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ard】從綠野仙蹤到美國故事:勇敢的國家才拍《龍捲風暴》

圖/華納兄弟

睽違28年的風暴旅程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數據,龍捲風平均造成美國每年四億美金的損害,這是一種台灣人較陌生的天災,儘管它長得很像颱風的孿生兄弟,而且一般來說規模都會比颱風小(一個簡單的證明是你可以在視野上看到整個龍捲風,但要看到整個颱風卻是很困難的事情。),但龍捲風的威力卻可以到最強的颱風的兩倍以上。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在 1996 的《龍捲風》(Twister)裡看到龍捲風一片片將屋瓦吹起摧毀整棟建築,而乳牛乃至於油罐車都猶如其掌中玩物,其宛如上帝狂怒般所到之處皆灰飛湮滅,而人們哪怕是坐在汽車上面,也不見得可以逃過其追殺,而這種高速奔馳與不可預測的刺激感,提供了《龍捲風》、《龍捲風暴》(Twisters)一種基本的感官享受,它是如此的基本,以致於當它被當做反派時在 2024 看來倒有些樸實。

它的殺戮毫無道理,而其中更無人情可言,倒是有一種公平,無論你是黑人白人、是健全者或身障人士、是進步派還是保守派。

它都會把你吞食。

要確實預測它的出現很困難,人類到這個世紀才勉強提出幾小時的範圍預測還有一小時內的準確預測,也因此,這少少的時間就是居民們的逃跑時間,你沒有什麼機會帶走你全部的家當,當龍捲風襲來,一切財產都會被咀嚼,吐成毫無價值的滿地垃圾。

而卻有一群人,瘋狂的美國人,在當地人逃離龍捲風時,反而朝其踩滿油門飛馳過去,這是大衛.哈奇(David Hoadley)還有羅伯特.E.米勒(Robert E. Miller)和沃倫.福爾曼(Warren Faidley)等瘋狂的追風人在上世紀五零年代開啟的奇特文化,也是《龍捲風》、《龍捲風暴》裡主要角色們的職業,他們預測龍捲風,追逐龍捲風,並把儀器帶入龍捲風中,並將自己暴露在風暴之中。

在這致命風暴的核心裡,藏著許多尚未解開的秘密,無論是其成因還是消散的原因,他們貿然涉險試圖竊盜此等埋藏真相的冒險,本身像極了竊取火種的普羅米休斯這類觸犯神明禁令以幫助人類的義舉

28年後,龍捲風將再度席捲好萊塢!1996年的災難片經典《龍捲風》(左),即將在2024年7月17日推出獨立續集《龍捲風暴》(右)
圖/Universal Pictures/Future

這些種種都讓 1996 的《龍捲風》和 2024 的《龍捲風暴》不只是普通的災難中求生的災難片,還是一部富含寓意的職人電影,因為從中求生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實現最終目的所需條件。

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在 1996《龍捲風》是解析龍捲風,到了 2024《龍捲風暴》則是摧毀龍捲風,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而充分條件,還有片中數次提及的「直覺」,這可以是一種經驗積累下無意識的反應,也可以是外來神啟式的靈光一閃。

不過在我們繼續談論下去前,我們必須提及在這兩部片裡與外在風暴並行的另一場風暴,也就是主要角色裡間的三角關係,那是這兩場刺激的追風之旅裡重要的內在風暴,不只對應著外在的風暴,也牽引著觀眾的心弦。

畢竟情感變化就跟龍捲風一樣難以預測又威力強大。

從《龍捲風》到《龍捲風暴》中的男女情事

在《龍捲風》裡故事主線乃是即將再婚的比爾帶著離婚協議書以及新未婚妻來找尚未成為前妻的現任妻子瓊,一個與他曾一起追逐風暴的科學家,希望她能趕快簽名讓雙方自由,而他的計畫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龍捲風。

這讓本欲斬斷與瓊情緣的比爾逐漸再度陷入其中,如果說一開始比爾還能與妻子坐在同一輛車上,到後面他則已經迫不亟待拿走瓊的方向盤,與瓊一起重溫舊情,在本片開場當瓊知道比爾帶著未婚妻來要他簽離婚協議書時,並沒有如觀眾預料般發火,反而她游刃有餘的藉由談論龍捲風以及過往成功爭取到時間。

當年風華正盛的海倫杭特飾演的瓊真的有這麼深的心機嗎?倒也不見得,倒不如說龍捲風不過只是個契機,讓比爾更能審視自己內在的熱情到底在哪,有趣的是他的未婚妻正好是個專門做婚姻諮詢的性心理分析師,因此比起比爾本人,她更早的看到比爾的內心渴望,還有他們的愛情盡頭。

