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法國國防部出資成立的「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Stratégique de l’Ecole Militaire, IRSEM)在 2021 年 10 月份發表一份高達 654 頁、名為《中國影響力行動 — 馬基維利時刻》(LES OPÉRATIONS D’INFLUENCE CHINOISES – UN MOMENT MACHIAVÉLIEN)的分析報告,該報告針對中國的認知作戰以及中國滲透、影響各國的狀況。這份報告可說是到目前為止在法國,甚至是在歐洲都可說是最詳盡的報告。報呱特別將其中針對台灣篇章的「精要」做摘譯刊登,總字數達 14,256 字,在此誠摯感謝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詹文碩先生撥冗翻譯。
由夏宏(Paul Charon)與尚傑維爾梅(Jean-Baptiste Jeangène Vilmer)2 人執筆所完成的中國影響力報告中,提到中國為了鞏固其領導地位並建立國際霸權的形象,不論是就 2019 年香港反送中抗暴事件的鎮壓,或是對武漢肺炎起源自 2020 年起持續性的誤導等,都是動用一切產、官、學、媒……等綜合資源,向目標區域發動「三戰」(心理戰、輿論戰和法律戰)加統戰,搭配所謂在地協力者極力鼓吹「中國好棒棒」的法螺。報告以「馬基維利時刻(UN MOMENT MACHIAVÉLIEN)」作為副標,這是來自於歷史名家波考克(J. G. A. Pocock)的同名著作,在這裡的意思是:中國的認知作戰,正在創造一個屬於中國的政治論述世界,不只是與自由民主陣營抗衡,也試圖取而代之。
前情提要:美法資安單位:中國網軍大舉入侵,但手法拙劣成效存疑
第四部 第一章 精要
中共對台的影響力滲透行動從未間斷過,統戰更是如此。不過,自從太陽花運動以來相關行動的確已經加劇,而且不再試圖吸引、說服台灣民眾,而是以文攻武嚇為主。由此可見,台灣的案例完全符合本報告所言:中共認知作戰正在「俄化」並轉趨強硬。
而台灣社會就某種程度來說特別容易為中共所滲透:首先,兩岸人民使用的語言相近,各種訊息容易傳播。此外,台灣社會相對分裂,在許多議題上(統獨、多元成家、年金改革等)容易被操作,甚至就連媒體本身也呈現非常兩極化的狀態,對同一個事件往往有非常兩極的詮釋。媒體生態的淺碟化,再加上台灣人高度使用(88% 全球第二)社群網站,皆使得台灣成為全球最容易受到假訊息攻擊的國家。
北京更進一步想要在台灣控制「資訊媒體」的整個產業鏈,也對台施展出所有的統戰和政戰手段。基本上其目的有二:其一,削弱台灣之民主體制,包括其選舉制度、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和對文攻武嚇的抗壓性;其次,加強分化台灣社會,讓各族群彼此猜忌,破壞社會團結與和諧。
I/ 中共媒體對台外部滲透
A/ 傳統媒體之運用
針對台灣,北京政權首先從外部發動對台影響力行動。不過,傳統中文媒體,包括報業與出版,廣播與電視,雖構成強大之政治宣傳系統,但對台實質影響力卻有限。
央視與中國環球電視網在台灣並未播出,而報業儘管有電子版但仍受限於簡體與正體中文之隔閡。至於廣播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之副台「中華之聲」、「神州之聲」與「世界華聲」據說在台灣有一定的聽眾群,尤其是其特製國語、閩南語和客語節目。「你好台灣」則以線上入口網的方式存在,試圖吸引台灣年輕閱聽眾。另就出版業來說,除了在台灣通路銷售各類簡體字出版品,中共正積極推廣兩岸出版業界之各種交流合作,以進行文化融合並影響控制台灣知識圈。例如,國台辦下轄組織「九州文化傳播中心」就曾於 2018 年和福建省社科院合辦「兩岸出版論壇」以慶祝兩岸三十年來的出版交流。台灣方面「唐山出版社」、「人間出版社」、「觀察」、「遠望」雜誌社和「臺灣商務印書館」都曾出席類似論壇;私立南華大學則是從 2005 年起每年舉辦關於中國軟實力、文化融合或兩岸數位出版交流等論壇。
儘管先前提過上述傳統中文媒體對台影響有限,但它們仍是中共官方論述的重要傳聲筒,藉由不斷疲勞轟炸、重複相同的論述,形成一種類似背景音樂的效果,以此對台進行心理戰、引響台灣人民的認知框架,或者傳播假訊息對台進行資訊扭曲攻擊。
B/ 設置專門對台之媒體
