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奇】雲林溪的日與夜

高蹺鴴優雅如芭蕾舞者。 (圖/陳竹奇攝)

雲林溪經歷漫長的黑夜之後,終於重見天日了。

這一場黑夜,非常漫長,漫長到讓人們失去了期盼。漫長到,黎明出現時,人們覺得,好像是做夢一樣。

這個黑夜,是由鋼筋水泥以及瀝青所構成,它將翠鳥的夢埋沒了,它將鷺鷥的聖潔玷汙了,它將紅尾伯勞的殺氣徹底磨滅,將夜鷺驅趕至連黑夜都沒有盡頭的地方覓食,將黑冠麻鷺排擠到公園裡面,以虛擬的姿態企圖欺騙野狗與野貓,但有時候卻不免遭遇對方的襲擊以致於狼狽而逃。

2022年春季,掀蓋後的雲林溪開始展現了綠意,這種綠意來自翠鳥的啼聲劃過水面引起的共鳴,這種共鳴激起了漣漪,漣漪不斷地擴散,擴散到溪邊的水草,連水草也為之顫動。

白雲時常從玉山高峰飄往台灣海峽,行經斗六台地附近時,雨雲降下甘霖,發源於荷苞山的雲林溪匯聚了雨水,流經斗六市區,繼續往前在青埔落羽松秘境附近匯入虎尾溪,再往前在嘉義溪口鄉匯入三疊溪,並命名為北港溪,直到出海口,北為雲林口湖,南為嘉義東石。北港溪出海口的南側為鰲鼓溼地,聚集了相當多的野鳥,其中有如同芭蕾舞者一般的高蹺鴴。

無獨有偶的,那些過去只會在海濱溼地出現的芭蕾舞者,就在雲林溪重見天日的這一年,嬌客降臨了雲林溪,就在正心中學校園附近的河段,讓過去只能到海濱溼地賞鳥的愛鳥人士格外欣喜,不禁以詩歌來吟誦這些身材窈窕的舞者。

高蹺鴴優雅如芭蕾舞者。/圖:陳竹奇攝

濕地

濕地是一個舞台
國家歌劇院
正上演一部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

高蹺鴴
是一個芭蕾舞者
踮起腳尖
翩翩起舞

那樣的凌空躍起
那樣的不食人間煙火
不管是天鵝湖 還是睡美人
還是胡桃鉗

都是一種舞姿
都是一種向上的舞姿

宣示著
只要面向天空
心中便有彩虹

如同高蹺鴴一般的娉婷,還有鷺鷥。鷺鷥都是白色的,象徵著高貴聖潔,他們如同修女侍奉天主一樣,保持自己羽毛的潔白無瑕。無論是晴天或者雨天。

雲林溪的鷺鷥也是勤奮的,他們總是努力的覓食,無論是小白鷺,或者是大白鷺,風雨無阻,只見他們站立在水中,為了生活奔忙。

高蹺鴴優雅如芭蕾舞者。/圖:陳竹奇攝

夜歸的鷺鷥

傍晚時分
你仍為生活奔忙
幽幽暗暗
黑幕如霧降臨

我從溪邊走過
只是不經意地閒晃
沒有目的的目的
只是為了看你一眼
沒有遇見 日常的上演

昏暗的河床
潛藏在水面下的晚餐
你如何能夠看見
生活點滴的滄桑
我從溪邊走過
一道白色的身影
日復一日
是覓食 也是閱讀
是苦楚 也是幸福

縣長官邸坐落於此,隔壁是官邸兒童館,是舊的縣長官邸,周圍有很寬廣、青青如茵的草坪,雲林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幼時隨父親定居於此,想像林懷民的舞姿,跳躍在青草之上,在葉脈與葉脈之間跳躍、嬉戲,如同褐頭鷦鶯一樣,不禁身體輕巧如羽毛,且靈動如風,穿梭在葉脈之間,是褐頭鷦鶯,也是綠繡眼,一切的綠,翠綠的羽翼,翱翔於風雨之間。

