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斯濱】為什麼中俄關係不是軍事同盟?

習近平、普丁、蒲亭、中國、俄羅斯(圖/Kremlin.ru/CC BY 4.0)

俄中關係已被俄國官方再三強調不是軍事同盟關係,雙方強調彼此之間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而要如何看待俄中這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台灣主要是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這兩個因素也形成了我國觀察俄中關係的最主要來源。第一個因素就是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敵對狀態,使得透過西方視角來看待俄中關係成為我國目前最主流的方式。

第二個因素就是中國對俄中關係所塑造的大外宣,其中包括以中方角度來解讀俄國的官方發言,這也對台灣產生了影響。先不說中國的大外宣我們到底能解析多少,但現在台灣已逐漸形成透過中國、西方這兩個角色來看待俄中關係,也就是習慣性的直接跳過俄羅斯,對於俄國本身複雜的外交、政治、安全等思維直接忽略不計,形成台灣對俄中關係的一種分析系統輪廓。

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安全傳統主要圍繞在與歷史、入侵、領土防禦、緩衝區等相關的軍事和國防安全,這些奠定了俄羅斯的外交及安全戰略基礎,但同時也嚴重挑戰了美國及北約的安全底線。這也是為何俄羅斯會對北約東擴、對有更多的東歐國家加入北約體系這一塊如此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所以俄國和西方的敵對關係幾乎全部為圍繞在雙方的價值觀和利益衝突上,而這些衝突幾乎90%都和俄羅斯的邊境安全和緩衝區有關。

俄羅斯同樣也是用相同的傳統安全架構去看待中國,中國沒有盟國體系束縛,外交上相對孤立,並且是一個獨裁的決策體系。因此俄國在和中國接觸上,必須去考慮如何更好的降低俄中爆發衝突的風險,那麼考慮到中國的獨裁政治,就必須去和中國領導人來協商俄中關係的發展,尤其是這涉及到俄羅斯脆弱的遠東邊境安全是否會受到中國威脅,在這種背景下俄中的關係基礎開始形成。

俄中之間的意識形態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俄羅斯和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敵對關係主要是軍事安全的問題,這一點和美中對峙存在著根本上的差別,也就是說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對美國所想要取得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出自於雙方各自不同的利益裡面的一個局部的交集所形成的反美聯盟,那就是俄中僅在大方向上認同國際秩序不應該由美國一國獨霸和主導,因為俄國需要的東西是北約不要再繼續擴張(俄羅斯主張這個安全體系已經30年),同時俄羅斯將自己視為全球大國,並希望美國將俄國視為平等的伙伴和多元化世界秩序參與者。(詳情請看美俄關係、歐俄關係、俄羅斯國安戰略等智庫分析)。

但中國要的東西是在全方位的領域上取代美國,這和俄國對歐美所採取的外交立場是截然不同的。習近平宣示中國要到202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一百週年)建成世界一流軍事力量、到2049年要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習近平的民族復興理念明顯就是希望中國能統治這個世界並站在國際關係的頂端,但這個很明顯和俄羅斯的外交戰略目標是完全衝突的。

所以很多人以為因為俄中兩國的意識形態一致,所以俄中才會聯合反美,這也是最常見的誤解。通常會認為俄中意識形態一致的人,是因為難以理解俄羅斯和中國各自的戰略自主。

基於上述,和秉持理念相近的民主自由盟國體系不同,俄中首先是沒有也無法存在主導者的,到目前為止俄中之間所有的合作幾乎都和意識形態沒有任何關係。反美也是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各自戰略自主所演變出來的結果,以及雙方反美的思維和動作並不一致。即使我們倒帶回去看蘇聯時期的蘇中關係,那時候的蘇聯和中共即使都處於共產主義陣營下,蘇中兩國還是從親密無比的盟國關係,隨即陷入全面崩潰並敵對狀態,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的例子來看,俄中兩國的關係從蘇聯、俄羅斯聯邦時期,都幾乎和意識形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俄中兩國各自以戰略自主的角度,算出來的利益導向的結果。

俄中尋求友好關係的關鍵:避免讓第三國介入兩國分歧  引發衝突

俄羅斯作為擁有大量自然資源及先進科研能力的核大國,保留了重要的戰略自主權,中國很難強迫俄國這種合作夥伴簽署俄國不想參與的協議。同時俄中兩國失去了蘇聯時期的意識形態基礎,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相距甚遠,兩國完全反對彼此的世界觀,所以在這個基礎上,俄中兩國在全力避免陷入敵對狀態及緊張摩擦,同時雙方國力也都有很多弱點,無法一次性消滅對方形成一種權力平衡。這樣做主要是一方面兩國都不希望這些分歧被第三國利用,另外一方面是俄中兩國都認識到,他們必須面對兩國陸地邊界長達4184公里的事實。所以站在國家利益上的角度,俄中兩國的最高共識就是不要因為分歧而引發對抗,而是尋求和平來穩定兩國各自的發展。

Sino-Siberia Map
俄中邊境/Joe Burgess/The New York Times

尤其是蘇聯和中國的歷史例子已經證明,就算有分歧,那至少做個好鄰居也比雙方互相廝殺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要好很多,兩國陸地邊界中的俄羅斯遠東部分剛好是俄國國內發展最弱勢、人口最稀少面積卻又是最大的區域,而中國的東北一帶則是人口密集程度高過俄國遠東數倍以上(俄國遠東地區僅有 600 萬人口,中國東北三省有 1.1 億中國人,數年來俄羅斯境內的非法中國逗留的案件數居高不下),他們的軍事及重工業的最重要核心,也是中國首都北京的所在地,所以重視這個陸地邊界穩定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中蘇交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澤東和和赫魯雪夫/Wikipedia

回顧蘇聯和中國關係,1949年開始蘇聯和中國正式形成了親密的同盟關係,但這個關係僅僅持續了9年,從1958年開始蘇聯和中國的關係全面崩潰。那時候毛澤東和赫魯雪夫的概念出現完全分歧,但最根本的主要原因還是蘇聯和中國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毛澤東想要動員農民激發革命熱情,在國內外挑起社會動盪。而赫魯雪夫則在國內外倡議溫和的共產意識形態,實現工業社會主義和政治穩定,隨即兩國開始爭奪共產主義集團的領導權。

中國對蘇聯龐大的權力瞬間感到不安,兩國緊張局勢立刻進入最高點。1959年,印度和中國軍隊在有爭議的邊界地區發生衝突後,赫魯雪夫說中國渴望戰爭,就像是一隻公雞一樣想要戰鬥,並痛嗆毛澤東是一個極左的極端主義者。

兩國領導人關係的破裂導致中蘇互動減少。1960年,蘇聯從中國撤出軍事專家,中斷了戰略合作。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兩國之間的貿易下降了大約 40%。中蘇邊境開始全面武裝化,1969年爆發的衝突幾乎快要導致中蘇全面戰爭。

在 1970 年代初期,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藉此加深了中蘇之間的分裂,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最終致使 1979 年美中關係開始正常化。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才得以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前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 (Mikhail Gorbachev) 在 1989 年確保了兩國關係完全正常化(這成為他最大的政治遺產之一)。儘管當時蘇聯非常親西方,但戈巴契夫也意識到中國是俄羅斯必須面對的鄰居,經歷過中蘇衝突後,莫斯科意識到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性不亞於與西方和解。事實上,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戈巴契夫不斷的努力爭取和中國建立良好的關係,當時大部分歐美國家都強烈譴責中共對民主活動人士的野蠻鎮壓。因此在今天,在俄羅斯國內,大部分的政治精英都認同必須在政治和經濟方面保持俄中關係穩定,以確保兩國利益分歧不會再次引發戰爭。

俄羅斯和中國為何不是軍事同盟?因為兩國不存在這種條件

俄國大半時間都在冷靜的管控與中國之間的利益分歧

  • 中亞各國、一帶一路
  • 南海、東協(菲律賓、越南、印尼)
  • 烏克蘭、喬治亞、克里米亞
  • 印度
  • 遠東
  • 經貿結構畸形
  • 中國核武擴張
  • 對軍事合作立場(技術剽竊)

