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版國家安保戰略大轉向:強調韓美日合作以應對北韓威脅 by 陳怡菱2023-06-092023-06-09 韓國尹錫悅政府在 6 月 7 日發布了外交、安全最高政策指引「國家安保戰略:自由、和平、繁榮的全球中樞國家」。相較於文在寅前政府於 2018 年公布的戰略文件中,對北韓採綏靖政策,新版戰略對北韓明確指出其「核武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最優先的安全威脅」。同時明確提出加強韓美日安全合作以應對北韓威脅的目標。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美中對話是印太安全的第一道護欄 by 張東和2023-06-072023-06-07 美、加兩國軍艦於 6 月 3 日穿越台灣海峽,行駛自由航行權,中國「蘇州號」052D 驅逐艦以超車方式,加速切入美軍柏克級飛彈驅逐艦「鍾雲號」(USS Chung-Hoon, DDG-93)前方,中艦與美艦距離只有 137 公尺,造成局勢緊張,中國的意圖企圖將台灣海峽內海化,宣示不屬於自己的主權,以對抗各國對於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權的主張。
共軍近距離逼近美艦 白宮:中國日益挑釁恐釀傷亡 by 林志鴻2023-06-062023-06-06 美國與加拿大軍艦執行聯合穿越台灣海峽任務期間,一艘中國軍艦一度與美軍飛彈驅逐艦鍾雲號相距不到 150 碼。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譴責北京在台海與南海行動日益挑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聲稱,這是美方滋事挑釁在前,中方依法依規處置在後。國防部表示,中共應尊重自由航行權,避免過度挑釁,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安全。
對抗北韓 韓國過半民眾支持韓日軍事同盟 by 陳怡菱2023-06-062023-06-06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於 6 月 4 日訪問新加坡時與韓國國防部長李鐘燮進行了會談。兩位防衛相就韓國海軍艦以射控雷達照射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的問題達成共識,同意加快協商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雖然韓國方面仍然維持否認進行照射的立場,但在北韓持續進行飛彈試射的情況下,日本決定優先強化防衛合作,而非追究事實真相。
美俄拉鋸戰略核武條約義務 盼避免美俄中三方核武軍備競賽 by 王雪俐2023-06-042023-06-04 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簽訂於 2010 年(隔年生效),效期 10 年,可延期 5 年,旨在緩解冷戰軍備競賽並降低核武戰爭風險,現在因為烏克蘭戰爭衝突,正面臨崩解。今年 2 月,蒲亭片面宣布暫停條約,美國則表示,作為對俄羅斯「持續違反」條約的回應,美國將停止按照條約向俄羅斯發送通知,這當中包括飛彈及發射位置。
破解俄國敘事》莫斯科遭無人機攻擊 蒲亭藉機大做文章 by 李 運理2023-06-032023-06-03 近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無人機攻擊大幅增加,根據 5 月份的數據,俄國便已對基輔發動 21 次的空襲,相較於 1 月僅有 3 次的紀錄,頻率明顯上升。對比烏克蘭受到的頻繁攻擊,俄國在幾次烏克蘭反擊時卻刻意地大做文章,凸顯出克林姆林宮的不單純的企圖心。
香格里拉對話 美防長呼籲中國應與美方進行溝通 by 李晏蓉2023-06-032023-06-07 第 20 屆「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在新加坡舉行,聚集來自亞太、歐洲與北美等地區的國防部長、軍事將領、資深國防官員,以及企業領袖與安全專家,共同討論關鍵的安全挑戰。 其中,由於美中關係正處於數十年來最低點、中國又在先前拒絕美國提出在場邊舉行雙邊會的提議,因此本次美、中防長互動備受關注。
六四 34 週年》各地掀起聲援浪潮 陸委會呼籲中共正視錯誤 by 李晏蓉2023-06-032023-06-03 1989 年 6 月 4 日,中共於天安門廣場殘暴鎮壓倡議政治改革的學生和群眾,如今「六四事件」屆臨 34 週年,中共仍拒絕面對歷史事實,甚至對於「六四事件」的言論加以管控。 陸委會表示,中共在標榜所謂「現代化治理」的同時,應勇於面對、反省「六四事件」的歷史錯誤,早日公布事實真相、推動政治改革,落實保障人民基本人權。
北約秘書長:所有盟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俄羅斯無權置喙 by 張東和2023-06-022023-06-05 今(2023)年 6 月 1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造訪挪威奧斯陸,參加在 7 月北約峰會前召開的非正式部長會議。期間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與布林肯在雙方會談後的記者會明確表達:加強支持烏克蘭,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關係深化!《台美21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今晚簽署 by 江 珀石2023-06-012023-06-01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今(1 日)上午宣布,台美雙方將在台灣時間 1 日晚間 10 時(華府時間 1 日上午 10 時),於華府簽署「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的首批協定(first agreement)。此倡議為台美雙方自 1979 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也象徵雙方在未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踏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