夜歸的白鷺鷥。/圖:陳竹奇攝

鳥之變奏

當白頭翁晨起
在枝頭喧囂的時刻
綠繡眼
便在竹林裡 穿梭
穿梭 一如煙雨裡的江南

珠頸斑鳩 雄赳赳
站在龍眼樹的臂膀上
唱著動人的情歌

紅嘴黑鵯
偶而在我家的曬衣竿上停留
他嘴巴啄著火苗
引領我們探索
布農族的神話
在族人僥倖從洪水逃脫的時刻

高亢的大冠鷲 隨著氣流 盤旋而上
連島嶼最猛烈的毒蛇 都竄逃龜縮

五色鳥 為了炫耀華麗的羽衣
整天鳴叫不停
從我泡著手沖咖啡的上午
一直到喝著下午茶
心想 他怎麼都不餓呢
至少會口渴吧
多麼沉迷於塵色的花和尚啊
竟然悟不透 五色令人迷
色即是空
只是嘴巴上念著 五色令人空
五色令人空
嘴空心不空

只有做為王者的烏秋
將深沉的黑
展露為空的智慧
一切都是黑 五色皆空 諸法皆空
只有在黑暗中 才得以獨享王者的尊榮

我每天清晨徘徊於雲林溪畔,體悟這造物者的奇幻,潺潺溪流,洗去煩憂。在天光雲影間,剎那有白影飛過,卻又常常不留痕跡。

我佇立於構樹下,凝視那高棲於樹枝的紅斑鳩,他雄赳赳地立於婆娑的枝葉間,當樹葉隨風搖曳時,他的肢體也若隱若現,彷若高貴的君王,岸然座於金鑾殿上,不讓臣民目睹及看清真面目,只能不斷仰視,卻又遭簾幕遮掩,徒增一種因隱晦的權勢而造成的神祕感。

我愛這構樹,它令每天清晨的散步,彷若在閱讀馬基維利的君王論,有一種西方政治哲學的樂趣,同時,又混雜著韓非子裡面對於君王如何營造氣勢的描述,透露著一種老莊思想的韻味,屬於東方的玄秘,在此可謂東西合璧。

無意,竟有一日,清晨散步時,發現構樹樹幹已被貼地鋸斷,所有枝葉皆遭移走,立於樹下,卻似發現天空突然出現了一個窟窿,頗感心傷,為詩一首以茲悼念。

紅嘴黑鵯是布農族與泰雅族的聖鳥。/圖:陳竹奇攝

悼念一棵構樹

昨夜我在小溪上漫步
幽幽訴說著什麼的一片光影
由遠而近

在星辰早已隱沒的方向
發現失去了一片天空

黑暗中的一個窟窿
意象變得十分朦朧

沒有守護者的河岸
鳥兒可曾安眠

我靜靜地哭泣
讓眼淚沉入河底

鴿子
仍有翅膀
可以飛翔
樹卻已心傷
肝腸寸斷
望斷天涯路
找不到自己的故鄉

南方的夜晚,特別的寧靜。

社口,過去是平埔族聚落的象徵,也曾經是一大片公墓,讓市民不敢前往的禁地。這一切,我都覺得只是傳說。

因為,當我看到斗六出現一處可比擬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甚至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的藝術水岸公園時,我只期待每天晚上,能夠踏著露水的痕跡,在草地的一路陪伴與林蔭的綿延遮蔽下漫步,我一直跟隨著自己的陰影,望著月亮的倩影,凝聽著夜晚的所有聲音,有蛙鳴,也有夜鷹的鳥啼,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也顯得那麼地嘈雜,我在喧囂中找到了這個獨自屬於南方的沉默。用心傾聽另外一種聲音。

在一個南方的小鎮

在一個南方的小鎮
在公園散步時
聽見蛙鳴
與蟬叫聲

在這個南方的小鎮
夜燈
睜大著眼睛
看著稀稀疏疏
行經的路人
他們寂寞嗎
這裡好安靜
夜晚的寧靜
像水一樣的漫延
沒有盡頭

人們在這片黑色沉靜的汪洋裡
慢慢地走進了夢鄉
夢裡沒有天堂
但有泥土的芬芳
夢裡沒有酒池肉林
但有迷人的花香

我家
就在這一個南方的小鎮
蛙鳴聲
在下著暴雨的夜晚
在溪水暴漲的夜晚
持續喧囂於該有的寧靜中
徹夜未眠

我在這個南方的小鎮
半夜
不知名的遠方
突然傳來一陣歌聲
讓我無法入眠
我只好用寫詩來抵擋
醞釀一個不醒的美夢

我家在一座小山上
夜霧籠罩著黑暗
夜鷺在遠處
呼喚著我
咕 咕 咕
從遠古傳來的情歌
我忍不住回應這歌聲中略帶的淒涼
咕 咕 咕
希望夜鷺聽到回應後
不要過於憂傷
咕 咕 咕

