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呱世界新聞選摘@歐+非洲(2019/07/01-07/07)

歐盟要職可能由女性出任

六十年來頭一遭,歐盟執委會主席和歐洲央行總裁兩大要職可能由女性接任——在徹夜長談之後,歐洲高峰會於 7 月 2 日建議由 60 歲的德國國防部長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出任執委會主席,由 63 歲的法國貨幣基金董事總經理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出任歐洲央行總裁。若是提案獲得歐洲議會通過,將打破歐盟清一色由男性主導的局面。

范德賴恩的提名在歐洲各國廣受支持,卻在她自己的國家受到幾乎是各黨派一致的阻力。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國會議員舒爾茲(kritisierte Martin Schulz)稱范德賴恩是「歷來最軟弱的部長」,而這並不只是她個人意見。五月的施政滿意調查顯示范德賴恩的滿意指數為 -123,「很不滿意」的比例高達 59%,「很滿意」的比例卻只有3%。

拉加德也同樣不受法國國人支持,被譏為既非經濟學家,也無銀行專業,歐盟高峰會的選擇被指為是不重專業的政治決定。在被提名之後,歐洲財經界普遍對於將歐元的前途交給拉加德表示疑慮,更何況拉加德本人明白承認並非銀行專業。荷蘭新聞甚至直陳歐洲央行總裁是全球最重要的職務之一,每一張歐元紙鈔上都必須出現總裁的大名,按照歐盟憲法,這樣的職務必須由「在貨幣或銀行領域享有卓著聲譽和專業的人出任」,言下之意拉加德並不符合規定。

這兩項備受矚目的人事案還在等待歐洲議會的投票多數決確認。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02    The Guardian   Women to head top EU institutions for first time(首度由女性領導歐盟機構)
2019/07/03    Der Spiegel Das halten die Deutschen von Ursula von der Leyen(德國人對范德賴恩的看法)
2019/07/03    Le monde Christine Lagarde, choix controversé à la tête de la BCE(拉加德,歐洲央行的爭議人選)
2019/03/07    NOS Is de euro bij ‘niet-super-duper-econoom’ Lagarde in goede handen?(歐元在「非頂級經濟學家的拉加德手中」會好嗎?)
2019/07/03    CNN Ursula Von Der Leyen and Christine Lagarde win top EU jobs after marathon talks(馬拉松長談後范德賴恩及拉加德贏得歐盟頂級職務)

剛果​非法採礦問題引發國際關切​

六月底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發生柯威齊(Kolwezi)地區銅鈷礦場坍塌意外,造成 43 名非法礦工死亡的慘劇。經營礦場的 KCC 公司是瑞士商品交換商嘉能可(Glencore)的子公司。嘉能可表示,近日來 DRC 政府在科威齊地區部署了軍隊,引起各方關切,瑞士、加拿大、美國、荷蘭、英國和挪威並且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要求 DRC 重視礦區人權。

嘉能可估計每天大約有兩百名非法礦工進入礦區工作。非法礦工人數雖然不算太多,但產量並不少,根據倫敦經紀商達頓商品(Darton Commodities)的數據,2017 年 DRC 年產量八萬噸當中就佔了 14~16%。

圖/剛果的銅鈷礦場坍塌意外挖掘出童工和非法採礦等問題。(AP Photo / Schalk van Zuydam / 達志影像)
圖/剛果的銅鈷礦場坍塌意外挖掘出童工和非法採礦等問題。
(AP Photo / Schalk van Zuydam / 達志影像)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佔全球產量半數以上。所生產的鈷為手機、筆電、電動車所使用電池的重要原料。卻也擁有全球最貧窮的人民,非法採礦因此而生。政府雖然曾經承諾要為非法採礦者創造特定的手工採礦特區,改善採礦的工作環境,但至今並無動作,基於這次的意外事件,嘉能可公司和瑞士等國於是提出呼籲,要求 DRC 更進一步的作為。各國聯合聲明當中並且提到,若不改善此類問題,對於吸引外資並無助益。

​DRC 不僅有嚴重的非法採礦問題,也有童工問題,這次​的礦場意外再度將問題暴露在國際媒體眼前,引發廣泛的世界關注。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07 Financial Times Congo, child labour and your electric car(剛果、童工、電動車)
2019/07/04 Bloomberg Armed Forces Called to Defend Glencore Mine in Congo(剛果部署軍隊保護嘉能可礦場​)
2019/07/07 African News Western nations calls on DRC to respect rights of artisanal miners(西方國家呼籲剛果民主共和國尊重手工採礦者權利)
2019/06/14 The Guardian    Progress on ending child labour stalls in countries supplying goods to west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箭在弦上

非洲聯盟於 7 月 7 日在尼日首都尼阿美(Niamey)舉行高峰會,有非洲共 55 國元首出席,峰會期間要討論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在 2020 年 7 月的底線之前應該何時起跑。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歷經十七年漫長的談判才達成共議,於今年 4 月終於獲得超過門檻數國家的同意,付諸實行後將對全球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不只是因為參與其中的國家(及其人口)眾多,也因為未來還將有更多人口出生在非洲。

奈及利亞是非洲的繁榮大國,在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一事上卻瞻前顧後,先是去年宣布不簽署協議,今年又重回協定參與峰會,在自由貿易區的前景投下變數。不過奈及利亞的態度可以理解,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在六月底表示,自由貿易區對奈及利亞有利有弊,因此作為非洲的最大國,奈及利亞必須審慎以對。

由於非洲各國都在彼此競爭,要將原物料出口給較富裕的已開發國家,奈及利亞卻擔心非洲自由貿易區實行之後,歐美及亞洲的商品會經由其它非洲國家進入奈及利亞,打擊奈及利亞尚不足以競爭的製造業。不過這也可能成為一股正向的力量,協助奈及利亞政經界走向擺脫貪腐的改革。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06 Aljazeera African Union summit: Boosting trade to raise standards of living(非盟峰會:促進貿易以提升生活水準)
2019/07/07 Het Parool Afrika tekent voor vrijhandelszone(非洲簽署自由貿易區)

與歐盟達成 FTA 南方共同市場「喜極而泣」?

