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於今(2)日共同舉辦「為和平而戰─成形中的台美日同盟」座談會,並邀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博士、台灣黑熊學院何澄輝執行長、台灣制憲基金會宋承恩副執行長、台灣教授協會陳俐甫會長與會。
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以目前還在進行的俄烏戰爭中的烏克蘭作為借鏡,認為烏克蘭之所以能夠抵禦俄羅斯至今,除了他國的援助以外,最重要的在於烏克蘭人民堅強的抵抗意志,以及在戰爭爆發前所做的準備。
何澄輝語重心長提到,儘管美、日、G7 國家欲維持台海和平這樣的外部國際環境有利情形之下,最終台海問題的衝突核心仍在於台灣。所以其實更關鍵的會是「台灣的抵抗意志」。何澄輝直言,倘若台灣方面的態度或是為戰爭所做的準備是薄弱、不堅定的,那麼就甭談什麼台美日同盟了。
借鏡烏克蘭
而如果要談及台灣防衛,我們可以借鏡烏克蘭,從現在還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來看。何澄輝強調烏克蘭之所以能夠抵禦強大的俄羅斯,關鍵點在於抵抗意志,以及發生武力衝突之前的各種相關準備。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局勢下,軍事方面的議題是大多媒體所關注的焦點,包含烏克蘭在 2015 年之後進行的一系列軍事改革,北約、美國對烏克蘭軍事力量的再改造,使其擁有現代化作戰能力的部隊等。
由於民心士氣的堅定,尤其是抵抗意志的堅定,讓烏克蘭能夠抵抗到現在,而抵抗意志的根基是來自於整體社會承受戰爭風險及能力的提升,也就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社會韌性提升的部分。
何澄輝提到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初期,俄軍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只有幾十公里的狀況下,基輔的麵包店一天還能營業 6 小時,包含醫院、消防隊、警察局、政府機關等公共機關照常運作,在戰火未波及的地區,銀行 ATM 仍然可以領到現金。在戰火下社會機能持續運作對穩定民心有極大的貢獻。
這些不會是憑空出現的,是在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烏克蘭對於俄羅斯滲透烏東抱有戒心,因著烏克蘭人民堅強的抵抗意志、再加上民生基礎設施的運作、經濟金融方面等長期的準備才有的結果,儘管這次戰爭比預期來得要快,仍有準備不足的地方。
烏克蘭民防「國土防衛部隊」維持後方穩定
何澄輝認為除了軍事以外,還有民防體系的準備也很值得台灣思考與借鏡。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的主要力量是來自於正規軍、國民警衛隊,還有一個目前受到矚目的「國土防衛部隊」(TDF)。國土防衛部隊的職能在於民防、治安以及準軍事方面,是一個由烏克蘭人民志願加入的組織,18 歲以上 65 歲以下、不分性別,經過申請,通過體能、心理測驗後,在假日接受訓練,工作之餘承擔相關防衛義務。這個民防體系有一個原則是在地招募、在地培訓、在地防禦,他們在戰時的任務並不是讓平民直接拿槍上戰場,而是持續穩定運作地方的社會機能,維持治安、防止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第五縱隊的破壞。這使得烏克蘭軍隊在面對敵人入侵時,可以集中精力在前線作戰而不需要擔心後方的穩定。
70 多年來,台灣一直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下,然而也因為這 70 多年來台灣本土沒有實質受到戰火波及,所以多數人缺乏對戰爭的想像和準備。雖然台灣的軍事部門有所謂的建軍備戰,但民間、非軍事的政府部門對於戰爭風險的管控和準備相對而言是相當的不足。
民防預算被地方政府用來綁樁
台灣現有的民防體系,像是民防總隊這樣的組織在戰時的指揮官是由地方首長擔任,相關的訓練經費也來自於地方政府。何澄輝指出全台的民防經費支出不足,且經費的分配和執行也很不合理,以台北市為例,(2022 年度)一年 2476.1 萬的經費當中,只有 4.1% 用在裝備及訓練,其他 9 成都用在交際、聯誼、餐敘的支出。而那佔 4.1% 經費的訓練,其內容也很不合理,請來的講師所傳授的是一些養生、人生哲理等,與我們所理解的民防訓練相去甚遠的內容。
現代社會面臨各種風險,在發生戰爭或是大型災變的時候,容易演變為複合型的災害,需要有專業人士或是受過訓練的人員來維持民生基礎設施的運作,這是民防系統的責任。但是因為長期以來對於民防的不重視,民防經費被地方政治人物用來當成綁樁的財源。
民眾不知道去哪避難
另外,我們從演訓當中也能發現到一些問題,正如軍隊有軍事演習一樣,民防也需要演練,目前民防以民安演習的名稱在執行,看起來很有組織,也照表操課,似乎執行得非常好,但何澄輝表示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它與一般民眾的生活距離很遠。例如說遭到飛彈攻擊,除了施放空襲警報以外,一般民眾其實不知道要如何迅速、安全的撤離到避難設施,甚至是大家也不曉得離自己居住地、工作單位最近的避難設施在哪裡。
儘管台灣有非常多的避難設施,但是設施內部事實上欠缺了相關設備和物資,何澄輝提出質疑,這些無足夠配套的避難設施,在發生災變時可能無法承擔避害的機能。何澄輝也舉例,豪宅帝寶的地下停車場也是政府公布的避難設施,但是在戰爭爆發時,我們可以進去避難嗎?這實際上欠缺檢視和演練。
一般在地緣政治上的評估,台海的戰爭風險比烏克蘭還高,我們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改善和提升。去年底蔡政府宣佈「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將役期恢復到一年,也納入了民防改革。這項兵力結構調整方案,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主戰部隊、守備部隊、民防系統、後備部隊,特別把民防系統獨立出來,是一個好的開始。
調整兵力結構
建立四大防禦區塊,賦予各部隊及系統明確的任務,而且能夠相互支援,發揮總體戰力,也可針對不同任務,施以不同強度、專業技能的訓練,使訓練更紮實、更專精、更有效率。
1. 主戰部隊:以志願役軍人為主,發揮專業的訓練、精銳的戰力,守護國家安全第一線。
2. 守備部隊:以義務役為主,主要負責國土守備、重要軍事與民間設施防護,並支援主戰部隊、協助民防工作。
3. 民防系統:由保安警察、地方政府轄屬民防團隊、替代役組成,支援軍事作戰,維持救災、醫療、治安維護、工程搶修等,確保社會持續運作。
4. 後備系統:以退役的志願役充實主戰部隊,退役的義務役充實守備部隊為原則,於戰時,動員後備軍人,支援主戰跟守備部隊各項作戰,並且負責城鄉守備的任務。
(引用自行政院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
黑熊學院對民防的建議
何澄輝表示黑熊學院作為一個民間關注民防議題的團體,希望向政府提出以下建議:
① 民防體系納入兵力調整方案,所謂民防役的訓練內容應更貼近社會面臨現代戰爭可能遭遇的挑戰,著重於提升直接、有效應對重大災變和戰爭的能力,例如:救護、防災避難、保衛及維護基礎設施、災民收容中心的開設及維持等。
② 兵力調整方案明確規定國軍地方守備部隊肩負支援民防系統運作的重要任務,為了與民防系統對接,其訓練內容也應包含相應上述救護、防災等專業技術。反之,民防也應具有守備部隊的軍事技術基礎能力。守備部隊和民防系統需要更多的技術協作訓練。
③ 兵力調整方案還有許多民間力量沒有被納入民防計劃當中,包含非志願役的女性、已除役的民眾。在俄烏戰爭中,有 9 成民眾碰不到武器,但戰爭影響所有居民,是整體社會在承受損失。要提升社會韌性需要讓各階層、民間、非軍事部門被納入一起應對戰爭風險及威脅。
面對戰爭風險最好的方法
何澄輝說黑熊學院提出相關倡議、關心具體民防技術及制度改革的初衷就是為了要保衛我們的土地和人民。台灣不會主動發動戰爭,而面對戰爭風險唯一且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準備」,台灣民眾越有堅強的抵抗意志、準備做得越充足,戰爭的風險就越低。反之,利用所謂兩岸一家親、和平協議就想要換取和平,不僅是屈辱的、還可能面臨比戰爭更嚴峻的風險。
《為和平而戰─成形中的台美日同盟》報導:
賴怡忠:台海議題已國際化 台灣防衛意志是國際觀察重點
宋承恩:國防授權法揭示美國強化台灣國防的明確決心
陳俐甫:美國積極對台軍售 台灣切勿呆坐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