生活在雲林溪畔,雲林溪有時候是小橋流水,如恬靜的江南園林,可以守候在亭台樓閣之中,飲一杯清茶,一陣夏天的風吹過,蟬聲叫著,望著水面上的睡蓮,然後,忘記了時間。

那叫做印象,也叫做生命,那是一種遺忘,也是一種記憶。

我任由那潺潺的溪水流著,因為彷彿會洗去我的哀愁,但哀愁有時候不願意散去,他們聚集在一起,成為天空中一片,不,一整個天空的烏雲,他們壓低著嗓子,怒吼著,憤怒地,甚至捲起了狂風,從山的那一頭吹向海邊,從古坑將咖啡餘韻吹送到崙背,混合了牛奶香味,這是一種屬於詩人的下午茶組合,因為過度浪漫而情緒氾濫。

情緒終至潰堤,所有的抑鬱被宣洩於雨中。

溪水暴漲,肆虐於雲林溪兩岸,紅冠水雞趕緊找尋地方躲藏。

白鷺鷥拍打的羽翼,不敢在溪流中覓食,而高棲於樹枝。

斑文鳥飛進鄰近河畔的人家花園,不知是尋覓躲雨的處所,還是貪戀草叢裡的草籽,在大雨來臨前,它仍然可以飽食一頓,甚至儲藏糧食。

黑白分明的白鶺鴒,仍舊堅守著清楚的原則,沒有因為大雨滂沱而混淆了顏色。

約莫有八隻的黑冠麻鷺家族竟然齊聚於籽公園的草地上,待滂沱雨勢一過,滿地的蚯蚓,竟然是一場難得的嘉年華饗宴,難怪他們可以忍受著雨淋狼狽的樣子,也要選擇此時舉行家族聚餐,因為確實可以飽餐一頓,而且是一場免費吃到飽的家庭聚餐,我直到深夜仍然看見他們繼續在用餐,這種景象只有重視生活享受,必得將晚餐安排直到深夜仍然不願散去的西班牙人才能看見,這樣一群來自巴塞隆納的黑冠麻鷺,繼續著他們芭比的饗宴。

我在深夜裡,俯首於夜燈前,望著官邸兒童館,聽著潺潺的溪水聲,漸卻忘懷狂暴而趨於平靜和緩。

我賴以生活的母親-雲林溪已經逐漸進入夢鄉,山也趨於靜謐,海也逐漸變得平和。只有一縷歌聲仍在四處飄蕩,那是我對雲林溪不變的情感,透過歌聲一縷縷,如煙一樣地傳送,歌頌著美好的雲林溪,留存著西川滿的詩句,留存著陳林氏寶的記憶,在聽雨山居,在朱丹灣水流灣處,用溪水書寫涵碧樓的傳奇。

雲林溪的夜燈。/圖:陳竹奇攝

雲林溪的日與夜

請給我一片清清的水阿
流經雲林溪的日與夜
讓鷺鷥涉水的時候
看得見自己的倒影
潔白的羽翼
如此高貴而純潔

這一片清清的水阿
流經雲林溪的日與夜
當青鳥親吻水面的時候
我又擔心小魚成為青鳥的午餐
可是餓著的青鳥
能夠稱為是幸福嗎

雲林溪的日
樹影在溪裡搖晃
搖著搖著
連紅冠水雞都睡著了

雲林溪的夜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鳥兒都睡著了
只有夜鷺醒著
趁著星光
加緊狩獵
但魚兒都在河床深處躲藏
不眠的夜
只有夜燈陪伴

雲林溪的倒影/圖:陳竹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