圖/華納兄弟

當然瓊與龍捲風對比爾而言當然是正向的吸引,但要驅動一個人,有時候還要有負向的推力,一個名字不太重要因為戲份不太多的,為大企業賣命的白人競爭者擔綱本片裡與比爾對立的男性角色,抄襲比爾設計的龍捲風偵測機「桃樂絲」設計的他從對瓊的示好橋段裡可以推測他可能對瓊也有點興趣,而這加重了比爾的競爭意識,也更加提高瓊的價值。

到了續集,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主要視角的性別改變了,如果說《龍捲風》裡瓊父親被龍捲風捲走的童年創傷是提供作為男主角的比爾一個提供肩膀的情節設定,到了《龍捲風暴》我們發現主線更聚焦在女主角凱特身上,敘事也較為連貫,我們一路看到凱特與大學或研究所同學一起試圖捕捉龍捲風數據並測試凱特發明的「龍捲風瓦解溶液」,在實驗失敗而龍捲風暴走將他們五人小隊帶走三人後,凱特來到紐約在氣象中心工作,而當時另一名負責後勤的同學(或友人)哈維則出現並邀請凱特加入一起追風

凱特起初當然是不願意,因為上次冒險已經讓她失去許多友人包括男友,但當她聽到哈維提及這追風之旅也有助於幫助人們提早逃離龍捲風,方才答應。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哈維喜歡凱特已久,只是過去凱特名花有主,如今她失去男友,加上他也非昔日吳下阿蒙。除了偵測儀器強化為三位一體的可以替龍捲風建構立體模型外,他還因為與當地土地買賣商合作,擁有自己的一行威風車隊,分別代號為「獅子、錫人、稻草人」。

就像上一集比爾那受大企業贊助的競爭對手那樣。

當然,或許是為了致敬《龍捲風》的三角關係,又或者只是個巧合,一個促不及防出現的「龍捲風牛仔」泰勒進入凱特與哈維之間,有別於他們小隊秩序的僅僅有條,泰勒頭戴牛仔帽,小隊每個都打扮隨意且風格化,而他們的追風不只結合直播還賣周邊 T 恤甚至是馬克杯,而他車後座更有個從外地來的記者要記錄他的事蹟。

我們可以發現《龍捲風暴》不只轉換主要性別視角(從比爾看女主瓊還有未婚妻變成凱特在看哈維以及泰勒)降低了主要角色年齡(上一作男女主角已是在煩惱婚姻的曠男怨女。)也在陣營對立再次強調建制與獨立、城市與鄉村、營利與無私。

而很明顯,接續《龍捲風》的價值偏好,我們很容易可以預測凱特終究情落泰勒,特別是在泰勒這個乍看愛挑釁的鄉下老粗的角色設定背後,居然也是個愛好科學的好學生,這便賦予其更多的層次感。

圖/華納兄弟

當然,不知是為了呼應當代女力潮流,還是致敬上集比爾與瓊也沒成功在畫面上親吻,我們仍舊看不到凱特與泰勒的吻戲,或者該說黛西.埃德加–瓊斯還有葛倫.鮑威爾的親吻,這兩位演員是近年影視作品的活耀者,黛西以小說改編的影集《正常人》裡高智商又尖酸刻薄卻又恐懼社交的個性女主「梅黎安」出名,葛倫則因阿湯哥享譽全球的《捍衛戰士:獨行俠》這部電影裡性格率直的新生代飛行員「劊子手」打響名號,兩個人在《龍捲風暴》裡從敵到友甚至有點曖昧的互動頗有新生代演員較勁的亮點,也讓觀眾在被片中各種龍捲風的特效與剪接震懾之際也有享受文戲的恬靜時光。

比較有趣的是,比起上集比爾與瓊合力在龍捲風中性存下來,面對強大到能摧毀整個小鎮的巨大龍捲風,凱特成功利用與泰勒點子碰撞以及哈維所提供的偵測數據所製作的新化學物獨自駕車進入風暴中解決龍捲風的情節也賦予她當代女性與上世代不同的英雄時刻,也是在這一刻,她也才真正克服電影開場遭遇的心魔。

透過夥伴的幫助還有自身的勇氣,凱特達到了自身的心靈成長,正如從奧茲王國冒險回來,重返人間的桃樂絲一樣。

綠野仙蹤的彩蛋意涵

先不論《龍捲風》、《龍捲風暴》裡明顯的大反派龍捲風侵襲鄉下地區這種情節與「綠野仙蹤」開場不久後將討厭所在的堪薩斯州桃樂絲帶到奇幻的奧茲王國這種情節的關聯。

在《龍捲風》裡,主角們用來測量龍捲風數據的機器正是桃樂絲一號到四號,而到了《龍捲風暴》則是桃樂絲五號,而如前所述哈維的「獅子、錫人、稻草人」車隊更進一步強化其與《綠野仙蹤》的連結。

此外,兩部片設定上都是發生在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這是《龍捲風》導演揚.德邦特(Jan de Bont)的建立的慣例,他當時除了與當地的實驗室一起探討龍捲風外,也盡可能的在當地進行拍攝,而到了《龍捲風暴》,執導本片的鄭李爍依舊蕭規曹隨盡可能在此州拍攝,而本片攝影師丹.明德爾(Daniel Mindel)同樣採用柯達膠捲以及老式變形鏡頭,試圖在當代數位橫行的電影市場,保留上世紀電影的風味,還有屬於紅州鄉村的迷人氛圍

是的,奧克拉荷馬州就在堪薩斯州下方,它跟堪薩斯州同樣受龍捲風困擾。

追風文化是美國文化,《綠野仙蹤》也是美國文學,而其改編的同名電影更是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它不只透過黑白轉彩色的的形式突破震驚觀眾,也形式即內容的讓觀眾體會到桃樂絲這個女主角所經歷的異世界有多麼迷人,同時飾演桃樂絲的女主角茱蒂.嘉蘭也以彩虹之上(Over the Rainbow)這首歌曲聞名全國,而這樣一部富含底蘊的現象級作品絕非「童話」兩字可以概括。

無論是她還是桃樂絲,都歷經一段堪稱美國夢的歷程,而無論是《龍捲風》裡放棄工作回到家鄉的男主角比爾或者《龍捲風暴》放棄在紐約的工作回到家鄉的凱特,都呼應著《綠野仙蹤》的名言:「没有地方比得上家」(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哪怕家鄉充滿如龍捲風般的劫難,哪怕家鄉不如大城市般熱鬧繁華,家鄉的好卻是不可取代。

在《龍捲風》,那是餐桌上阿姨烹煮的美味的佳餚,是那放著《閃靈》的汽車電影院,而在《龍捲風暴》,則是凱特媽媽在榖倉給她的鼓勵還有凱特過去的科展作品,以及泰勒喜愛的牛仔秀,車輛持續奔馳於田野間的意象貫穿一、二集,不斷提醒著觀眾,無論科技多麼發達,自然與人的關係仍然是緊密的,人在自然面前承擔危險,但同時也獲得感動,風險不可避免,因為沒有風險的就不叫冒險,而沒有冒險就不叫成長。

圖/華納兄弟

這是用美國文化元素體現美國精神的作品

因為美國人從建國起,就首先是跨越海洋並開拓荒野,使其成為城鎮的民族,若當初他們願意忍受所謂「委屈的和平」他們便會接受母國英國的要求,繼續忍受只有經濟責任沒有政治權利的生活。

電影反映文化,而你所屬的文化,將決定你的思想,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不受文化的影響,可以在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文化如何影響自己的情況下改變自己,那他不是天資過人,就是愚昧至極。

這就是為什麼桃樂絲必須去過奧茲王國才能成長,在奧茲王國,不同的文化、陌生的國土、危險的敵人,還有全新的朋友以及啟蒙的導師都是這趟「英雄旅程」的重要一環。

美國偉大的文化秘密

當我們有了前述幾點基礎知識,我們便能理解,《龍捲風》、《龍捲風暴》不只是一般的災難電影,還非常本土的反映了美國人文化基因的獨特之處,片中作為交通工具貫通全片的車輛是美國人最親近的交通工具,車是美國人延續西部文化的符號,美國人用公路、鐵路、河運,將北美州這塊陸地海洋化。

對美國人而言,車延續了西部精神,至於車庫則締造了矽谷文化的數位航行,這其中貫穿的乃是他們不畏風險,持續面對挑戰並創發科技的美國精神,這種精神讓他們在全球化持續維持競爭力而不致閉門造車,因為車庫文化的產品往往引領世界。

在《龍捲風暴》中,你可以在泰勒那台充滿私人改裝痕跡的汽車看到一種屬於美國的浪漫,哪怕那些都不是乾乾淨淨的模組產品,卻能有各種諸如火箭乃至於固定車輛用的鑽頭等應對龍捲風的特殊裝備,這正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精神。

實用主義精神絕非中文字面上的膚淺或者一些人誤解的勢利態度,而是重視經驗勝過理論,是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約翰.杜威(John Dewey)、喬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等著名思想家接棒錘鍊的精神,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些想法,除了學術上的歐陸傳承,也絕離不開美國文化的影響。

