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美國總統: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受華府青睞但在布魯塞爾顧人怨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圖/European Parliament Flickr/CC BY 2.0)

自從 2 月底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便成為現實的戰時領袖,不論外界看來她表現如何,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歐洲政壇對她的不滿正在浮上水面。

《政客雜誌》最近的一篇報導指出,范德賴恩可謂是「歐洲的美國總統」(Europe’s American president),意思是她符合華府的期望,當華府官員想要與歐洲政壇溝通,她就是那個「可以打電話的人」。

然而不論是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員或歐盟成員國國家代表,對於范德賴恩的政治作風都有​意見,她注重保密,只依賴一小群顧問,維持一種由上而下的作風,雖然讓她可以和美國有效溝通,卻與歐盟的政治傳統背道而馳。傳統上歐盟的決策是共識導向,而不出於少數決策者。一位不願具名的歐盟官員指出,范德賴恩「住在高塔裡」,而且她「不信任任何人」。

報導指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各界期待大西洋兩岸修好,但起初布魯塞爾與華府的關係並不順暢,甚至在拜登就職之前,其團隊就公開表達對歐盟決定與中國簽訂投資貿易協定的憤怒,而這方面的摩擦至今並未平息,其中也包括跨大西洋資料傳輸的隱私問題。大西洋兩岸關係逐漸好轉,始於 2021 年烏俄可能爆發戰爭的謠言,隨著俄羅斯軍隊往烏克蘭邊境集結,布魯塞爾與華府必須強化關係以為應對。

《政客雜誌》報導指出,范德賴恩可謂是「歐洲的美國總統」,意思是她符合華府的期望
圖/State Department photo by Ron Przysucha/ Public Domain

在出任歐盟執委會主委之前,范德范恩是德國國防部長,這樣的經歷讓她具有一定的軍事敏感,向華府提出可能爆發戰爭的警告。此外她決策迅速,也讓華府感覺她是「最終能夠完成任務,能夠交出成果的人」。戰爭爆發後,范德賴恩的性格也讓歐盟在高風險制裁談判迅速獲致成果,更使華府感到放心。

然而在布魯塞爾,范德賴恩事實上在一個相當狹小的範圍內決策。她蝸居歐盟總部 13 樓,並且將洗手間改建成她的臥室,引發外界批評,說她閉門造車,抱有一種「掩體心態」(bunker mentality),只聽信一小群人的意見。這樣的狀況甚至在疫情流行期間引發德國前總統梅克爾的不滿。當時歐盟執委會擬議兩兆歐元緊急救助款,但方案尚未送到歐盟成員國就被外洩,梅克爾於是喊話:「別忘了先跟我們談談。」

整體而言,范德賴恩的行政運作類似白宮,在重大議題上,她可能親自與柏林和巴黎聯絡,有效繞過執會會委員們,也因此打破歐盟的傳統。她的作風適合戰時跨大西洋的需要,但有朝一日戰爭終了,她還是得和華府協調兩岸貿易協定、資料傳輸框架等敏感議題,屆時她未必能以同樣作風獲得歐盟同僚的支持。

參考新聞來源:
2022/10/06 ​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盟版)​    ​Europe’s American president: The paradox of Ursula von der Leyen
2022/09/22 ​   ​European Commission(歐盟執委會)​    ​Keynote address by President von der Leyen at Princeton University(官方講稿)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