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歐非

荷蘭排外政黨勝選 後續政治效應令人矚目

荷蘭國會改選結果於 22 日底定,在投票率 77.7% 的情況下,現任總理呂特(Mark Rutte)所屬自民黨(VVD)的席次從 34 席大幅萎縮至 24 席,甚至落後給勞工黨與綠黨聯盟(PvdA╱GL)的 25 席,直接淪為第三大黨,而主張排外、反伊斯蘭、反歐盟的自由黨(PVV)則是取得 37 席成為國會最大黨,雖然距離過半的 76 席還有相當距離,但是自由黨的勝選不但出乎許多政治觀察家的意料之外,當選席次也比上一屆的 17 席倍增有餘,當中透露出什麼樣的民意走向,相當令人玩味。

自由黨領袖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被戲稱為「荷蘭川普」,其排外又高喊「荷蘭優先」的主張,甚至擅長於社群平台造勢的功力,都與美國前總統川普予人的形象如出一轍。懷爾德斯的生母其實具有一半的印尼血統,現年 60 歲的他早在 1998 年就曾代表自民黨當選過國會議員,之後在 2004 年脫離自民黨,並在 2 年後創立自由黨。

懷爾德斯反移民又疑歐(盟)的立場鮮明,他口中也不乏頗具煽動性的仇恨言論,因此當荷蘭警方在 2004 年獲知他成為不同政治立場人士的暗殺對象後,迄今近 20 年來都對他的人身安全維持全天候的高度戒備,不僅安排他入住政府提供的安全屋,在公眾場合露面時,也都要有維安人員進行護送。

荷蘭自由黨領袖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圖/twitter.com:geertwilderspvv)

儘管如此,懷爾德斯還是不改其志地在 2008 年製作了一支 15 分鐘的短片《Fitna》(衝突),當中把伊斯蘭比做恐怖主義、把可蘭經比做希特勒《我的奮鬥》、將 911 恐怖攻擊與引述可蘭經經文的畫面並列呈現的手法引起軒然大波,英國政府因此在 2009 年拒絕他的入境申請,懷爾德斯本人也在 2010 年因為歧視穆斯林的仇恨言論被告上法院,最終才因為提出言論自由的主張而獲判無罪。

相較於一般人對極右派的認知,懷爾德斯在同志、墮胎議題上反倒採取開放的立場,這次在大選前也試圖降低自己反伊斯蘭、反歐盟的立場,並且調整了原本的政策方針,將荷蘭當地生活費用遽增、居住不易的問題改列為優先處理事項;這種面對現實問題的態度,又或者說是投選民所好的民粹作風,可能也是讓荷蘭選民在最後關頭選擇青睞懷爾德斯的原因之一。

猶如呼應大西洋另一岸川普旋風似的,歐洲近年來也不乏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與波蘭法律正義黨(PiS)的長期執政、法國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兩度躋身總統大選第二輪、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成為第二大黨、英國公投脫歐(Brexit)、義大利梅洛尼(Giorgia Meloni)當選總理……等右翼風潮日盛的現象,背後不約而同都與國家主權、移民政策、財政壓力、宗教隔閡……等問題有所牽扯,如今再加上荷蘭選舉開出爆冷門的結果,是否意味著選民除了已經對習於唱高調的傳統左派政治人物感到厭煩,同時也對主流媒體動輒發送的極右派標籤越來越感到無動於衷?

新聞來源:
2023/11/24 Geert Wilders’ victory in Netherlands election spooks Europe
2023/11/25 Far right’s Geert Wilders seals shock win in Dutch election after years on political fringe
2023/11/26 What Geert Wilders’ victory means for Dutch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