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育和】棄置我身,唯求倖存:卡夫卡逝世百年 by 蕭育和2024-07-012024-07-01 卡夫卡(Franz Kafka),一個布拉格猶太人,受聘於保險公司擔任副主管職。日後以作家身分,在身後聞名於世的他,活了 40 年又 11 個月,在異國他鄉度過約 45 天,見過三次大海:北海、波羅的海與亞得里亞海,並見證過一次世界大戰。1914 年 8 月 2 日的日記中,卡夫卡寫下「德國已向俄國宣戰,下午游泳學校」,一種典型卡夫卡式的方式,紀錄了歐洲的劇變。
【蕭育和】六四如何奠定中國共產黨的黨本? by 蕭育和2024-06-042024-06-04 如今被中國官方定名為「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民間暱稱「535」的事件,是從追悼胡耀邦開始的。胡耀邦因為「改革開放」引發的政治路線衝突,極為不體面的被下台。就在他過世僅僅三天後的4月18日,北京大學與北京經濟學院的學生在人們大會堂東門靜坐,並提出了七點要求。在改革開放上意見並不一致的鄧小平與陳雲,在六四之後迅速連成一線,並聯手奠定了往後中共的黨本原則。
無處可逃:天朝狩獵場中的東突穆斯林 by 蕭育和2021-01-252021-01-25 本文譯自 The Digital Enclosure of Turkic Muslims,原文刊登於 Society & Space,作者達倫拜勒(Darren Byler)現為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亞洲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拜勒長期於新疆進行民族學誌田野考察,他的研究指出,中國在新疆的監控部署,可以類比作資本主義發展歷程中的「圈地」階段:資本家得到國家支持,以暴力驅逐在地住民,取得資本主義初期發展所需的土地以及無產勞動力。
如何應對中國挑戰?美國國務院報告書的十項建議 by 蕭育和2020-12-082020-12-08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畫辦公室(Office of Policy Planning)於 2020 年 11 月發表了《中國挑戰面面觀》(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研究報告。以下翻譯為報告書的結論「鞏固自由」(securing freedom)一節。
【蕭育和】「永遠消滅中國在東突厥斯坦領土上的統治」是唯一出路:七五事件11年後 by 蕭育和2020-07-052020-07-05 東突的命運不僅僅攸關於東突人民,如果不阻擋中國帝國治理術的擴張,那麼,這座困住維吾爾人「沒有圍牆的監獄」,遲早,或者說已經網羅所有被迫與中國「結對認親」的周邊民族。1945年1月5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委員會通過九項宣言,宣言主張「建立一個真正自由與獨立的共和國」,而為此,必須「永遠消滅中國在東突厥斯坦領土上的統治」。
【蕭育和】慎微、強勢、保守、專業 —— 蔡英文總統就職文告的四個姿態 by 蕭育和2020-05-232020-05-23 一份重要的政治文告是否稱職,往往取決於文字的細膩程度。比如說,蔡英文的文稿幕僚肯定不會把「中華民國可以很團結,台灣可以很安全」寫成「台灣可以很團結,中華民國可以很安全」;選擇使用「台灣人」還是「台灣人民」對於讀者(特別是獨派)的感受也不一樣,細心敏銳的讀者應該不難意識此中區別。本文將剖析蔡英文總統 520 就職演說,究竟這份文告訴求的對象是誰?讓誰滿意的就職演說?
阻擋中國對台「新陣型」成形:2020大選對台灣的重大戰略意義 by 蕭育和2020-01-082020-01-08 2020 的總統與國會大選對台灣民主的命運,乃至於台灣獨立的未來而言,都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1972 年美國尼克森總統訪中,宣告美中關係正常化,兩岸關係進入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所說的「七二年體制」,一方面它確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代表權,另一方面也確認了兩岸關係「和平解決」的美國方針,這意味著不能讓兩岸之間的軍力失去平衡。因此,透過美國的介入,維持兩岸實質的分裂,在兩岸之間達成和平的解決協議之前,從外部支持台灣實質上獨立。
當流水匯聚成洪:論香港當前情勢 by 蕭育和2019-10-09 中山大學學生會在9月30日起於西子灣隧道口設置「連儂隧道」,由於高雄市政府介入干預,「連儂隧道」在10月7日晚間落幕。學生們用歌聲歡送「連儂隧道」,大家以手機的燈光照亮隧道,也照亮台灣與香港,中研院學者吳叡人受邀演講。 吳叡人強調,台灣與香港同被中國壓迫,「唇齒相依、共同命運」,就這個角度,香港就是台灣,台灣就是香港,台灣的連儂牆就是與香港共同對抗中國的戰場。
網路空間中的嚇阻 Deterrence in Cyberspace by 蕭育和2019-08-252019-12-07 要理解網路空間中的嚇阻,常常不很容易。這是因為我們對嚇阻的想像仍然深困於冷戰:一種對核武攻擊,以核武手段進行大規模報復的威脅。而對於網路空間的嚇阻,嚇阻犯罪是更好的類比:政府只能不甚完美地阻止與預防。
「讚爭」至死:一場無形的戰鬥早就開始 by 蕭育和2019-08-20 《讚爭》(LikeWar)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古騰堡革命」,它的副標題「社群媒體的武器化」,這至少可以從三個意義上來理解: 一、社群媒體已經成為實際軍事衝突戰場的延伸; 二、網路與社群媒體自身也成為一個足以造成現實效應的真實戰場,而這個戰場有它自己的一套法則; 三、社群媒體同時也是一個能將個體的偏好與動態數據化的科技,社群媒體的武器化意味著國家能藉由類似科技的掌握,來進行社會控制,這已經不再是反烏托邦小說的情節,在沒有自由民主體制制衡的威權國家,它甚至是已經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