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那個埋很深很深的悲傷

「白色恐怖的記憶與創傷」——作家陳列於 2024 年「民間轉型正義推動」會議中,深刻探討台灣白色恐怖的悲傷歷史與轉型正義的挑戰,強調記憶與反省是民主社會前行的基石。

在 2024 年 10 月 6 日星期天下午舉辦的「民間轉型正義推動─中區共識營」中,作家陳列同時519 行動組合委員,自謙自己只有七年坐牢的經驗,難以跟政治受難前輩相比,相較於其他政治受難者遭受刑求所受到的痛苦,他覺得自己實在微不足道。

陳列特別提到在獄中聽到其他人被刑求的經驗,讓他覺得很悲傷,人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人?

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共識營中部場,2024/10/6週日在台中舉行。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白色恐怖埋著很深的悲傷

陳列說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長達 43 年,2 萬多人抓捕,許多家庭受到摧殘、許多年輕的生命還來不及成熟,就斷送了。

有幸出獄的人,遭遇到的辛酸挫折,親戚避之唯恐不及,政治受難者如何面對冷漠的社會、如何與親人溝通,都遭遇到極大的困難。

政治受難者都有很多創傷,創傷壓抑在內心裏,即使表面笑得輕鬆,它沉在很深很深的地方,甚至不知道在哪裡。

陳列強調:白色恐怖最大的傷害是社會在承受,不僅個人生命的摧折;家族親人的折磨。更是社會集體的災難:民主的,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災難。

轉型正義最重要的是 思想價值與文化薰陶

因為,白色恐怖時期,台灣社會承受著國民黨暴力意識形態,黨國機器超越法律。在沒有集會結社、言論自由,整個教育體系被灌輸著許多國民黨意識形態。因此,在轉型正義的推動上,思想價值、文化薰陶是最重要,很可惜,本土政權的民進黨似乎不重視。

即使許多白恐故事讓人悲傷,陳列也說道,在白色恐怖時期,即使國民黨全面性的思想掌控、言論禁制,在這苦難過程中,還是有許多人抗爭、奮鬥,追求著自由與民主,從恢復人民權利的自由化與民主體制建立的民主化,而不只是那些令人悲傷到難以名之的事情。

現在我們在推動轉型正義,就是面對過去極權體制所造成的不法不義,不過,陳列提到現實上還是有許多迴避轉型正義似是而非的話。

有人說正義有不同標準,陳列說不同標準就會產生爭議,但是爭議可以對話,過去就是不准有爭議;陳列亦提到,也有人說面對蔣介石要功過並呈,也沒關係,但是不能連對話都沒有。

令人擔心的是,我們只停在「正義有不同標準」、「蔣介石要功過並呈」,就覺得已經討論完畢,從而阻礙了討論。

白恐刑求的羞辱與凌遲 否定生命的存在

陳列舉例,他第一天從花蓮到景美軍事法庭,檢察官和書記官(至少打瞌睡 10 次)坐在你的對面,他才第一次理解到,軍事法庭唯一的任務是定罪,而不是追求司法正義的地方。

當時的陳列不得不這麼認為「法律只是威權獨裁統治的操弄工具,是國家暴力的工具。」

他接著說道:他雖然沒有被刑求,光是疲勞審訊,就已經吃不消了。

「在牢房聽到各種難以想像的刑求手段,國家機器無所不用其極地製造痛苦、讓你身心崩潰。生命的存在完全被否定,你只能任由被羞辱與凌遲。」他說道。

陳列提到呂昱統中會的案子,國民黨對於有想法年輕生命的重判,讓他想到國家存在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有想法帶有政治異見的青年,並沒有犯那麼嚴重的罪,即使現在來看,陳列仍為這些有理想青年的遭遇,感到相當傷心。

 他表示,這些對年輕生命的重判,代表著國家暴力對人民的仇視、敵意。

威權持續霸凌著我們 沒有恨,只有凝心(gîng-sim)