圖/華納兄弟

每個美國人都是與生俱來的冒險家,因為是冒險家,他們不會把所有家當都攜帶在身上,更多時候,懂得拋棄而不攜帶太多的他們必須將手頭的一切發揮更多功能,並具有更敏銳的直覺去辨識何為資源,何為資本的能力,而如果有的美國人墮落了,也必然是因為他們忘記了這一點,而直覺此一概念,在《龍捲風》、《龍捲風暴》裡也被用作科學的補充,這是一種默會致知的能力,在電影裡那是對氣味、風向、雲的形狀等多項外在線索加諸難以言喻的內在感受所做的綜合判斷。

因為如果人必須得等科學確定百分百的成功機率才行動,那麼在人面前的,必然是百分百錯過時機的失敗。

美國因參與二戰而取代往日的日不落帝國,這進一步說明歷史的長度並非重點,自由貿易的精神也非全然,美國人還具有某種英國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們鼓起勇氣抓住時代的決心,在珍珠港受到襲擊後美國的參戰以及後續替戰爭畫下據點的種種收尾行動,還有過程中對歐洲菁英難民的收容,都替美國奠定了二戰後的國際政治地位還有優良體質,如果日本攻打珍珠港而美國摸摸鼻子說「那不過是個遙遠的離島,我們不要為其犯險」那麼今日的美國也就不會立於萬國之上了。

這是一個經歷過獨立戰爭、南北內戰、二戰、韓戰、越戰、太空競賽、反恐戰爭等多項戰爭的國家,儘管結局不總是美好,甚至有的可謂充滿挫折,但種種嘗試正是讓其保持對全球自由秩序維持的必要鍛鍊。

綜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偉大來自他們每一次不規避風險的勇敢,正因為他們長期與風險打交道。若是擅長逃避並把頭埋進沙堆裡的國家,絕對不會有此等成就,後者只要一點失敗與挫折就潰敗,公民抱頭鼠竄。

美國的地理限制乃是一個上有加拿大,下有中南美洲,而必須向左右發展的海權國家,這塊土地上的大多數居民都是移民而來,哪怕是那些認為自己是「典型美國人」,對美國帶來重大宗教基礎的清教徒後代也是如此。

美國前總統川普(中)13日出席賓州造勢活動傳槍聲,川普臉部冒血,隨後高舉拳頭振臂吶喊。
圖/美聯社/中央社

2024 年 7 月 13 日賓夕凡尼亞,前美國總統、現任總統候選人川普在選舉造勢活動上遭到槍擊,耳朵中槍的他並沒有被拍攝到恐懼而怯懦的表情。

相反的他舉起拳頭,鼓起勇氣高喊:「戰鬥!戰鬥!戰鬥!」

而這一刻被普立茲突發新聞攝影獎得主埃文.武奇(Evan Vucci)給拍攝下來,成為了一張將影響 2024 美國大選的時代照片。

他不是典型的共和黨人,但那又如何?

他的姿態早充盈著美國刻苦患難不懼風險的精神。

結語.仍在風暴的台灣未來

生於海洋國家卻被大陸國家中華民國政府幽靈所糾纏的台灣人,必須從美國人短暫但富含養分的歷史學習,而非貪戀長度而巴著那號稱有五千年卻從不如人的中華裹腳布。這條中華裹腳布將台灣人鮮活的生命硬是悶得腦受損,害台灣人在離脫日本統治的自由路上,卻等而下之成為亞細亞的遲緩兒。

明明台灣人有這麼多良好的條件與潛能,卻在過往國民黨統治下全被糟蹋了,而我們如今獲得民主自由的現代公民生活,居然從解嚴後算起連四十年都不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更努力的朝先進國家比如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國家學習的原因。

通往自由的天堂路不是個容易且能速成的學習過程,甚至可以說是充滿扎入肉裡的玻璃碎屑。因為,這必須違背我們受非民主政府統治影響的政界到職場甚至學校等各種長輩們所教育的不良慣習,並從潛意識層次否定我們還殘留的各種劣根性,但若我們不這樣做的話,等待我們的毫無疑問的將會是毀滅,甚至是比毀滅更糟糕的,全盤退化的未來。

中國人透過拋棄人性還有現代公民權利,成為了集體串接的大肉塊,而吸取高等西方文明並不願為生存而捨棄為人條件的我們,必須學習美國人面對風險的勇氣以及對無情自然的謙卑。

如果我們為了生存而放棄一切現代文明只求苟活,那我們便已經放棄了對於生命的愛,這讓我們成了不值得存活的肉塊,因為我們的靈魂早已死去,而我們便怪不得上帝對我們降下硫磺與火焰,如對蛾摩拉(Gomorrah)和所多瑪(Sodom)那般嚴酷。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現經營海底影院: https://ntlizar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