為彌補中國傳統媒體對台影響之不足,中共也特別設置專門針對台灣特定族群之媒體,如海峽之聲、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和海風出版社等掩護解放軍 311 基地的幌子媒體。
- 海峽之聲
廣播由於容易傳播、針對時事反應快速、人聲易產生共鳴等特質,一向被視為統戰之利器。2011 年針對台灣聽眾的中國廣播電台,至少有 11 家。其中之一的「海峽之聲」其實是 311 基地的下轄單位的掩護。「海峽之聲」藉由和部分台灣媒體,例如和「非凡音聯播網」簽訂合約進行共同節目排表、收聽率統計回報,甚至是新聞節目置入等,將其變為中共之傳聲筒。據其前站長鍾志綱所說,除了廣播,2010 年起「海峽之聲」也和台灣報業進行異業聯盟,例如和「旺報」、「臺灣導報」和「自由時報」等。
「海峽之聲」也會製作方言節目,拉近與台灣聽眾的距離,例如 2009 年第一次於「寶島客家廣播電台」播出共同製作的節目。2010 年「海峽之聲」加入「閩南話廣播協作網」,2012 年則加入「客屬電台協作網」兩者皆為「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所創立。協作網其他成員包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中心」、「東南廣播公司」、「廈門廣播電視集團閩南之聲廣播」、「泉州人民廣播電台莿桐之聲廣播」和「漳州人民廣播電台」。
「海峽之聲」近年來已從傳統的廣播電台多角化成為跨平台媒體。2000 年,先是有了「你好台灣」的網站,目標鎖定台灣年輕人,內容包括報導、podcasts、影片等。2013 年 8 月,再設置影音串流服務對準台灣,名為「華夏經典網路電台」。在其前站長柳林嵐的推動下,「海峽之聲」也於 2015 年在微信上設了新帳號,並利用臉書、推特、微博或噗浪等新媒體滲透與操控台灣「輿論空間」,完全符合習近平於 2013 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將網路視為輿論戰主戰場的作法。
「海峽之聲」業已從過去專門針對某族群的媒體轉型為大眾媒體。柳林嵐認為如此才能更巧妙不著痕跡地將政治宣傳傳播到台灣,讓聽眾卸下心防,不知道聽得是統戰節目,甚至喜歡、信賴節目內容。作法是將統戰訊息淹沒在大量一般訊息中間,讓閱聽眾不知不覺吸收。
為此「海峽之聲」也因應受眾調整其宣傳方式,鍾志綱認為對台軍事宣傳得分別針對三種閱聽眾:一般台軍、台獨份子和台灣民眾。對台軍應繼續令其「不知為誰而戰」,強化其「國家民族精神模糊」。對台獨分子則用硬,嚇阻其行動。至於一般民眾則用安撫說明。無論訊息內容為何,柳林嵐和鍾志剛皆強調要在第一時間針對時事作出快速反應,並持續一貫論述,讓閱聽眾接收的第一印象不斷被強化。
-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同樣是解放軍 311 基地下轄單位之一的化身,以舉辦兩岸中華文化推廣活動為主。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曾舉辦「京杭大運河」、「航天夢」等活動,除此之外也辦理文化領域的各種比賽,像是 2013 年於福州舉辦的兩岸大學生歌唱比賽,或是「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另外,根據當時總裁王樹(也是 311 基地的軍官)的說法,該公司也曾於 2012 年派記者採訪台商,製作「大陸台商財富故事」。不過,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最重要的活動是「中華文化發展論壇」,藉以發揚中國之軟實力。活動前身為「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是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和隸屬於「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之「中國文化院」發起。2019 年該活動以「網絡文化與媒體傳播」為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總經理陳國軍(亦為軍人)指出媒體得「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兩岸故事,粉碎台獨」。2017 年主題為「兩岸族韻.中華一家」,來自台灣的「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朱甌指控執政的民進黨反中,為了選票、爭取台獨才照顧台灣原住民,而中國國民黨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副主委趙一先則主張「促進兩岸少數民族大團結,才能推進「中國夢」。
