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醫學期刊《疫苗》反疫苗?!引發學者編輯辭職抗議潮

COVID-19 疫苗(圖/MarianVejcik/Flickr/Public Domain Mark 1.0)

〔本文由 Joyce Lin 與蕭良嶼共筆〕

最近有數位知名的病毒學家及疫苗學家憤而辭去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疫苗》(Vaccines)的責任編輯一職,以抗議該期刊在 6 月 24 日刊登一篇錯誤引用數據而做出「我們必須接受,每三人因接種(COVID-19)疫苗而達到預防死亡的同時,就會有兩個因疫苗而死的案例。」如此離譜結論的論文。為什麼知名期刊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是審查機制出了問題嗎?還是這篇論文作者有什麼特殊之處?

自該論文刊登以來,已經至少有 6 名知名科學家辭去《疫苗》期刊特約編輯或專欄編輯等職務,包括美國西奈山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教授、知名病毒學家克拉瑪(​Florian Krammer),以及參與牛津–阿斯特捷利康(Oxford-AstraZeneca)武漢肺炎疫苗研發小組、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的免疫學家伊爾(Katie Ewer)。

伊爾在電子郵件中提到:「這篇論文完全是亂用數據它一開始就做了(不正確的)假設,認為疫苗接種後所產生的死亡全都是因為疫苗所導致的。」「現在這種說法被反疫苗和反武漢肺炎說人士用來作為武漢肺炎疫苗不安全的證明。這種文章非常不負責任,居然還能刊登在專門研究疫苗的期刊上。」

另外一位同樣因該篇論文刊登而辭職的編輯是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疫苗學家佩托西斯哈里斯(Helen Petousis-Harris),她直言這篇論文是典型的「垃圾進,垃圾出」。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著名 HPV 疫苗研究與流行病學家,同時也是《疫苗》期刊的初任總編哈珀(Diane Harper)、澳洲墨爾本梅鐸兒童研究中心的免疫學家利奇亞帝(Paul Licciardi)、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呼吸病毒學家佩柯茲(Andrew Pekosz)等人都在這波辭職抗議行列。

引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疫苗》編輯辭職抗議潮的爭議論文〈COVID-19 疫苗安全性 —— 我們該重新思考政策〉
本篇論文作者為德國臨床心理學家、波蘭波茲南醫科大學醫學研究人員華拉克(Harald Walach)、德國雪維福特市(Schweinfurt)奧波狄那醫院(Leopoldina Hospital)的物理學家,專攻癌症治療中的生酮飲食的克萊門(Rainer Klement),以及荷蘭獨立數據科學家奧克瑪(Wouter Aukema)等三人。
圖/擷取自MDPI網站

由於數名重量級科學家辭職抗議的動作在醫學界引來宣然大波,直到 6 月 28 日晚間《疫苗》期刊正式發出對於該篇論文的嚴重關切聲明,強調該篇論文錯誤呈現 COVID-19 疫苗接種效力,且錯誤解讀數據,對於論文中提到「我們必須接受,每三人因接種(COVID-19)疫苗而達到預防死亡的同時,就會有兩個因疫苗而死的案例」的說法將這些死亡案例與疫苗效力做連結是錯誤而曲解的。直到 7 月 2 日該期刊正式下架該篇論文。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群沒有一人受過疫苗學、病毒學或流行病學的訓練,且都不是醫師,這三位作者的職業分別是臨床心理學家、專攻癌症治療中生酮飲食的物理學家和數據學家。而這篇論文的三位審稿者中有兩位是匿名,不但均未針對作者的研究方法提出任何實質性的批評,甚至在手稿中寫道:「這篇論文非常重要,應該要立刻刊登。」而唯一一位署名的審稿者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生物界面所負責人、同時也是生化系的系主任烏爾里希(Anne Ulrich),針對作者的分析她寫道:「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並且沒有方法上的缺陷…並且對結果做了必要的註解。」

這篇論文主作者是何許人也?

華拉克(Harald Walach)何許人也?他是德國臨床心理學家,目前自稱服務於波蘭波茲南醫科大學(Pozn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兒童醫院。當然,他不是醫生。

德國臨床心理學家華拉克(Harald Walach),非醫學博士,經常發表頗具爭議性的論文在醫學期刊上。
圖/The Homeopathy Research Institute (HRI)

他畢業於瑞士巴賽爾大學,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華拉克沒有醫學或免疫學背景,卻有一顆熱愛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的心。替代醫學到底是什麼?簡單說,凡是「自稱」有醫療效力,但憑藉目前生物科學方法找不到「有效」原因的療法,都屬於替代醫學,從巴哈花精、整脊、冥想正念、到順勢療法,無不屬於替代醫學。從科學史的觀點來說,替代醫學並非洪水猛獸,確實有可能某些物質或者操作真的有讓人們覺得比較舒服的能力,只是在目前科學的典範(paradigm)中無法證明其中原因,譬如針灸。或許在下一次科學典範轉移之後,不可解釋的事情就能被解釋了。

因此,我們不能只因為某人熱愛替代醫學,就說他是假科學的信徒。更有甚者,像是華拉克這麼聰明的人,早就從科學史研究中找到了自圓其說的方法。而正是因為他非常聰明,才能讓不具醫學跟免疫學背景的自己,跟其他同樣不具醫學跟免疫學背景的共同作者,把一篇研究方法有問題的論文登上了知名期刊《疫苗》。

過去曾有物理學家艾倫.索卡對後現代社會科學期刊惡作劇,投稿一篇煞有其事但其實內容毫無道理的量子物理文章結果竟通過學術審查而被刊登出來,這被認為是對人文社會科學嚴肅性的極大侮辱,世稱「索卡的惡作劇」(Sokal hoax)。然而三十年後,明明就有學術審查的《疫苗》期刊竟刊登了一篇反疫苗的期刊,內文貌似合情合理,但研究方法仔細看卻是問題極大,更可能讓誤信的民眾放棄施打疫苗而自損健康,卻沒有人會說這是自然科學或者醫學嚴肅性的失敗。

華拉克最新一篇論文是〈健康兒童配戴口罩與不配戴口罩時吸入二氧化碳的差異〉,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的小兒健康期刊《JAMA Pediatrics》上。當然,你猜得到他主張小孩不要戴口罩,而且他有小規模實驗背書,你要說他是在製造「壞科學」嗎?不,他每個科學步驟都有走過,怎麼可以這樣說呢?這是個玩轉期刊審查的男人,如果以為加長論文審查時間從兩週變成兩個月就能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想的太簡單了。他有個非主流的看法,而且他很會玩主流的遊戲 —— 你阻止得了嗎?

(若對這個主題有興趣,請看第二頁有更多該事件詳細內容)

Tagged:
About the Author

報呱專欄評論作家。
出身於法律訓練,興趣為社會學、政治學研究。
為堅定支持台獨的生理女性。

到Threads跟小嶼對話: threads.net/@petite.is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