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於 9 月中宣布將展開「全球門戶」計畫(Global Gateway),雖然歐盟從來沒有公開表示這項計畫是否有既定的競爭對手,但從歐盟執委會主席首度公開計畫以來,「全球門戶」就被認為是以中國「一帶一路」為假想對手。近日美國《外交家》雜誌並且刊出一篇專文,就「全球門戶」採訪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馬來西亞校區的政治、歷史及國際關係助理教授巴頓(Benjamin Barton)。
巴頓認為,「全球門戶」是歐盟抗衡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替代方案之法,但這並不是歐盟的「新」動作。事實上歐盟對於中國「一帶一路」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已有所覺,其影響力最顯著也最關乎歐盟利益的就是巴爾幹半島、北非和次撒哈拉地區,現在這些地區的國家甚至已經站在歐盟利益的反面,促使歐盟必須採取行動來扭轉局勢。
雖然歐盟尚未公布「全球門戶」計畫的內容,巴頓從范德賴恩的公開發言來推論,「全球門戶」應該會像之前一些類似思維下的計畫一樣,迎頭撞上「一帶一路」,這主要是因為歐盟始終堅持著價值取向的路徑。巴頓推測,「全球門戶」和「一帶一路」最大的不同,在於「一帶一路」扶植中國國營企業和政策銀行,「全球門戶」則會偏重計畫的財金、環境和社會永續性等面向,更強調個人的「尊嚴與自由」。
若「全球門戶」的目的在於和「一帶一路」競爭,歐盟要如何吸引已經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就成為一大問題。歐盟習慣在財務上附加政治等其他方面的條件,不像中國那麼「大方」,但要和「一帶一路」抗衡,歐盟可能必須得重新考慮合作對方的需求,而不只是關切歐盟本身。
巴頓認為,歐盟「採取以價值為基礎的路徑,提供合作夥伴透明度和良善的治理」,這種論調可能只對布魯塞爾某些人來說是悅耳的音樂,對於已然擁抱「一帶一路」的眾多開發中國家而言,應該不具備什麼吸引力。很多人可能認為「全球門戶」無法急起直追領先了十年的「一帶一路」,但巴頓認為,重點還是在於歐盟是否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做正確的選擇。
正如范德賴恩所言:「我們很會集資建公路,但建一條完美的公路以連結中國擁有的煤礦和中國擁有的港口,這對歐洲來說沒有意義。」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9/28 The Diplomat(外交家) Global Gateway: The EU Alternative to China’s BRI
2021/09/15 Politico EU(政治網歐盟版) EU launches ‘Global Gateway’ to counter China’s Belt and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