台灣青年是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特別鎖定的族群,因其將影響未來兩岸關係,故此有「兩岸青年匯」這樣的節目。在王樹之後的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總裁,岳雷(解放軍中校)的主持之下,該公司經常舉辦針對台青之活動。2018 年招待 50 位台青至中國了解當地學界、企業界之工作機會。2015 年也曾在上海舉辦「台生大陸求學就業交流匯」。中共此舉乃期望形塑台灣未來世代之輿論,使其趨向統一,以便中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海峽之聲與海風出版社(三者皆隸屬於 311 基地)在各類活動中彼此支援,也常和旺報、中國國營廣播公司、中國評論通訊社和「你好台灣」合作,而多數此類活動皆受到國台辦的管轄,或由一些所謂「民間組織」舉辦,如先前曾提到之「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便於 2001 年成立更被視為解放軍對台非正式交流之主要平台,並與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聯絡部關係密切,幹部多為解放軍將軍。「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則於 1981 年創立,負責台灣人與中共和中國政府間之聯繫。另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偕同創新中心」創立於 2013 年,以學術交流之名,行推動和平統一之實。
最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也試圖藉著和台灣媒體合作,滲透台灣媒體輿論空間。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或許是其和台灣第二大之「快樂聯播網」合作。2010 年 10 月,「華廣快樂 EZGO」節目上線,由雙方各派一位主持人共同主持一小時的節目。該節目以「尊異求同」鼓吹兩岸聽眾接受共同歷史文化為宗旨,先是在「快樂聯播網」的三個,接著是七個地區播放,涵蓋台灣所有地區聽眾。
- 海風出版社
海風是 311 基地的出版部門,專門出版針對台灣之政治宣傳,如 1999 年徐浩然(前蔣經國幕僚)所撰寫之《海峽兩岸的呼喚:和平統一祖國》,同年亦出版《評李登輝及其兩國論》。出版編輯路線除了明顯針對台灣之外,311 基地之指揮官也幾乎都在海風出版其著作,包括鄧長宇、王樹,還有海峽之聲的盧文興、鍾志剛等。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聯絡部前副部長,辛旗也在海風出版其著作,辛目前為「中國國際友好連絡會」副會長,該會為隸屬解放軍之政戰平台。
理論上,海風出版社的書籍台灣人都買得到,然而其出版品因為簡體、繁體中文之隔閡,以及缺乏適當包裝行銷,對台灣人的吸引力不大,難以發揮政治宣傳效果。反倒是海風和海峽之聲、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合辦之活動較有功效。其中最主要的活動或許是 2002 年以來,其和「台北攝影學會」共同舉辦之「兩岸攝影家」展覽。
II/ 中共對台影響滲透之內部協力
實則多數對台認知與資訊作戰皆依循列寧「攻下要塞最好的方法是從內部」之指導,透過在地的協力單位或傳聲筒進行,其中包括:政黨、媒體、公關公司、企業界人士、跨足兩岸之各種協會和文化組織,或認同統一之深藍、正藍人士甚至是軍人。如此一來不僅不著痕跡,也可以增加成功的機率,而且只要付錢就有人代勞。
A/ 台灣媒體