截至今日,俄中在一些領域達成一致,在其他問題上則巧妙的管控分歧。所以為了達到俄中之間的風險控管,同時要保持俄中持續的合作,戰略夥伴關係無疑是最適合俄中關係的一個模式。今年12月23日,蒲亭表示俄中正在構建前所未有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因為,戰略夥伴關係比同盟更具包容性和靈活性,同時另一方面,其約束力和有效性也比較低,可以確保雙方的戰略自主,也就是利益分歧問題可以盡量避免被公開拿出來討論。

俄羅斯正在積極與與中國關係敵對的國家(越南和印度)進行緊密的合作,尤其是在軍事及高科技敏感技術領域。在中印邊界衝突或南海領土爭議中,北京並沒有強硬要求俄國蒲亭(Putin)總統必須站在中國這邊。越南是俄羅斯先進武器的主要接收國以及石油開採的合作國,但這並沒有引起北京的憤怒譴責。蒲亭也沒有試圖迫使中國接受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反過來,中國與烏克蘭和喬治亞等和俄國敵對的的國家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和經濟關係。這可以表示一件事,莫斯科和北京都高度重視這種戰略自主性。雙方本來就知道彼此立場的差異性,並認識到雙方各自的戰略自主,盡一切努力來讓雙方彼此避免直接對抗,而這也是最符合兩國各自的國家利益的做法。

俄國外長拉夫羅夫今年在《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俄中在外交政策上的合作是大國在國際舞台上負責任行為的一個例子。今年6月28日,習近平稱該條約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光輝典範。上述這些大外宣簡單意思就是俄中雙方都認可目前的利益合作方向,盡可能避免讓兩國的分歧引發衝突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共同利益上維持合作關係。

美中對峙不影響俄國的外交戰略路線

基於上述,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對峙,其實對俄羅斯來說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外交政策路線,首先俄國本身的安全需求和美國有直接關聯,經貿需求則是以歐盟市場為主(歐盟常年來都是俄國最主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俄國與歐盟的貿易額遠高於與中國的貿易額——歐盟佔俄羅斯對外貿易的近40%。),所以俄國向來極為重視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也沒有理由不重視(俄國能源收入極為仰賴西方)。

關於俄中在共同利益方面的合作,西方學者很多沒有搞懂的是,問題不在於俄中之間是否有利益一致,問題是俄中對於這一件事情的接受度,也就是俄中之間本身就已經完全接受了彼此的利益分歧這件事,盡量避免討論和提及也是俄中雙方關係的一個核心。也就是說,這跟1950 年代臭名昭著的中蘇同盟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俄中的利益本來就在很多層面不是一致的。

當然俄國也樂見美國遏制中國的這一個趨勢,因為事實上這對莫斯科有利,但莫斯科不可能因此就毀掉和中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利益分歧擱置的戰略合作互信,俄國再怎麼樣畢竟也不是北約成員國,俄國需要自己處理所有的重大國安問題,這和美國主導的北約體系下的成員國外交戰略的思維是天差地別的。

2021美俄峰會(圖/Andrey Soyustov)

事實上,自從美國開始出現美俄中三角論述以後,這已經讓俄國外交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不是說這代表俄國要和中國完全翻臉,而是西方終於認識到在這個三角關係中,俄羅斯戰略地位的重要及特殊性。

現在的情況是俄國和西方的關係前景仍然非常慘淡,然後目前俄中雙方在非敏感領域的能源經貿,雖然不完美但至少讓雙方彼此都能取得經濟利益,這個結果對俄國來說並不差,因為前面筆者已經強調過俄中關係的利益基礎。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正在取得對俄國的一些局部優勢,尤其是經貿力量。這一些莫斯科都有在進行觀察,但現在中國的經貿力量在全球多數區域(包括俄國利益範圍)基本上皆以失敗為收場,所以俄國並不認為中國在近期內會對俄國產生什麼致命的威脅,但俄國持續的在緊密觀察(俄國學者對中國的各方面發展密切注視)。同時中國目前所推的「一帶一路」幾乎都是繞過俄羅斯進行的,俄國從一帶一路中獲益甚微。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俄國的投資仍然非常少,中國多數投資基本上都集中在中亞。俄中兩國貿易額雖然達到1000億美元,但俄國貨幣盧布在雙方貿易中作為結算貨幣的比例卻在一直下降。

