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5)日為解嚴 36 週年紀念日,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監察院長陳菊等人上午視察「原國防部臺灣軍人監獄—前促轉會審定之不義遺址」的新店戒治所,期許透過這些歷史現場的保存與活化,提醒民眾共同的過去,並守護今日的民主自由。
新店戒治所過去是「國防部臺灣軍人監獄」,是台灣於 1949 年 5 月 19 日宣布戒嚴後,長期監禁思想異議人士的政治監獄。許多民主前輩,包括創辦《自由中國》的雷震,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黃信介、姚嘉文、張俊宏等,都曾經被關押在這裡,去年經由促轉會審定為不義遺址。這是目前審定的 42 處不義遺址中,使用時間最長、最久的場所。
▌囚禁政治犯最長時間的監獄 環境之惡劣、部分政治受難者喪命於此
國防部臺灣軍人監獄(新店軍監)於 1950 年代,為應付白色恐怖大逮捕中,臺北軍監空間的超收情況而改遷至現址,從 1952 年起至 1987 年長達三十五年的使用紀錄,使新店軍監成為囚禁政治犯時間最長的監獄。
根據受難者證言,軍監管理嚴苛、經常凌虐刑求人犯,且軍監超額收押受刑人,1,800 人的容納量,卻收 2,411 人,超收三成之多,其中政治犯就佔 870 名。超收所造成的空間擁擠,導致監房環境惡劣、人滿為患,連洗澡用的潮濕水槽,都成為睡覺所在地。
除了監房環境惡劣,軍監的外役工場也多為鐵工、翻砂、車床等重勞動的外役作業,受刑人遭剝削其勞動力、伙食還不時見石子、菜蟲,宛如餿水一般,只能藉由家中寄來的金錢,購買獄方到牢籠門口兜售的食物、水果,以利獄所人員從中牟利。
此外,軍監設有「慎獨室」(單人禁閉室、反省房),只有二尺寬的空間,受刑人「違規」重者,將遭加手銬腳鐐關入,政治犯稱為「黑房」,是一種幽閉恐懼的處置手段。而軍監內的醫務室也未達到救治目的,病房將所有病況者全無隔離關在一起,病人吐的血也不消毒沖洗,交互感染下,部分受難者便直接病死獄中。
▌蔡英文:期許台灣的轉型正義能持續推動,將不義遺址轉化為教育基地
蔡英文致詞時提到,解除戒嚴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長達 38 年的戒嚴,實施黨禁、報禁、海禁,限制人民言論自由,是生活在民主自由社會的年輕世代,難以想像的年代。
蔡英文說,「國防部臺灣軍人監獄」嚴重超收人犯,環境惡劣,許多民主前輩身心都遭受極大的考驗。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堅持信念,不向威權低頭,令人敬佩。
蔡英文表示,如今此地已審定為不義遺址,不義遺址就是要指認出這些在威權統治時期,侵害人權的空間場所,並加以保存、活化。往後走進這些歷史現場,就能被提醒台灣共同的過去、提醒要守護今日的民主自由。
蔡英文也期許台灣的轉型正義能持續推動,並將不義遺址轉化為教育基地。除了妥善保存這些歷史現場,也要以創意、多元的規劃,讓更多民眾實際走訪不義遺址,認識歷史、了解真相。
蔡英文強調,藉由對歷史和真相的了解,才能追求正義、促成和解,讓台灣走出威權的陰影,成為一個更自由、民主,並能保障人權、實踐社會正義的國家。
▌陳菊:不義遺址是人權教育非常重要的場域,保留空間才能詮釋故事
陳菊表示,多少台灣的菁英,多少台灣當年追求自由民主的很多前輩,就在這裡哭喊受苦受難,故她來到此處心情很嚴肅,也有若干的意義與憂愁。
陳菊說,戒嚴時期,無論軍人或平民都須接受軍事審判,根據政治檔案揭露,共有 2 萬 2,000 多人被迫接受軍事審判,其中 1,000 餘人直接槍斃,且這個戒治所在戒嚴期間並不人道,利用軍人受刑人監視管理非軍人的良心犯,造成互相猜疑與紛亂。
陳菊強調,戒治所這不義遺址是台灣人權教育非常重要的場域,台灣今天的民主,是許多前輩犧牲、受苦而來,而保留空間才能詮釋故事。
陳菊也呼籲國家人權委員會跟教育部在既有課綱基礎上,持續推動、落實轉型正義教育,讓世世代代都知道,台灣民主是一代代不斷努力追求才有今天,必須持續珍惜、守護。
陳菊引述已逝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話「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她表示,雖然在此服刑的政治前輩陸續過世,但還有若干人仍持續關注台灣的轉型正義,期待轉型正義能持續落實。
參考資料:
不義遺址資料庫 國防部新店監獄(新店軍人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