中共完全不避諱自己正在「對台進行媒體戰」,胡錦濤於 2004 年便曾為其立下「入島、入戶、入心」的戰略目標。中共依循列寧「攻下要塞最好的方法是從內部」之策略,恰巧受惠於馬英九總統兩屆任期(國民黨,2008~2016)間鼓勵兩岸經濟統合之作法。期間北京不僅滲透台媒,也將自我審查注入台灣媒體生態,2008~2009 年起台灣新聞自由度評比一度因而惡化。黃兆年曾將 Kurlantzick & Link 之「新聞審查之商業化」模型與吳介民之「中國因素」模型結合,就中共對台灣媒體之影響力提出理論模型,指出中共如何藉由將文字、新聞審查工作外包給海外民間媒體,將其言論審查外銷到全世界。過程約略分為三個步驟,亦即「養(使目標國家經濟上產生依賴)、套(招撫收編目標民間媒體)、殺(合理化並普及化自我審查)」,得到的結論是「凡是投入中國市場之外國媒體皆會就對中敏感議題進行自我審查」,台媒當然無法倖免。而中共對台灣媒體的滲透掌控主要藉由四大槓桿。
- 中國市場進入
一些台灣媒體,受到中國市場的吸納而被威逼利誘,成為北京的傳聲筒或協力者。舉例來說,好幾間台灣媒體集團為了要在中國做生意,開始進行自我審查,為的就是得到國台辦的青睞,以獲得在中國境內的(有限)媒體發行權,像是《聯合報》於 2006 年獲准在東莞發行,《中國時報》也是如此。另一案例是《台視》為了在中國佈點,承諾不再播放關於法輪功之報導,這樣的自我審查立即成為所有欲進入中國市場之台媒所必須遵守的「條件」。馬英九政府時期,《三立電視台》也因其老闆欲赴中國經商而開始進行自我審查,避諱談論天安門事件等議題、將「台劇」改稱為「華劇」,甚至停播頗受歡迎的談話性節目「大話新聞」,證明中國市場對台媒的經濟吸納效應不分顏色,藍媒、綠媒都受其影響。網媒《大師鏈》則是首家獲中國同意進駐的台灣媒體,不過因延攬前國安局長楊國強丶軍情局長張戡平加入,更被外界懷疑背後有「紅色力量」,引發熱議。2020 年 1 月 1 日《反滲透法》三讀通過之後,《大師鏈》便停止在台營運。
- 廣告銷售作為媒體主要收入之一,當然是中共影響滲透台媒的槓桿之一。2000 年以來國台辦及部分中國省級單位便撥用預算,在台媒如《聯合報》或《中國時報》等購買廣告行銷中國。《中國時報》母公司《旺旺集團》甚至在北京成立專屬辦公室,專門中介中共政府向其他台媒購買廣告。
- 藉由投資併購取得媒體經營權是另一種方法,2000 年代接近尾聲時,國台辦便曾準備至少三億美金的資本,預備要投資包括《聯合報》集團等台媒,統戰部門也施壓部分中國企業,以免稅兩年作為鼓勵其併購台媒之手段。而一旦取得台媒經營權,北京即可安插人員影響媒體編輯路線。
- 鼓勵親中台商買下台灣媒體。《旺旺集團》買下《中時集團》,使其編輯路線產生莫大影響便是最好的案例。2006 年原本專精食品加工業的《旺旺集團》先買下中視,而後又於 2008 年買下《中時集團》。從此以往,中時報系遂成為所謂「紅媒」,亦即中共在台的傳聲筒。舉例來說,《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關於新疆的報導分別有 100% 和 77.78% 是根據中共官方的資料來源撰寫。事實上,從一開始《旺旺集團》買下《中時集團》的交易本身,中共中宣部便曾透過國台辦以及某位國民黨大老說服蔡衍明出手。此後,《中時集團》之編輯路線不僅變得親中,而且其刊登之許多介於報導和廣告之間的內容甚至是由北京政府直接出資購買,也(違法)為北京在其他台灣媒體購買廣告空間。2019 年《中時報系》與《中天電視》編輯部直接受到國台辦和北京遙控的事實被揭露出來,造成輿論一片譁然。不僅如此,《旺旺中時集團》還常散播未經證實的假新聞,其舉辦之眾多活動也往往有各種疑似與中共統戰部或解放軍政戰單位有關之協會、組織或智庫的影子。2018、2020 選舉期間,《中視》與《中天電視》對不同候選人也未盡平衡報導與曝光的責任,讓親中候選人韓國瑜大量曝光也間接造成所謂「韓流」。《中天電視》因而被 NCC 裁罰新台幣一百萬元。該電視台於 2017 至 2020 年間遭電視觀眾檢舉投訴「製造假新聞」和違反媒體倫理的次數達所有投訴案件的 30% 以上,NCC 遂於 2020 年 11 月決定不予中天新聞台換照許可。
《旺旺中時集團》的例子讓台灣某些親中財團決定起而效尤,進軍媒體產業以便討好北京,在其本業或其他產業獲得好處。例如《宏達電子》(HTC)便於 2015 年成為 TVBS 之最大股東。《頂新集團》也試圖於 2014 年買下《中嘉有線系統》,只不過隨後爆發餿水油醜聞後不了了之。
- 中共影響滲透台灣媒體的最後一種方式是藉由非法金融資助和人事任命進行,並且利用諸如《兩岸媒體人峰會/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等雙邊論壇進行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