作家陳列。圖:主辦單位提供

陳列談到許多政治受難者已將怨恨放在監獄裡了,他說「比較殘忍是遺忘,而不是記得;不是不願放下,國民黨還持續在霸凌政治受難者,是他們不讓我們放下。」

他深刻地指出「不是我們不願意遺忘,而是黨國威權舊勢力不願意讓過去成為過去,還在繼續不時霸凌著我們,如中正紀念堂。」

他更直指當下的荒謬現象「看到威權後代(加害者、協力者、參與者)如蔣萬安,用我們爭取來的民主來反民主,不是恨而是凝心(gîng-sim)。」

陳列說道中正紀念堂已經討論很久,但是他對莫名的討論已經沒有耐心,如果不缺方案而是缺執行,那就是執政者沒有下定決心。他讚許楊翠的想法,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做。

他以昆德拉作為提醒,「如果現實一再重覆卻沒有人難為情,那麼思想在面對不斷重複的現實時終究會沉默下來。」

記憶是為了從威權禁制中解放出來

作家陳列。圖:主辦單位提供

陳列提到「轉型正義所朝向的,不僅是法律的、歷史的,更等待價值的、文化的反省。經由教育及文化呈現的途徑,建構集體記憶;以正義的原則,追索真相,鞏固民主。」

陳列更深切地談論何謂記憶。他提到記憶不是單純的記得,還有反省。他提醒著「當我們認知到苦難的歷史,要去思索其中對理想的追尋,對於不公不義抗爭的精神與行動。」

記得也帶有哀悼英靈與冤魂,在緬懷來時路,「從威權價值的情感與思考禁制中解放出來」他說道。

陳列說記憶亦是一種同理共感,藉由對話溝通,在共同生活的基礎下,進一步凝聚共同體意識,形成台灣主體價值。

祈克果:日子必須向前走,理解卻得回頭看

許多人都說「人要往前看」,似乎過去不重要?姑且不論這些人是基於善意還是惡意,我們如何往前看,卻沒有過去的參照呢?陳列引用丹麥哲學家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的祈克果「日子必須向前走,理解卻得回頭看。」

對過去的錯誤與惡,「記得」是不可或缺,陳列引用桑塔耶那的話「一切的罪惡,只有在記得之中,才可獲得救贖;也只有在記得之中,才能獲得教訓。」

最後,陳列提出記憶的積極性,「記憶,不是為了清算任何人和對立,而是為了清理歷史問題,化解對立;記憶,不是因為懷恨,而是為了修補傷痕、公義和價值;記憶,不是不願意走出過去,而是為了未來一個可以公共參與和實踐的更美好社會。」

【關於 519 行動組合】

2024 年 3 月 21 日時任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王美琇、白色恐怖受難者也是作家陳列、呂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莊豐嘉及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等「519 色恐怖記憶日」籌備委員會成員。
​陪同官員為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內政部長林右昌、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及總統府秘書長黃重諺/圖:Official Photo by Makoto Lin,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這是在蔡英文完全執政的最後一年,民間倡議推動,並由人權運動家陳菊院長積極奔走,所成立國定記憶日。

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的成立,是希望讓台灣人世世代代能深刻了解並銘記長達 43 年國民黨極權統治的「白色恐怖時期」(1949-1992),曾造成多少台灣人家庭的不幸與苦難;同時,也不能忘記白色恐怖亦是台灣人民反抗獨裁、爭取民主自由的奮鬥史。

原來「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籌備小組,為了繼續推動「歷史記憶的傳承與民間轉型正義」相關事務,改組為任務型導向的「 519 行動組合」,並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承擔行政支援,共同推動轉型正義工程。這樣的社會集結,不止於 519 記憶日的成立,並藉此契機,期許自身的任務:

一、串連並集結長期關注轉型正義的社團與個人積更大的社會能量,繼續推進下一階段的轉型正義。
二、督促政府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與民間力量做更有效的合作,落實歷史記憶傳承與轉型正義工程。

更多新聞:
2024/10/08 報呱 王美琇:我們需要一個地基 民主鞏固與人文精神
2024/10/08 報呱 楊翠:「困境,未竟,前進-談台灣轉型正義」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