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日開展: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聚焦威權統治下的電影審查歷史,回顧當時的電影檢查主題、異色電影、政宣電影及新電影,帶領觀眾重新記憶這段被遺忘、卻劇烈衝擊電影創作的特殊歷史。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為了紀念鄭南榕捍衛言論自由的精神,2016 年民進黨政府將 4 月 7 日定為言論自由日,國家人權博物館也選擇在今(2021)年的言論自由日,舉辦「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邀請社會大眾共同回顧,台灣在威權體制之下的崎嶇創作之路。

1989 年 4 月 7 日清晨,為逮捕黨外政論雜誌《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警察向雜誌社發動攻堅行動,堅決抵抗威權的鄭南榕,最後選擇在總編輯室點燃汽油,自焚殉道,以生命捍衛言論自由,為了紀念鄭南榕的精神,2016 年民進黨政府將 4 月 7 日定為言論自由日。

鄭南榕於1987年組織「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平反二二八事件。
(圖/鄭南榕基金會網站)

國家人權博物館選擇在今年的言論自由日,舉辦「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這場特展將帶領大家認識威權統治時期臺灣的電影審查歷程,展出大量電影檢查史料,包過「 五〇和六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七〇和八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紀」等主題,戰後電影審查檔案首度大公開!完整呈現臺灣「剪出來」的電影審查歷史,以電影的視角陪伴大家反思言論自由的可貴。

鄭南榕創辦的「自由時代雜誌」在發行幾期之後,多數期刊封底都有這個顯著的符號意象,大嘴巴象徵1980年代戒嚴體制下噤不了的自由言論,牢籠與繩索象徵追求自由的渴望 。 (圖/鄭南榕基金會)
鄭南榕創辦的「自由時代雜誌」在發行幾期之後,多數期刊封底都有這個顯著的符號意象,大嘴巴象徵1980年代戒嚴體制下噤不了的自由言論,牢籠與繩索象徵追求自由的渴望 。
(圖、文/鄭南榕基金會)

根據國家人權博物館的說明,本次邀請2020金典獎《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作者蘇致亨擔任策展人,聯合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展出大量電影檢查相關史料,重新檢視大家熟悉的電影記憶,反省戒嚴時期電影。

展覽以數個單元引導民眾認識威權統治時期的電影審查歷程,包括:「五〇和六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七〇和八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紀」等展示主題,述說過去的電影檢查,導致電影創作受到壓迫,再到1970、80年代電影檢查,主掌機關的沿革與影人抵抗,直至解嚴後的轉變。

特展資訊:
▌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展 期|2021/4/7~2021/12/12
時 間| 9:00-17:00 (週一休館)
地 點|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 美工工場
地 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參考資料:
國家人權博物館
鄭南榕基金會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