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台德建交請願案》公聽會報導

„Ja zu Demokratie, Ja zu Taiwan” 民主挺民主 、德國挺台灣 圖╱台德外交促進小組

先前引發全球台灣人關注的德國國會《台德建交請願案》,已經於 2019 年 12 月 9 日在德國柏林正式舉行公聽會。這次的請願案是由德國一位退休的海洋生物學家克羅茲堡(Michael Kreuzberg)率先提出。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認識任何的台灣人,單純只是因為他的前半生是在東德渡過,深深體會生活在專制體制下的痛苦。出於一種單純的正義感,他認為德國承認一個專制的中國,但是卻不承認民主的台灣是非常荒謬的。2018 年他第一次完成了環球旅行的願望,也親自來到了台灣,深深為台灣的民主活力著迷,回到德國之後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事 —— 於是便催生出這個情願案。

這個請願案在短短的幾週之內獲得了超過五萬人的連署,而且成案之後在德國輿論界所造成的迴響,以及被主要媒體報導的次數可能是 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之後最多的一次。

德國政府主張一個中國政策,而且比其他國家保守。説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非第一次。今天與會的德國外交部主管亞洲政策的官員席格孟特(Petra Sigmund)重複提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令人氣憤,卻不令人意外。

德國外交部主管亞洲政策的官員席格孟特代表德國政府發言。 圖╱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攝

《報呱》越洋採訪到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會長傅佩芬,她在這次公聽會上陪同請願者出席並有發言權。她在開場演說中特別強調:「一中政策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在今日已經完全過時了。世界很大,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中國也有一個台灣。德國需要的不是一中政策,而是需要一個中國政策還有一個台灣政策。」

德國退休的海洋生物學家克羅茲堡(右)及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會長傅佩芬(左)共同以請願人的身份出席公聽會,陳述為何德國應該與台灣建交。 圖╱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攝

傅佩芬指出,德國是一個重要的國家,而歐盟是一個主要的聯盟。德國這個國家的國會議員是世界上少數有辦法可以改變這一切不公不義的現象的人。德國並不孤單,德國也不必單獨對抗中國。德國應該跟其他的盟友聯合起來,讓美好的事情發生。我們不需要另一個戰爭來告訴我們,不顧基本原則的妥協沒有辦法達到和平。「慕尼黑條約」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是清楚的佐證。如果一定要等到戰爭才能夠了解的話,西藏人、維吾爾人以及香港人已經在為我們進行這樣的戰爭了!

傅佩芬最後呼籲,我們已經照中國的既定的遊戲規則太久了,現在就是改變視角的時候。請讓美好的事物發生,這個世界已經等待希望與正直太久了。

德國國會《台德建交請願案》公聽會現場。 圖╱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攝

這次的《台德建交請願案》行動引起德國社會不小的迴響,在過去不止是政界不了解台灣,一般的德國社會大眾對台灣也很陌生。不過,德國主要雜誌《鏡報》(Spiegel)在上個月中就曾專題報導過這個行動、更介紹了台灣。最重要的是該篇文章底下的迴響皆顯示出對台灣極大的好感:

留言 1:「這個請願案我覺得非常好。雖然台灣的大使很正確的指出,我們的國會仍然被太多的經濟遊說人士所左右」

留言 3:「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台灣是亞洲三個最堅固的民主政體之一,卻不被承認!大家真的太害怕中國了…」

留言 4:「什麼!?台灣居然不被德國當成是一個國家來看待嗎?這實在是太好笑了!台灣已經獨立自主存在了七十多年了。這實在是太令我覺得噁心了,只為了做生意而沒有任何的道德意識…」

《台德建交請願案》公聽會上駐德代表謝志偉(左2)在旁聽席上專心聆聽。 圖╱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攝

在公聽會前夕,駐德代表謝志偉在個人臉書上曾經解釋,為何此案受到德國民眾青睞?謝志偉分析 4 重點:
一、台灣在民主化路上的艱辛與成就為德國社會所認知,且台灣社會上下對反送中事件展現出的「力撑港人捍衛自由」決心令德人印象深刻;
二、台灣民主受到高度讚揚,但同時受中國武統高度威脅;
三、今逢天安門屠殺30週年,中國重蹈覆轍,再爆維吾爾族集中營、長達半年的反中事件;
四、德國政商民間對中國蠻橫相當無奈,支持台灣民主自由成宣洩對中怨氣出口,但並不與激賞台灣民主風氣相衝突,甚至「互為催化劑」。

儘管一個國家行之多年的外交、經貿政策不可能一夕間因為一份連署請願案而改變,然而重要的是透過這次行動讓德國社會真正認識台灣、了解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所有參與請願案連署的海內外台灣人、以及以實際行動參與公聽會的台灣學子們,再次了解到台灣在國際上所面臨到的艱難困境。守護台灣民主和主權的理念將成為下一次行動的養分,等待下一次突圍的機會!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