2017年,俄國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向中國提出了40個提案,但北京全部都拒絕了。2020年,俄羅斯外長沒有出席「一帶一路」的高階會議。專門研究俄中關係的分析師安庫爾·沙阿 (Ankur Shah) 表示,這表明莫斯科「不再覺得有義務支持北京的倡議」。中國同時還有興趣在北極地區獲得經濟發展並開闢新航線,中國稱之為「北極絲綢之路」—對俄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計劃構成明顯挑戰。目前莫斯科正在觀察這一切局勢。

俄中軍事合作從1990年開始以後,俄國開始允許向中國提供戰鬥機、最新的防空系統、反艦飛彈和潛艦來幫助中國滿足其國防需求,目前俄國賣給中國最先進的武器主要是S-400防空系統,但目前俄國的S-400防空系統圈已經涵蓋了土耳其、印度,後續也將有可能賣給越南,這體現了俄羅斯軍售體系的一個風險控管和商業利益的平衡。

中國在透過和俄國的軍事合作中,為發展自己的國防工業方面取得了進展,部分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竊取了俄羅斯的軍事技術,這也使中國正在減少對俄羅斯武器進口的依賴。通過掌握俄國的軍事技術,中國已經獨立進入世界軍火市場,與俄國進行全球軍火市場的競爭。

中國採購中程飛彈(宣稱為了對抗美軍)也對俄國領土構成了直接威脅,莫斯科現正在密切關注中國不斷擴大的洲際飛彈庫和在中國西部的軍事發展進度。俄國國內已經都明確認識到這數年來,俄國很明顯的刺激了中國的的軍事現代化,而且還傷及自身,俄國可能會失去許多軍工產品的銷售市場,包括中國市場本身。

在資訊戰合作方面,在習近平和蒲亭的領導下中國和俄羅斯雖然有相互的官方媒體合作,但在實際的資訊戰層面上俄中之間的價值觀和具體戰略仍然存在根本差異,但雙方知道這是分歧所以先暫時被擱置。

在社會文化交流層面,從武漢肺炎爆發開始,俄羅斯的反中情緒變得更加強烈,因為在疫情爆發以前,俄國社會就有比較強烈的反中情緒。俄國大眾並沒有因為蒲亭與中國走近而獲得實際利益。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與俄國的關係本身就很重要(請注意蒲亭對於美俄關係重要性的談話)。這種關係包含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戰略穩定、核軍備控制、網路安全和地區衝突。如果反中真的是美國核心第一利益,那美俄之間的互信合作對於全球反中體系的形成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蒲亭和習近平的關係對俄中關係的影響

基本上多數俄國專家認為,俄中關係牢固的戰略夥伴關係並不取決於蒲亭和習近平的個人關係的結果,而是取決於兩國客觀上的各自戰略自主的利益考量。雖然中國方面一直不遺餘力的積極塑造兩國領袖的成就。

但即使蒲亭和習近平在某一天皆下台,俄中關係的架構也基本上不會產生太多改變,俄中關係是否會惡化要看中國這邊哪一天會失控,但俄中關係的最佳時期已無法再更進一步超越,因為核心分歧利益問題基本上是無法解決的,這也是俄中關係本質上的基礎。

基於上述筆者所寫的內容,俄中關係幾乎沒有結成軍事同盟的可能性和必要,因為兩國的一系列利益分歧將會持續下去,但俄中將會維持在這種框架下的雙方的友誼關係進展,因為這也符合兩國各自戰略自主框架下的國家利益。俄中關係惡化對俄國來說,不僅可能會爆發全面的兩國衝突,並且還要犧牲俄國實實在在的能源經貿利益,而對於將俄國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的中國來說,這也將是一個壞主意,因為中國現在已在美方戰略觀念上被確定為是頭號對手,因此俄中關係穩定對中國來說也至關重要,這也導致中國相對的會在俄國議題上表現出克制和謹慎的態度。

本篇評論由於字數限制僅能探討俄中關係,並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