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讓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 2020 年的經濟處於衰退狀態,導致國際貿易也大受打擊。但是,馬來西亞的對外貿易卻表現亮眼,光 12 月的總出口額就高達 957 億令吉,其中對中國的出口也在 2020 年創新高。《日經亞洲》(Nikkei Asia)分析認為,武漢肺炎疫情之後馬來西亞可能會被更緊密地吸引到中國的勢力範圍之內。
馬來西亞 2020 年的出口成長是全面性,尤其是 12 月的出口。國際貿易及工業部長阿茲敏阿里(Mohamed Azmin bin Ali)表示,對美國的出口也成長到過去 10 年來的新高。而新對興市場的出口也大幅成長,特別是哥斯大黎加、哈薩克、肯亞、尼日、迦納和象牙海岸。阿茲敏阿里說:「橡膠產品、電機和電子產品以及棕櫚油和棕櫚油相關農產品的出口成長強勁。」他將馬來西亞的出口強勁的表現歸因於經濟的逐步回溫和外部需求的恢復。
而在對中國的出口方面,由於大多數國家 2020 年經濟衰退,但是中國經濟已出現反彈,因此對馬來西亞產品的需求也回穩。另一方面,馬來西亞現階段非常需要以出口來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只是這是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馬來西亞 2021 年的經濟預計仍會萎縮 5.5%。因此,照目前的狀況來看,馬來西亞在後武漢肺炎時期,可能會更親中,中國的經濟規模、區域影響力會讓馬來西亞無法抵抗。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分析,馬來西亞跟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可分為 3 個階段:第 2 任首相敦拉薩(Tun Abdul Razak)是東協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袖。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則在 2000 年之前的首相任期內鼓勵與中國加強貿易和經濟合作。其後的首相納吉(Najib Razak)則再把兩國的合作關係推上高峰,配合中國一帶一路,讓中國參與馬來西亞的幾項大型建設。
即便引進中資參與馬來西亞基礎建設不是一直很順利,但馬來西亞在經濟政策上一向務實,一直專注於如何利用其他國家的資源來提升自己的經濟,在政治意識形態上也無特別傾向。因此,馬來西在吸引中國、美國、歐洲或日本的資源時都不會使用相同的話語。
中國則抓住馬來西亞當前政局動盪以及經濟大受疫情影響之時表示,會把馬來西亞列入疫苗優先清單。面對中國的資源挹注,馬來西亞別無選擇,只能不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雖然可以肯定馬來西亞跟大多數東協成員國一樣不會檯面上在美中之間做出二元的選擇,但美國無法對馬來西亞提供等同於中國給的資源,因此對急欲重振經濟的馬來西亞來說,會很難抗拒中國的誘惑。
參考來源:
2021/01/29 Nikkei Asia Malaysia a case study in how China wins friends and influences Asia
2021/01/30 Free Malaysia Today Exports to China reached new high in 2020, says Az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