大篇幅談到台灣。佛格森也針對諸多「疑台論」加以分析說明。
圖/截圖自Hoover Institution影片(完整節目影片請看本文文末)

今年五月,胡佛研究所的梅鐸傑出政策研究員(Murdoch Distinguished Policy Fellow)彼得.羅賓森(Peter M. Robinson)訪問知名歷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探討主題為「第二次冷戰:浮現中的對中衝突」,其中有相當大篇幅談到台灣。

羅賓森曾任美國前總統雷根的撰稿人,雷根呼籲戈巴契夫的知名演講「推倒這堵牆!」(Tear down this wall!)就是出自於羅賓森手筆。有鑑於佛格森在 2021 年有一段知名的言論:「輸掉台灣,或是不為台灣而戰……那將會是美國的蘇伊士危機。」羅賓森對此提出了許多尖銳的問題:

「美國為何需要去幫忙半個地球之外的小國家呢?台灣的面積才半個蘇格蘭、一個馬里蘭州大而已。」

以色列花了超過 5% 的 GDP 在國防上,台灣只花了 2% 多,我感覺他們並沒有嚴肅的看待自己的安全問題。他們似乎只在乎做生意,而中國也能跟他們維持很好的貿易關係。」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戰爭讓烏克蘭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但台灣算是嗎?我不知道台灣是否自認為是國家,台灣人好像說自己不是中國人,但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他們沒有花更多的資源與金錢在防禦上?蔡英文來美國把話說得很好聽,但外交辭令之外,他們只花 2.1% 的 GDP 在國防上。有戰略專家批評,台灣的戰略就是讓我們幫忙防禦台灣,但他們的孩子在家爽打電動。

美國前總統雷根的撰稿人彼得.羅賓森(Peter M. Robinson)在訪問英國歷史學家佛格森時針對台灣提出了許多疑問

佛格森以十分清晰扼要的方式回應了上述諸多問題,當然,他依然堅定主張防衛台灣符合美國與整個自由世界的最佳利益。但這段訪談真正讓人感到震撼而且衝擊的,其實是主持人羅賓森提出的問題從客觀的角度看來都很合理,一定也是不少美國民眾曾經想過的事情。

美國對台既定政策外,美國會不會有「疑台論」?

從結論來看,美國對台政策已經在第二次冷戰的框架中成形,沒有什麼改變的空間。佛格森指出,美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採取一個中國政策,某種意義上等於拒絕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然而,美國國會對台灣又確實有承諾。美國等於是一方面承認中國對台灣屬於一個中國的主張,一方面又指出中國若用武力改變現狀,美國保留使用武力保衛台灣的權利。這種戰略模糊在第二次冷戰或說新冷戰發端後,已經逐漸被揚棄。

佛格森提到,從 2018 年開始,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都開始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拜登總統已經三、四次公開宣佈會出兵協防台灣,建制派的理察.哈斯(Richard Haass)也在 2020 主張美國應該採取清晰戰略。2021 年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調查顯示,首次有超過半數的美國人,確切是說是 52%,願意出兵防禦台灣。

在美國的這番民意轉向之下,其實意識底層依然存在著「如果不防衛台灣,中國就會威脅世界,但防衛台灣的前提應該要是台灣願意防衛自己吧?」這樣的老問題。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
他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曾為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與牛津大學的歷史教授,並於2004年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是備受矚目的外交政策評論員。
圖/截圖自Hoover Institution影片

佛格森認為,台灣與香港完全不同。台灣在威權統治結束後的多年來是一個成功的民主典範,有強勁的經濟發展,可以以台積電為代表,控制台灣與控制香港的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佛格森更提到自身經驗,表示 2020 台灣大選的時候他人就在台灣,那時候中國想盡一切辦法要干預台灣選舉,但沒用:「因為多年來台灣人的認同已經遠離中國,尤其是年輕人,而且你要考慮到台灣有一大群人還是從中國來的,但如今他們已沒有那個中國認同了。」

因此佛格森認為,台灣今日與中國的關係是完全超乎 1970 年代的中國領導人的想像的,五十年來他們從來沒有想出一個方法可以改變或挽回這個趨勢。另一方面,今天習近平之所以可以打破慣例,連任第三屆最高領導人,就是因為他承諾可以在任內完成中國的統一。

▊台灣人真的有捍衛到底的意志和覺悟嗎?

不過,對於台灣的防衛意志,佛格森卻也沒有太樂觀,回應關於台灣國防支出少這件事,他說「這種搭美國安全便車的方法其實硬要說的話德國也在蹭,而且蹭得滿有效的。」佛格森指出,二戰後全世界都是靠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唯一的例外只有 1973 年的以色列。至於烏克蘭又是另外一個狀況,俄羅斯入侵前他們沒有準備好,所以 2022 年的時候全世界都很驚訝,沒想到他們能防禦這麼久。

佛格森提到自己之前在基輔時感到印象深刻,幾乎每一個一般老百姓都誓言要為國犧牲奮戰到底。「台灣到目前為止的作為都算是一個理性國家的樣子,沒有人知道台灣遇到中國的封鎖時能支撐多久。或許,我也很難想像台灣人可以像烏克蘭一樣頑強、持久,但比較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台灣社會內部算是一致的認為,台灣的未來不應該是中國的一顆棋子。

川普是失言嗎?或許,台灣人該警醒的是…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川普的「反覆」跟「失言」?首先,川普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在任時,也沒有證據顯示他一定會代表共和黨再次競選總統。此外,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台灣人漸漸明白,抗中確實是美國兩黨的共識,就算明天醒來換共和黨執政,抗中路線也不太可能會有改變。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一改對台立場,引發熱議。
圖/擷取自MSNBC新聞

但如果把川普對台灣不利的言論只看成是他人格有缺陷、言行前後不一所致,則可能小看了美國人內心對於防衛台灣的質疑 —— 台灣人真的想防衛自己嗎?台灣人難道不是想要同時享受美國的軍事保護跟中國的經濟好處嗎?

當台灣政客自作聰明主張「大國等距」的時候,就是在繼續激起美國民眾內心潛藏的不滿,哪有這種我出錢出人出裝備防衛你不受中國攻打,而你繼續跟中國眉來眼去的道理?要我們防衛台灣,你們至少表面上也要看起來更知足惜福一點吧?

當其中有個大國的目標是統治你的時候,主張大國等距就是找死。川普的言論事實上反映的正是一部分美國人對於台灣人這種不討人喜歡的佔便宜投機行為的情緒反彈。我們不應等閒視之,也不應盲目樂觀的認為,「就算投給柯文哲他做不好,了不起四年後再上街頭而已」。

畢竟,你要有命活到四年後才能上街頭。


胡佛研究所的梅鐸傑出政策研究員(Murdoch Distinguished Policy Fellow)彼得.羅賓森(Peter M. Robinson)訪問知名歷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探討主題為「第二次冷戰:浮現中的對中衝突」,其中有大篇幅談到台灣(從 17:19 開始)。
About the Author

報呱專欄評論作家。
出身於法律訓練,興趣為社會學、政治學研究。
為堅定支持台獨的生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