六月底,歐盟和南美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是二十年漫長談判的結果,這在歐洲並沒有掀起軒然大波,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協定還要分別經過歐盟二十八個會員國及歐洲議會本身的同意,換言之,實行遙遙無期,而歐洲人對於這等歐盟效率已經習以為常,在事有定局之前不大在意。

但同樣的事件在南美洲卻造成轟動,媒體競相勾勒一個以低廉價格取得歐洲夢幻逸品的未來,「我們會有法國紅酒和起司了嗎?以後可以開義大利跑車了?」巴西記者如此寫道。

​儘管​阿根廷政要甚至喜極而泣​,在最初的喜悅過後,南美洲也開始做出務實的分析:未來南美洲的農業部門最受其惠。不過荷蘭媒體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為歐盟的農產品規範十分嚴格​,總是能把別人擋在門外。

「冷靜」的荷蘭媒體認為,歐洲受惠最多的可能是汽車工業,此外歐洲的奢侈商品如葡萄酒、威士忌、巧克力等,也可能因為自由貿易而提升在南美洲的市佔率(目前歐洲葡萄酒在南美的市佔率為 27%,威士忌為 35%,巧克力則為 20%)。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03 De Volkskrant Tranen na ‘grootse’ deal met Europa(與歐盟簽訂「最大」協定喜極而泣)

氣候議題上分歧的歐洲

圖/瑞典少女桑伯格今年二月間在巴黎的氣候變遷遊行現場。(stephane_p)(CC BY-NC-ND 2.0)
圖/瑞典少女桑伯格今年二月間在巴黎的氣候變遷遊行現場。(stephane_p)(CC BY-NC-ND 2.0)

十六歲瑞典少女桑伯格(Greta Thunberg)罷課抗議歐洲各國對裁減溫室氣體無所作為,已經引發世界各地的注意,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ed Barkindo)稱此類環保運動已經對全球石油業造成莫大的威脅,桑伯格則認為這是對氣候變遷環保運動「最大的恭維」,表示國際輿論已經開始轉而反對石化燃料。

然而歐洲各國面對氣候議題的態度未見得真的如此一致,且東西歐對於氣候議題的態度顯得壁壘分明,顯示一國經濟富裕程度在此議題上造成的關鍵影響。美國 CNN 新聞網就歐洲各國做了一項比較,其中顯示瑞典、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都有超過三百起氣候議題的學生罷課事件,這些國家當中又以瑞典人民最重視氣候議題,有 76% 的人認為氣候議題在一國要務當中可以排入前四,其次為荷蘭的 71%,但東歐的匈牙利、波蘭和捷克則根本反對歐盟的零排放目標。

就在此時,西歐迎來出人意外的熱浪,法國甚至出現攝氏 45.9 度驚人的高溫,但學界對於此等高溫的成因並無定論,有些研究指出,這可能是南北半球極鋒噴流(jet streams)交互作用造成的影響。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07 De Standaard Greta Thunberg over uitspraak Opec-topman: ‘Grootste compliment’(桑伯格稱OPEC首長言論為「莫大讚譽」)
2019/07/07 CNN Why is Europe so divided on climate?(氣候議題歐洲為何意見分歧?)
2019/07/05 ABC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uropean heatwave: It’s complicated(氣候變遷與歐洲熱浪:複雜的課題)

孔子攜工夫與水餃進入奈及利亞

美國陸續關閉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卻在少人注意的非洲受歡迎。十年前奈及利亞的經貿重鎮拉哥斯(Lagos)成立了宣揚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提供中文、文化及商業課程,近年來愈受歡迎,一年學生數可高達六千人。

不過,有些人對孔子學院還是抱有疑慮,認為他們若是對中國提出批評,中國人可能必須屈服於國家指派給他們的任務。孔子學院的工作人員強調學院是由中國的大學而不是政府設立的,只是疑慮者指出,中國的大學掌握在政府手中。

孔子學院的一位教師指出,「人人都對政治有意見,因此我們不要浪費時間討論這種事情。」

表面上看來,孔子學院不過就像英國的英國文化協會、法國的法國協會或德國的歌德學院,​但實情未必如此。​截至目前為止,​孔子學院​已經在全球 154 國共 548 所大學和超過一千所中學設立據點,且有超過三億美元的政府預算。今年 4 月天主教亞洲通訊社的報導指出,中國的目標是要「2020 年達到一千所孔子學院的『孔子革命』」,並且形容這是對學術自由的威脅。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05 NPO Radio Dumplings en Kung Fu in Nigeria. Hoe China ook in Afrika haar hengel uitgooit(工夫與水餃,中國扔什麼都好)
2019/04/26 UCA News Propaganda in the name of Confucius(以孔子之名行宣傳之實

Tagged: