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保協會主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協辦的「拜登時代下的台美關係展望」座談會,宋承恩於會中分析認為,過去川普對台政策確實讓台灣地位有所提升,而未來台美關係能否在川普打的基礎下繼續往前走值得關係,此外他也提醒得小心中國在台美關係議題上分化台派。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月9日發表聲明,宣布解除美台關係自我設限的規則。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也預定1月13日至15日訪問台灣。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誠摯歡迎與感謝,也高度感謝長期以來推動放鬆及解除相關限制的美國國會議員。中國外交部11日譴責美國,並稱無人可以阻止中國統一台灣,此外中國官媒也呼籲要對此作出報復。
挪威,這個自由民主的典範,從 2010 年開始,強行將境內台灣人居留證上的國籍從「台灣」改成「中國(Kina)」。不只如此,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擔任主席的挪威前政府衛生部門高層拉森(Bjørn-Inge Larsen) ,竟打斷多個國家支持台灣的發言。挪威為什麼如此懼怕台灣?一切當然都要從中國講起。
美中兩國緊張衝突持續攀升,不僅表現在美國對中國和香港的各種制裁,也表現在兩國在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及東中國海的對峙。最近歐洲智庫期刊《現代外交》從美中兩國在南中國海的對峙說起,做出美國沒落而中國崛起的結論。有別於歐洲觀點,美國民主黨公佈最新黨綱,不但刪除「一中政策」更載明支持香港自治,頗有與共和黨川普陣營搶奪「反中/抗中」大旗意味。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共和黨議員泰德.約霍(Ted Yoho)7 月 29 日正式向眾議院提出《預防台灣遭侵略法草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授權美國總統在台灣遭受中國武力攻擊時,以美國武力回應,並提出其他的增進台灣安全合作建議事項。本文將分析本法之政治戰略意義。
日(18)前,中國與緬甸政府簽立聯合聲明,在聲明中提及到,緬甸將遵循一個中國原則,認為台灣、西藏、新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
先前引發全球台灣人關注的德國國會《台德建交請願案》,已經於 2019 年 12 月 9 日在德國柏林正式舉行公聽會。這次的請願案是由德國一位退休的海洋生物學家克羅茲堡(Michael Kreuzberg)率先提出。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認識任何的台灣人,單純只是因為他的前半生是在東德渡過,深深體會生活在專制體制下的痛苦。出於一種單純的正義感,他認為德國承認一個專制的中國,但是卻不承認民主的台灣是非常荒謬的。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