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65) { ["paged"]=> int(12) ["tag"]=> string(4) "nato" ["error"]=> string(0) "" ["m"]=> string(0) "" ["p"]=> int(0) ["post_parent"]=> string(0) "" ["subpost"]=> string(0) "" ["subpost_id"]=> string(0) "" ["attachment"]=> string(0) "" ["attachment_id"]=> int(0) ["name"]=> string(0) "" ["pagename"]=> string(0) "" ["page_id"]=> int(0) ["second"]=> string(0) "" ["minute"]=> string(0) "" ["hour"]=> string(0) "" ["day"]=> int(0) ["monthnum"]=> int(0) ["year"]=> int(0) ["w"]=> int(0) ["category_name"]=> string(0) "" ["cat"]=> string(0) "" ["tag_id"]=> int(1109) ["author"]=> string(0) "" ["author_name"]=> string(0) "" ["feed"]=> string(0) "" ["tb"]=> string(0) "" ["meta_key"]=> string(0) "" ["meta_value"]=> string(0) "" ["preview"]=> string(0) "" ["s"]=> string(0) "" ["sentence"]=> string(0) "" ["title"]=> string(0) "" ["fields"]=> string(0) "" ["menu_order"]=> string(0) "" ["embed"]=> string(0) "" ["category__in"]=> array(0) { } ["category__not_in"]=> array(0) { } ["category__and"]=> array(0) { } ["post__in"]=> array(0) { } ["post__not_in"]=> array(0) { } ["post_name__in"]=> array(0) { } ["tag__in"]=> array(0) { } ["tag__not_in"]=> array(0) { } ["tag__and"]=> array(0) { } ["tag_slug__in"]=> array(1) { [0]=> string(4) "nato" } ["tag_slug__and"]=> array(0) { } ["post_parent__in"]=> array(0) { } ["post_parent__not_in"]=> array(0) { } ["author__in"]=> array(0) { } ["author__not_in"]=> array(0) { } ["search_columns"]=> array(0) { } ["ignore_sticky_posts"]=> bool(false) ["suppress_filters"]=> bool(false) ["cache_results"]=> bool(true) ["update_post_term_cache"]=> bool(true) ["update_menu_item_cache"]=> bool(false) ["lazy_load_term_meta"]=> bool(true) ["update_post_meta_cache"]=> bool(true) ["post_type"]=> string(0) "" ["posts_per_page"]=> int(10) ["nopaging"]=> bool(false) ["comments_per_page"]=> string(2) "50" ["no_found_rows"]=> bool(false) ["order"]=> string(4) "DESC" } ???INDEX
德國軍隊(圖/U.S. Army photo by Sgt. Kris Bonet, 24th Press Camp Headquarters/public domain)

僅援助烏克蘭頭盔和野戰醫院 德國遭波羅的海及東歐各國砲轟

歐洲籠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陰影之下,德國作為歐盟和北約的重要盟國,卻拒絕提供烏克蘭致命性武器,也不允許愛沙尼亞向烏克蘭提供舊的德製榴彈砲,最終只提供烏克蘭五千副頭盔和一座野戰醫院。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指出,俄烏若爆發戰爭,將不只是烏克蘭的戰爭,而是在烏克蘭開打的歐洲之戰,各國都屬利害交關,他敦促德國改變當前的消極態度。

February 3, 2022


美籲公民離開烏克蘭 歐盟暫不跟進​

俄羅斯陳兵烏克蘭邊境,整個歐洲乃至跨大西洋兩岸都籠罩在戰爭烏雲之下,但戰爭風險究竟有多大,始終眾說紛紜。上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俄羅斯有可能突然發動攻擊,並於之前的週日(1 月 23 日)下令美國駐烏克蘭使館人員家屬離境,此外也敦促美國公民儘速搭乘私人飛機或商業航班離開烏克蘭。

January 27, 2022


德國不提供烏克蘭武器 海軍首長因「尊重蒲亭」失言下台

英國外相特拉斯(Liz Truss)表示,俄羅斯有意扶植親俄政權,以取代當前的烏克蘭政府,她表示這是以英國的情報評估為基礎,但並未透露情報來源。特拉斯並且指出,俄羅斯方面的首選可能是親俄的納西黨領袖,曾任議員的穆拉耶夫,該黨目前在烏克蘭國會並無席次。若特拉斯所言屬實,那麼俄羅斯試圖顛覆烏克蘭顯然遠超過外界的想像。

January 24, 2022


三十年來最高戰爭風險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與否受矚目

上週波蘭外長拉奧(Zbigniew Rau)向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共 57 國使節發表談話,強調歐洲正處於近三十年來戰爭風險最高時刻。拉奧的發言正值歐美各國為俄羅斯-烏克蘭-北約組織僵局進行第三輪外交折衝之際,雖然並沒有明指戰爭風險來源為俄羅斯,但言下之意非常明白。

January 20, 2022


俄烏危機當頭 波蘭否決媒體管制法案換取對美關係和睦

本月中(12 月 17 日)波蘭國會匆促通過一項法律,對外國公司持有的媒體收緊控制,被認為是衝著美國 Doscivery 所經營的 TVN24 新聞頻道而來,這不僅在波蘭國內引發民眾抗議,認為威脅到波蘭的媒體自由,並要求總統杜達(Andrzej Duda)對這項法案動用否決權,也在華沙和華府之間引發一定程度的緊張。

December 30, 2021

俄烏邊境危機降溫?美俄總統熱線:就敏感話題展開商談

12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蒲亭視訊通話,就烏克蘭邊境情況交換意見,對話長達兩個小時。根據會後白宮釋出的消息,拜登向蒲亭提出警告,表示俄羅斯若入侵烏克蘭,美方將會介入,蒲亭則要求北約保證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組織。

December 9, 2021


路透社:​烏克蘭若遭入侵 須苦戰等待西方援軍

俄羅斯軍力集結在烏克蘭邊境,許多相關人士出聲警告戰爭一觸即發的可能。週二(11 月 23 日)路透社就可能爆發的烏俄戰爭發布一份問答,說明分析戰爭可能帶來的影響。不過路透社指出,訪問過十數名消息人士之後,綜合而言,似乎大家都不認為戰爭會在近期爆發。

November 25, 2021


陳兵邊境、外交降級 俄中持續對歐美進行壓力測試

立陶宛不顧中國抗議,允許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之前的週日(11 月 21 日)中國指責立陶宛「毀棄政治承諾」,宣布與立陶宛外交降級。立陶宛外交部旋即對中國將兩國關係降至代辦層級「表示遺憾」,並稱立陶宛依舊謹守「一個中國」原則,只是立陶宛也有權利和台灣發展經貿關係。

November 22, 2021


不能總靠美國北約 歐盟公布《戰略方針》建軍計畫

歐盟東部邊境因為難民問題而陷入危險的僵局。歐盟指控白俄羅斯故意放縱引導中東難民過境,製造歐盟東部的壓力,是一種「混合式攻擊」(hybrid attack)。難民在寒冷天候與糧食不足的情況下野地紮營,更讓歐盟陷入人道主義的困境,上週難民試圖突破封鎖線,迫使波蘭邊境武力出動催淚彈和水柱來驅離。

November 22, 2021


​歐盟、北約、華府:俄羅斯若入侵烏克蘭將有嚴重後果

繼上週英國國防參謀長卡特(Nick Carter)提出警告,認為西方世界可能與俄羅斯爆發戰爭,北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也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有「不尋常的大規模」增兵活動,已經持續數週之久,他敦促俄羅斯儘速將其邊境軍事活動透明化,以消解外界的疑慮。

November 18, 2021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